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西北10公里的大史村,古为重门,是一历史重镇,有曹芳旧宫殿遗迹,好友李贵生嘱为文。
如果说,公元 249 年曹爽集团被诛除,决定了代表士族利益的司马氏集团夺权成功,那么,254年,一代雄主曹操的重孙——魏帝曹芳被废、被贬到重门(辉县大史村),开始了代表士族利益的司马氏集团复辟成功。而肇其源者,则始于对其弟相煎太急的曹丕,实行了“九品中正制”,也叫“九品官人法”。无论怎样说,发生在辉县大史村的重门事件,都是中国历史上奴隶主贵族最后复辟的重大事件。
一:中国历史上统治阶层的传承
我们的老祖先黄帝, 25个儿子,“得姓者”14,也就是说,这14个“得姓”的家族,是贵族,就有了很高的政治、社会地位,而其它的11个未“得姓的家族”,和普通家族是一样的。这14个“得姓”家族,后来都有了“封国”。司马迁写史记,历代王朝的国王,都追溯到黄帝。当时,能够得姓者,其实就是上层贵族,一直延续到周初,上层社会这100个有姓氏的贵族闹事,称作为“百姓造反”。那时的“广大人民”,是没有资格“得姓”的,称作“氓”,只能叫“大狗”、“二猫”、“石头”、“铁蛋”什么的。现在我们平民称百姓,是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可以说提高了我们的身份地位。
自从夏王朝家天下,直至周王朝,1000余年,旧的上层氏族,一直延续着优越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周武王分封诸侯,也不敢不给被消灭的敌国后裔——宋国,很大一块地盘和很崇高的地位(仅次于王,公爵)。而且,还要寻找尧、舜、禹的后裔,逐一封国。晋国贵族晋武公,很多代以后,还有力量篡国;早被灭亡的陈国后人(大禹后裔),仍有力量篡夺强大的齐国。到春秋晚期,孔子“兴灭国、继绝世、举遗民”的政治主张,仍为社会主流政治传统,只不过受到严重冲击而已。
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遭到旧势力(主要是六国贵族和代表他们利益的儒生)强烈反对,直接导致了迁徙六国贵族入秦和“焚书坑儒”事件。六国贵族以强大的势力,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楚国旧贵族就高喊:楚虽三户,忘秦必楚!趁陈胜、吴广揭杆起义之势,强大的六国旧势力,纷纷复辟,特别是旧皇族重新复辟,导致了新生秦王朝的迅速灭亡。以后很多儒家,把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归结于废除分封制,不肯实行“先王之道”,不能“兴灭国、继绝世、举遗民”。最有代表性的政论文章,就是贾谊的《过秦论》,而推翻秦王朝的草根阶层刘邦,在刚刚建国之后,也大举封王建藩。
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社会的进步不会倒退,人民永远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永远动力。六国贵族的复辟浪潮,在六年的楚汉相争中,又一次失败,复辟称王的六国王室后裔,一个个被消灭。刘邦是伟大的,他依靠县丞小吏萧何、曹参;依靠强盗彭越、英布;依靠屠夫走卒的樊哙、夏侯婴;依靠胯下之夫韩信,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出身的皇帝。
鉴于历史教训,刘邦在朝廷上,立白马之誓:非刘姓不得封王,彻底的限制了旧贵族进入政治舞台。就是因战功而封王的韩信(汉三分天下有其二)、彭越、英布、陈豨等,也都于以除去。
但是,既得利益者,总想子承父业,延续血缘家族统治,同时,他们也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历史的沉渣时时泛起,直到现在,非州仍有大量的酋长国,欧、亚英国、日本、泰国,仍实行王室国家体制。东亚、东南亚儒家文化圈内,国家统治权的子承父业、私相授受,仍时有发生。
-全文完-
▷ 进入自然文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