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境内,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相传,武当山为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地,有“非真武不足当之”之谓,故名武当山。武当山景区面积312平方公里,东望三国遗址古城襄樊隆中,西接现代车城十堰市,南依原始森林神农架,北临南水北调水源地丹江口库区。武当山不仅风光旖旎,山川秀美,而且拥有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可以说,武当山属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区、全国武术之乡、全国十大避暑胜地之一,其古建筑群一九九四年九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武当山众峰嵯岈,高险幽深,有箭镞林立的72峰、绝壁深悬的36岩、激湍飞流的24涧、云腾雾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武当山常年紫气氤氲,云遮雾罩,有一种陷阱的神秘空灵。武当山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据统计,唐至清代共建庙宇500多处,庙房20000余间,明代达到鼎盛,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道场作为皇室家庙来修建。明永乐年间,明成祖集九省之财力,调动三十万人,大规模修建武当山,历时14年,史有“北建故宫,南建武当”之说,共建成9宫、9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等33座道教建筑群,面积达160万平方米。明嘉靖年间又进行扩建,形成了“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的 “仙山琼阁”意境。现存较完好的古建筑有129处,庙房1182间,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博物馆”。除古建筑外,武当山尚存珍贵文物7400多件,尤以道教文物著称于世,故被誉为“道教文物宝库”。
武当武术,又称“内家拳”,是中国武术的一大名家,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为太极宗师张三丰所创。它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炼气凝神,刚柔相济,内外兼修,是极好的健身养性之术。极富神韵的武当道教音乐,具有中庸、委婉和庄重、典雅的特点,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2010年6月16日,我怀着仰慕之情,踏上了武当山之旅。从武当山大门口到山门有二十多公里路程,所以必须乘坐风景区旅游大巴车才能进入。大巴车沿着蜿蜒的曲折山路,徐徐行进在茫茫的群山间,我朝窗外眺望,沿途尽是郁郁葱葱的茂密树木,整座武当山似乎真透着几分仙气,显得格外清秀。武当山有五大景区,分别是:五龙宫景区、玄岳门景区、太子坡景区、南岩景区、金顶景区。
