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的生活氛围越来越浮燥喧嚣,感受到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大,总是想追求一种宁静、平和、闲适、安详的生活,不免会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中国人已经做了一千多年的桃源梦,一些现代人寻梦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真正的桃花源到底在哪里?
查阅一些资料后,发现对此较为可信的有三种说法:
1、庐山桃花源:陶渊明家乡庐山大汉阳峰下有一座山谷叫康王谷,是庐山第一长峡谷,全长约15华里,总面积约一万多亩,景观特色以幽谷风光取胜,历来被一些人认为是陶渊明名篇《桃花源记》创作原型所在地, 素有"世外桃源"的美称。
2、黟县桃花源: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世界文化遗产地—黟县,漳河流域石山至渔亭10公里段。
3、湖南桃花源:位于常德市桃源县境内,多数人都认为,桃花源的原型在这里。这里和桃花源记所描写的境况最符合。陶渊明《桃花源记》写道:“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此武陵人当是“武陵郡”之人,此地古时正是属于武陵郡。这"桃花源"的名声,古时吸引过多少文人墨客!孟浩然、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牧、刘禹锡、韩愈、陆游、苏轼等,都在这里留下许多珍贵的墨迹,而今,一年一度的桃花节,更是游人络绎不绝。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地为了吸引游客,不少地方纷纷打出“桃花源”的品牌,据统计全国号称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竟有200多处!
许多人都在这样想:陶渊明那篇文章描写的情境是虚构的,但是他的想象也需要以现实作为依据,到底真正的桃花源的原型在哪里?
我对城市生活的浮燥喧嚣,早已厌倦,喜欢在四处游走,也在寻找真正的桃花源在哪里?
今年四月中旬的一天,进入湖南省桃源县的桃花源景区,据说这里的景色,最符合陶渊明先生《桃花源记》所描述的境况。
桃花源景区不远是滔滔的沅江,走过桃花源牌坊,见桃花溪,沿着溪水前行,有一大片桃林,离“桃花节”闭幕的五月初尚有十几天,桃林中已难觅花儿们的踪影,也许是她们不堪这不断的凄风苦雨的摧残。好不容易远远地看见有两树挂满了桃花,急切地奔向前去,那知走近一看,原来树上挂的却是塑料花,这两颗树只是装饰起来供游人拍照,不过,拍照是还要收费的,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油然而生。
穿过桃林走上登山之路,据说桃花源在历史上是中国古代道教圣地之一,有第三十五洞天、第四十六福地的美谥。在茂密的林间,听着春雨打在树叶上毫不停歇的哗哗声,游览了几个规模不大,没多少特色的道观。
终于穿过了秦人古洞,眼前出现几块山间水田,在水田四周寻找竹林茅舍,结果只看见几栋与想像中的“桃源”景致大不相称的现代建筑,其间不断有人招呼:“喝雷茶啊!”向水田中望去,试图寻找秦人耕作的痕迹,看到的却是水田中的塑像:一个披蓑衣、戴斗篱的农夫,掌着犁,用鞭子赶牛犁田,可惜他们全无生命!不知为什么一个可以充分展示 “世外桃园”意境之处,却打造这般不伦不类!陶翁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慨?
据说桃花源内还有不少景点,看过那个“秦人村”后,再也没有游兴。怀着非常失望的心情走出桃花源景区,著名的桃花源难道真的就是如此?也许是因为没有走到景区的精华部分,以局部代替了整体?如果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孟浩然、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牧、刘禹锡、韩愈、陆游、苏轼等,就不会留下那么多的珍贵墨迹。最大的可能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现代社会的潮流之中,已被淹没于商品经济的大海,那“世外桃源”的感觉当然也就荡然无存!
记起好几年前也游过一个“世外桃源”,那是在阳朔到桂林的路边,挂着国家4a级风景区的牌子,在导游的极力鼓动下,买了价格不菲的门票进去看了看。
一进门就看见平静、清澈的燕子湖,湖的四周,村庄、田野、桃柳平平仄仄,那些桂林山水典型的山峰映在湖面上,风景倒是不错。湖岸边停靠着不少花花绿绿的游艇,登上其中的一艘,缓缓地在湖面上游弋,岸边歌台舞楼上,身着鲜艳的民族服饰的姑娘在载歌载舞。
行进了一段时间后,进入一条小河,航道越来越窄。小船通过没有一点灯光、漆黑一团的燕子岩洞和“初极狭,才通人”的小隘口以后,看到桃花岛。因为季节关系只见树,没看见桃花的踪影。过了桃花岛,突然听见前面山坡上警号长鸣,击鼓声声。岸上跳出一些人来。导游煞有介事地介绍,这些人是原始部落的土著先民,羽叶遮身,剽悍健壮,皮肤黝黑,他们发现了外来的陌生人,纷纷手执长矛、渔叉冲下山坡来,跳起欢快的民族舞蹈,每当夜幕降临,就会回到附近的村落。游人纷纷提出质疑,明明是一场表演,导游却非要把说这一切都是绝对真实的。一种被欺骗的感觉,涌上心头,在以后的游玩中,总感觉是在一个虚假的世界里。
这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吗?联想到那价格高高在上的门票,感觉“世外桃源”这几个字,正在被铜臭昧所玷污。
以后还到过一些号称为“世外桃源”的地方,感觉都是在对陶翁《桃花源记》的描述仅仅在作“形似”的模仿,根本不重视"神似"的再现,用小溪、溶洞、桃花、农田、阡陌之类的道具进行打扮,就标榜是“世外桃源”,实在浅薄,其中常常加进一些不伦不类的东西,更是让人感到作呕。陶翁的“桃花源”的精髓是什么?不是一条小溪、一个溶洞、几方农田、几条阡陌、一片开满桃花的树林,而是那没有尔虞我诈、与世无争、原始古朴、安祥宁静、贻然自得的一种生活情趣。
一些没有打“世外桃源”名号的地方,那种原始古朴、安祥宁静的氛围和优美谐和的自然风光,反倒给人以较强的“世外桃源”之感,但是这样的地方一旦开辟为旅游景点,风光可以依旧,那种“世外桃源”的氛围,很快就会消失。看来,当年陶老先生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但是,他那田园牧歌似的“桃花源”梦,与现代商品经济格格不入,已为当今现实所不容。
游过那个最像“桃花源”的“桃花源”后,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在现实中去寻找“桃花源”的梦还是断了的好,这是因为:田园牧歌式的“桃花源”,在现实中是经不住现代商品经济的冲击,凡是开辟为旅游景点的地方,它不可能存在;在那些人迹罕至的高高的雪山之间,也许还会有陶翁笔下的“桃花源”存在,但千万不要去发现它们,不然又会和那些旅游景点的命运一样。
现实中的桃源梦还是断了的好,不要白费心机、劳神费力地去追寻,陶渊明的“桃花源”本来就是一种虚构。追求高尚精神生活情趣的人们,还是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去营造一片“桃花源”吧!那里才是真正的"桃花源"的生存之地。
-全文完-
▷ 进入wangsp12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