二:东汉王朝政治基础的崩溃
历史的发展是漫长的,传统势力的退出历史舞台,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改朝换代以后,旧贵族势力在政治上虽受到严重打击,丧失了国家最高统治权,但他们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仍然存在,汇合原来依附贵族的士人,形成了一个“士族”的阶层。东汉王朝的政治基础,是由宦官、外戚、士族组成的 。
桓、灵朝代,宦官把持朝政,汉灵帝死后,外戚(以何进为代表)勾结士族(包括地方豪强,以袁绍、董卓为代表)、诛除宦官未果,外戚何进反为宦官十常侍所杀,两败俱伤。以袁绍为代表的士族和以董卓为代表的地方豪强,乘势而起,各种政治势力纷纷介入,进入群雄争霸的“三国时期”。
三:三国时期的政治生态
宦官、外戚两败俱伤后,政治地位并不高的地方豪强董卓,捷足先登,抢先进京,挟持皇帝,把持了朝政。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兄弟,作为上层士族政治势力的总代表,首先发难,率领18路诸侯攻董勤王,开始了军阀混战。在这场混战中,代表社会基层利益的曹操、孙权、刘备异军突起,代表上层士族政治势力利益的袁绍、袁术兄弟、刘表、刘璋兄弟、什么公孙瓒、孔融等等,被消灭,形成三国鼎立的政治局面。
在三国中,曹操唯才是举,最反对上层士族,先杀了被誉为“孔子再世”、最大的名士孔融;再借刀杀掉被誉为“颜回复生”名士祢衡;消灭了袁绍、袁术兄弟及公孙瓒等士族军阀。最后,和佐他有功的士族代表荀彧,也分道扬镳。在《论吏士行能令》中,他说:“未闻无能之人,不斗之士,并受禄赏,而可以立功兴国者也。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在“求贤令”中说:“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得贤人与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彻底打破了两汉实行的在士族中“举贤良方正”、“举孝廉”的用人制度和官吏升迁制度。
占据江东的孙氏父子,是外来军事集团,没有什么政治、社会地位,为生存发展,首先联合了当地士族集团的代表,如周瑜、鲁肃、张昭、顾雍、陆逊等,和他们分享权力。
刘备虽“贵”为皇叔,仅是早已过气的旧皇族而已,实际上是“织席贩履小儿”。如果真能靠近权力中心,也不会狼狈如此。所依靠的也是社会下层人士,如杀人逃亡的关羽、杀猪的张飞、武夫赵云、最下层小吏简雍、糜芳等。依曹操、附陶谦、投刘表,无立足之地。在荆州和士人诸葛亮、庞统、马良兄弟结合后,才打出了一片天地,入川以后,仍然以“荆州帮”为主,原刘璋集团士族集团次之,当地土士族集团又次之。
总之,旧的士族集团,要保有他们的既得利益,出身下层社会的新生力量,要谋求他们的政治、社会地位,在这场激烈的斗争中,旧的士族集团,未占统治地位。
-全文完-
▷ 进入自然文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