旅游的第一个景点是太子坡。太子坡又名复真观,背依狮子山,面对千丈幽壑,右为天池,雨时飞瀑千丈,左为下十八盘,环境清幽,景色秀丽。相传,静乐国太子曾在这里读书修行,故名太子坡。他在此修行时,意志有些不坚,想下山还俗。一天,他在路边遇见一个老婆婆正磨铁杵。太子问老婆婆:磨铁杵干什么呢?老婆婆告诉他: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经老婆婆点化后,他复回山中修炼。在此苦修四十二年后,太子终于得道成仙。以后,人们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道院,取太子回心转意再度修行的意思,把这座道观称作复真观。现存庙房105间,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是武当山建筑群中规模较大的一座道教宫观。整个道观建筑依山就势布局,高低错落有致,极富韵律感。
在太子坡停车场旁有一座古朴的饰栏望柱石拱桥,这就是有名的复真桥。从复真桥沿台阶而上,是一座耸立于云端的山门。门楣砖雕匾额刻着“太子坡”三个遒劲大字,这是明永乐年间驸马都尉沐昕亲笔题写的。门内依山势的回转起伏,建夹墙复道,曲曲弯弯,犹如迂回曲折的黄河一样,故称“九曲黄河墙”,据说是仿照北京天坛的回音壁而建。
从进门到出门,布局独特,不走回头路,有“一里四道门”之称。二道门内,是方石墁地的院落,院中左建有石砌的祭坛,上面放置一口大钟。人若撞击大钟,钟声洪亮浑厚,十里之外都能听到。院中北面建有造型精巧的砖雕化香炉,中间为高大的照壁,镶嵌着“福”、“禄”、“寿”三个红色大字。穿过龙虎殿,便进入了一个方石墁地的院落,院内有一饰栏泓池,直径约一丈多,人们叫它“滴泪池”。相传太子要入山修炼时,其母善胜皇后极不情愿,规劝太子无效。太子执意入山修炼,她一直追到山上,可是仍然找不见太子的踪影,顿时悲恸欲绝,泪如泉涌,在此滴泪成池。人们为善胜皇后爱子之心感动,便把这个池子称为“滴泪池”。院上饰栏高台拱拥主殿——祖师殿,为砖木结构,硬山顶。红墙绿瓦,涂彩饰金,雕梁画栋,气势非凡,极为壮观。祖师殿北侧门外,有一幽静雅适的院落,建有五云楼、藏经阁、皇经堂、道房等。五云楼,木结构,硬山顶,小青瓦屋面,抬梁式木构架,依岩壁而建,有五层,故俗称五层楼。顶层有梁枋12根,交差迭搁,下以一柱支撑,计算周密,这就是古代木结构建筑杰作的“一柱十二梁”。 据说这根立柱象征着武当山道教,是国家的中流砥柱。这“一柱十二梁”虽然历经五百多年,仍保存完好。前国家政协主[xi]李瑞环曾在此停留三十多分钟,连连赞叹:“这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从五层楼折上,便是皇经堂和藏经阁。皇经堂前有棵硕大的桂花树,足有五米高,树龄三百多年,每年仲秋,桂花怒放,香气四溢,堪称太子坡的一大胜景。从藏经阁左拐沿台阶而上,就到了太子殿,这里是复真观中地势最高的一处建筑,里面供奉着太子读书像。走进殿内,只见头扎两髻的太子,手持经书,聚精会神地读着书。在太子殿前倚栏眺望,曲涧流碧,烟云迷离,群峰竞秀……
游完太子坡后,接着跟随旅游车到达武当山的山腰“南岩景区”。 南岩,又名“紫霄岩”,因为朝向南方,所以又叫南岩,它是真武大帝得道升天之地。这里峰岭奇峭,林木苍翠,是武当山36岩中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结合得最完美的建筑群。南岩的古建筑群, 充分利用山头、垭脖、峭壁、岩洞等险境,建造了一座座宫殿、亭台、山门等,与周围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相映成趣。整个建筑群打破了以往均匀对称布局的模式,借助山势的起伏而建,错落有致、庄严肃穆,使之与自然环境达到了完美的和谐统一。
