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居者有屋。作为我县的“两房”建设,是县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十件大事”之一,我县从2008年启动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以来,入住情况究竟怎样?一直是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6月29日,本报记者探访了位于汽车站对面的解放安置区的廉租房,听取了他们的心声。
“盼了10年,终于住上漂亮新房子”这是解放安置区廉租房50多户住户共同的心声,期盼已久的住房梦终于得以实现。
“感谢你们,感谢党和政府,如果不是政府关心,我现在说不定还再四处漂泊……”52多岁的袁国英老远看见县房地产管理局物管科工作人员,热情地招呼着。
往事不堪回首
52岁的袁国英,提起当年,心酸的眼泪一把又一把。10前袁国英因为老公是蚕茧站的工作人员, 42岁的袁国英及两个孩子户口转成城镇户口,当时茧站工作人员流动性大,袁国英带着孩子也跟着丈夫四处辗转。好景不长,转户口不久老公不幸去世,留下她和两个年幼的孩子,最大的不满14岁,最小的12岁。40多岁的袁国英,没有住房,带着两个孩子,从此过上了没家没房子的日子,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袁国英给别人当了保姆,好心的主人也让两个年幼的孩子住在自己家里。一晃孩子们就上高中了,袁国英为了让孩子们有个象样的家,经济的拮据,不得不让袁国英一家要么租在最高楼层,要么租在地下室。袁国英回忆道:2003年,住在一房东家楼顶上简易房子里,每逢夏天酷暑难耐,或遇下雨天,天上雨多大,家里水就有多大,上高中的小儿子觉得自已是家里的男子汉,小小年纪,首当其冲叫妈妈不要上房修漏,自己站在板凳爬上了房顶……袁国英回忆起以前租房过日子,心有余悸,眼泪不停地在眼边打转。
50多平米的一室一厅一厨一卫袁国英家里,水电气全通,精致的户型,简单、整洁的家具,一切摆放有序,没有让人感到房间的捅挤或杂乱无章。袁国英告诉记者:“麻鹊虽小,肝胆俱全”,家虽小,但住起来很踏实,有家的感觉,目前女儿也工作了,自己在帮别人照看老人,生活过得一天比一天的舒心,等孩子毕业后,那时再添一些新家具。儿子正在四川师范大学读大四,袁国英时常告诫孩子们:一家人能有今天,得益于政府和社会的爱心人士。
廉租房不再让我漂泊
在探访中,正碰上李家秦家刚从外面打工回来小女李有会。刚满20岁的李有会告诉记者,以前一家五口人,住在不到30平米而且是租来的房子,自她懂事起,搬家不下10次,终于结束了搬家的历史。尽管父亲是一位从事多年的理发匠,这么多年还是没能让她兄弟姐妹们有一个安定的家。李有会感慨地说:“廉租房终于结束了让我全家漂泊的日子,我现在安心学一门技术,希望将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让年迈的父母安享晚年。”
住上廉租房 开始新生活
住户张桂芳告诉记者,他们住在廉租房里,县房管局的工作人员不定期上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她自己也准备在小区附近找份工作,这样既可照顾家中老人,又可自食其力为家人创造更好生活条件。
在廉租房安置小区,记者看到许多象袁国英,李有会、张桂芳这样贫困的家庭,都住进廉租安置小区,开始新的生活。
城市低收入居民的住房困难,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县委、县政府把“让群众满意”作为“两房”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据县房管局相关人员介绍:我县已修建好的廉租房有443套,经济适用房84套,今年新增的500套,正在修建中。其中2008年修建的廉租房按照抽签选号的方法现全部入住。2009年新建的廉租房,住房保障办正在复核审查中,计划7月实行抽签选号并力争全部入住。
-全文完-
▷ 进入一袋天椒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