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永远的周庄
若要在中国选出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水乡古镇,毫无疑问,周庄当是首选。她因河成街,古朴典雅,历经900多年沧桑,仍然完整地保存着水乡古镇原有的风貌和格局:乌篷船,摇橹声,浣衣女;青砖灰瓦,吊楼石桥;细密的河道,飘荡的酒幌……周庄,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被外国媒体称为“中国第一水乡”。难怪有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还有一个周庄。”
我对周庄的最初印象,源于陈逸飞先生的油画《故乡的回忆》。不言而喻,这幅画无论是从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它的意义都是世界性的。画里的双桥成了周庄的一个绝对象征,而周庄分明又是千千万万游子心目中故乡的绝对象征。于是,到周庄便是到了故乡。
车到周庄,还没停稳,众人就吆喝着下车,探头一看,好大一座牌楼!顺着楼门望去,宽敞干净的青石板路两旁店铺林立,商贾云集;高低错落的白墙乌檐下游人如织,人头攒动。
沿着灰白色的青石板路缓缓步入庄内,狭窄的河道,紧密的长廊。垂柳如烟,密密匝匝,掩映着一湾浅浅的河水。河面吱吱呀呀不时有满载客人的木船摇过。两岸店铺揽客的纸旌布幌虽有些古旧但也不乏风情。岸边隐藏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埠头,布满了斑驳的苔痕与印记。那一块块错落有致的青石台阶,仿佛向我们传递着小镇古老的信息。
不知不觉来到了双桥。双桥只不过是两座普普通通的石桥,因其奇怪的造型和特殊的地理位置而闻名。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圆一方,宛如一把大锁将南北市河和银子浜两条小河紧紧地锁住。桥下的流水“哗哗”作响,一艘艘搭着花棚的木船穿洞而过,船娘们一边摇橹,一边放开歌喉,唱着吴侬软语:“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船楫好夷游……”。再往前行便是著名的富安桥,轻巧精致的桥体横跨河面,将两岸人家携手相连,门对门,檐对檐,青苔爬墙,窗棂半掩,恍若一只素手轻卷窗帘,桥上的石栏雕刻犹如腕上滚动着的一只只玉镯子,想必这里曾经不知演绎过多少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
在周庄,不光是双桥、富安桥,还有大大小小十几座古桥。如果说水是周庄的灵魂,路是周庄的肢体,那么桥便是连接肢体的关节。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交通变得便捷,水乡变得富有诗意。站立桥上,隔河相望,令人产生一种错觉,感觉自己好像不是在看风景,而是将自己变成了一道风景。就像诗人笔下写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游览周庄,不得不提一个人的名字,那就是曾经富可敌国的沈万三。富安桥南侧的南市街上坐落着他的豪宅“沈厅”。典型的明清风格,水墙河埠,前后门楼,大大小小的房屋100多间。我从悠长的巷子里穿过一进又一进的院落和厅堂,想着这个精明强干却倒在了强权政治面前的商界奇才,嘘唏不已。
除了沈厅,周庄还有张厅、迷楼、叶楚伧故居、澄虚道院、全福寺等名胜古迹,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很高的历史、人文和观赏价值。
周庄毕竟是水的世界,水是生活的来源,有了水便有了生活的气息。周庄弥漫一种活生生的生活气息。那绝不是一两幢吊脚楼、三四座石拱桥就能反映出来的。只要你用心观察,便可毫不经意地感受到:沿水巷而设的长满青草藤蔓的码头,系挂在岸边石栏上的的横七竖八的缆绳,河边洗菜淘米的妇女,弄堂里高一声低一声抑扬顿挫的评弹丝弦,柳树下握着紫砂小壶阖目躺在藤椅上摇晃的老人……。美丽的周庄、宁静的周庄、丰盈着周庄,为每一个土生土长的周庄人创造了幸福的家园,让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触摸到了水乡的灵魂,享尽了水乡的温柔。
沿着青青的石板路,我不停地在巷子里徘徊,幽深的宅院,灰色的砖瓦,错落的石桥,无不唤醒着我对周庄的记忆。午时已近,古老的戏台上又飘起了悠扬的昆曲,茶楼酒坊里又响起了起伏跌宕的吆喝声,灰暗的屋檐下晃动着行人的衣袂,青色的河面上游动着美丽的油纸伞……岁月的河流改变着周庄人的命运,但改变不了周庄的血脉,她始终以一种沧海桑田亘古不变的坚定情怀,用她那质朴幽雅的情调和淡泊宁静的心态抵御着世间红尘的喧嚣与浮躁。
-全文完-
▷ 进入一盏心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