据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就曾在南岩修道,至今这里还留有他作的一首诗为证:“混沌初分有此岩,此岩高耸太和山。面朝大顶峰千丈,背涌甘泉水一湾。石缕状成飞凤势,龛纹绾就碧螺鬟。灵源仙涧三方绕,古桧苍松四面环。雨滴琼珠敲石栈,风吹玉笛响松关。角鸡报晓东方曙,晚鹤归来月半弯。谷口仙禽常唤语,山巅神兽任跻攀。个中自是乾坤别,就里元来日月闲。此是高真成道处,故留踪迹在人间。古今多少神仙侣,为爱名山去复返。”在元朝,武当道士张守清在前人的基础上,带人开座山岩,建起了座座错落有致的殿庭,使南岩的建筑“隐林中之煊赫,耸层楼十二……” ,当时南岩的道人已多达一千人。史载当时的南岩是“分列殿庭,晨钟夕灯,山鸣谷震”,在这里,把常用词“晨钟暮鼓”改成了“晨钟夕灯”,这充分说明到了晚上,南岩的灯火成了这里的一大景观。由于张守清修建南岩,弘扬武当道教有着巨大功绩,元世祖赐封他为“体玄妙应太和真人”。在明朝万历年间,朝廷又对南岩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殿堂道房多达八百多间,可惜在一九二九年的一场意外大火中,烧毁包括玄帝大殿在内的殿房二百多间。
在南岩,有一座伸出悬崖绝壁的石雕,人们叫它“龙首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龙头香”。“龙头香”长3米,宽0.55米,是古代工匠采用圆雕、镂雕、影雕等多种手法凿刻的两条巨龙。传说这两条龙是真武大帝的坐骑,真武大帝曾骑着它在武当山怒杀黑熊、降伏猛虎。据说 “龙头香”很灵验,凡是想当官的人烧了“龙头香”,必官运亨通,步步高升。正因为“龙头香”地位特殊,善男信女们,每次朝拜武当山,都要烧“龙头香”。而烧“龙头香”的人,每次都要跪着从窄窄的龙身上爬到龙头,点燃香火,然后再跪着爬回来,稍有不慎,就会掉进万丈深渊,摔得粉身碎骨。“龙头香”自从明朝建成以来,从上面摔下去的人数以千计。康熙十二年,蔡毓荣担任湖广总督时,下令禁烧“龙头香”,并立碑于龙首石的华表旁边。碑文告诫人们说,神是仁慈的,心诚则灵,不一定非要登到悬崖绝壁上烧香才算是对神的崇敬。
南岩的景观极多,美不胜收,每走几步,就会遇到一个新的景色。有一峰凸起的飞升崖,有建在悬崖峭壁上的古石殿,有题在石壁上“福禄寿康”四个大字……南岩应是武当山景色最美的地方之一,我真有些不忍心离去。可惜时间不允许我多停留,最后我不得不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怆然离去。
从南岩出发,我沿着层层叠叠的石台阶路,向金顶攀登。到达朝天宫,就算走了一半路程,我稍事休息,然后又开始攀登。从朝天宫登金顶有两条古神道:一条是清代修筑的,从朝天宫左边登百步梯,越过苍林茫茫的分金岭,由南面而登金顶,此道屈曲,较为缓坦。另一条是明代修筑的,从朝天宫右边攀援百层险岩,穿过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入朝圣门,直通金顶。此条道路虽然险峻,但景点较多,风景极为瑰丽。
这条登山路两旁,沿途古木参天,浓荫蔽日,云雾缭绕,峰恋叠嶂。游人漫步其间,屏吸着树木散发的诱人芳香,顿觉心旷神怡,爽心悦目。据说森林的负离子是平原的一百倍,而负离子能诱发人产生愉快的心情。
沿着石阶路攀登,进入一天门,我已累得气喘吁吁。一天门红墙绿瓦,飞檐彩壁,雕梁画栋,掩映在翠流彩云之中,屹立于天险之上,琦玮壮丽,蔚为壮观。文昌祠遗址就在一天门,祠旁有一石拱桥,名叫摘星桥,明代建成,桥长13.7米,宽4.7米,方整石砌筑,饰以石雕望柱石栏。站在摘星桥上,如在彩上观景,桥旁参天古树郁郁葱葱,桥下流云朵朵,附近峰峦时隐时现,如仙境一般。其旁石阶步步升高,如一架登天的云梯,让人看了望而生畏。沿石阶直上,长长的石阶在脚下延伸,一眼望不到头,越是往上走,越是陡峭。登完号称“三百八十八步”的“天梯”,二天门便呈现在眼前了。进入二天门,景色更加优美。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极目四望,群峰云雾缭绕,真有登临仙境的感觉。时有各种奇兽珍禽出没,我就碰到过几只野鸡,悠闲自在地走着,任凭我靠得多近,全然当作没看见,依然缓慢地向前走着。明代有“松间明月巢丹凤”、“天边鸾鹤坐相约”等佳句赞美这里。门内有块巨石,裂纹处如剑削痕迹,传说是真武大帝试剑处,人称“试剑石”。从二天门到三天门,虽然路程不长,石阶却陡峭险峻,景色也更加迷人。进入三天门,清风拂面,白云飘飘,伸手可揽。忽觉天低地深,似乎进入清虚仙境,有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之感。过了三天门,再登一程台阶路,入朝圣门,名扬中外的太和宫便展现在眼前。
太和宫位于武当山主峰天柱峰上,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正殿为朝圣殿(即太和殿),供奉着铜铸鎏金真武坐像,下列雷部六天君。正殿前为拜殿,周列石碑,左右为钟鼓楼。朝圣殿右下为“皇经堂”,供奉三清、玉皇、斗姆、张天师、吕祖等神像,殿内壁绘有道教神仙故事,殿外廊楣门窗上浮雕有神仙故事,均十分精致。皇经堂前有戏楼、神厨、三官殿。朝圣殿之下还有榔梅园,道教传说“真武”未得道时曾折梅寄于榔树,仰天誓曰:“予若道成,花开果结”。从太和殿旁循石阶而上,可到天柱峰顶。天柱峰顶的金殿,建于元代,为铜铸仿木结构,悬山顶式殿宇,略呈方形,高二点九米,深二点六米,殿内铸“真武大帝”像和金童玉女、水火二将。明代永乐年间,因为元代金殿规制不对称,将元代的金殿便移于小莲峰转展殿内,重新铸造金殿。该金殿也是仿木结构,仿紫禁城皇宫太和殿建,四坡重檐式殿宇,高5.54米,宽5.8米,深4.2米,除殿基为花岗石铺垫,其余构件皆铜铸鎏金,用插榫、焊接安装而成,光彩夺目,毫无铸凿之痕迹。四坡重檐瓦脊上分立天马、仙鱼、麒麟、丹凤等六十八铜兽。额枋雕铸飞云、旋子等纹饰。金殿中宝座内供奉披发跣足的“真武大帝”铜铸鎏金像,高一点八米,造型丰润端庄。两傍侍立金童玉女和水火二将铜像,栩栩如生,姿态各异。殿上悬有避风珠,神案下有龟蛇缠绕。殿内香案,供桌供器,均为铜铸金饰,火昆煌一色。殿外有金钟、玉磬和铜铸香炉。殿宇四周的崇台上,有十二根铜柱,作宝装莲花柱础,并绕以铜栅栏,向外有汉白玉石栏,最外层为青石扶栏。合下凿石阶三百级,金殿周围,又建紫禁城环绕,周围长一点五公里,用大石块依山势起伏而建,开四门,东、西、北三门皆逼临绝壁,惟南天门有路可通。南天门内有灵官廊、锡制灵官殿和十二根重达百斤的铁铸神鞭。紫禁城及金殿,真可谓金城玉阙,翠宇琼宫,岿耸蓝天,熠熠生辉,是我国著名道教道场。金殿最为奇特的地方就是它本身是良导体,每逢电闪雷鸣的时候,光球在金殿四周滚动,但霹雳却击不到金殿,这一奇观被称为“雷火炼殿”。围绕金顶,还有平地惊雷、海马吐雾、陆海奔潮、祖师圆光、佛光等天象奇观,可惜我运气不佳,无法目睹。
我站在金顶眺望四周,群山连绵起伏,郁郁葱葱,紫气氤氲,烟雾迷濛。抗日名将方振武登上金顶曾赋诗一首:“万丈雄山势欲奔,峰高五岳接天门。秦皇汉武封禅日,不爱虚荣亦自尊。”武当山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明显高出其他山峰,被誉为“一柱擎天”。四周群峰分别向主峰东西方向对称倾斜,形成了“七十二峰朝大顶”的自然奇观。据说从空中俯瞰,整个武当山看起来像个趴着的金龟形状,颇具灵气。武当山不愧是“道家第一名山”,天时地利人和占尽,明代时就被皇室封为“大岳”,“四大名山皆拱作揖,五方仙岳共朝宗”,显赫地位在五岳之上。武当山那金苍苍的宫观,悠扬的道教音乐,丰富的神话传说,像一块磁石,深深吸住了我的心。我坚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定会重来,饱览迷人的武当山风光,用心感受正宗的道家文化气息。
-全文完-
▷ 进入王立刚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