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诗人穷困与泱泱诗国cabelo

发表于-2010年06月21日 下午5:00评论-9条

我是一个教师,也是一个与农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穷诗人,但我穷不丧志,穷不潦倒。我的妻子是一个农民,家里种着4亩责任田,学校也处在农田的包围中。我与本村的农民毫无二致:泥水里滚,风雨中闯,用血汗维持着艰难的生活,因为要供儿女上学,穷日子过得紧巴巴。

穷困的原因之一是我的职业是教师。一个乡村教师,工资不高,工作清苦,也许书生以穷为光荣而受人尊敬。

穷困的原因之二是我痴心地爱文学,爱谬斯。因为爱诗,让我更加陷入穷困。因为现在写诗是送给别人看而不是卖给别人看。诗歌,在目前这种艰难的处境,好像只有圣洁的灵魂而没有实用的价值。诗歌要发表,要出版,要收入诗集,作者自己要掏钱,少则几十,多则几百几千元,穷诗人垫得起吗?如果你是一个无名的诗人,你用自己的血汗钱出了一本书,还得自己去发行,说得不好听,自己还要再垫上邮资,送给别人去看,也许送给人家还不愿意看或没有时间和兴趣去看。但是,你自己觉得写得最好的诗,写得感天动地的诗,写得美妙绝伦的诗,如果不让人去读,去体会,再好的诗,也是废纸一张。从整个社会环境来说,现在不是看重文学,看重诗歌,而是看重金钱,看重美色,看重权势,看重身份。只有极少数人去搬弄诗歌,一般的读者白天黑夜都在为发财为名利而匆匆奔忙,谁会去理睬那种既不能当饭吃又不能生财的毫无实用价值的诗歌呢?诗人啊,从来没有如此的落魄。在战争年代与动乱时期,诗歌尚有许多人在吹捧,田间的街头诗有成千上万人去传诵,艾青的《大堰河》让人读得泪飞如雨。而在经济建设时期,在和平安定的时代里,为什么人们把文化与诗歌看得如此的冷淡呢?是诗歌本身遇到了问题,没有与时代去呼应?是诗人太多太烂,让人们已经冷淡如冰?是读者已经对诗歌感到厌倦舍而求它?是人们的文化素质太低,对高雅的文学只好敬而远之?会写诗的人,诗歌作者,文学工作者,目前确实太多,写诗的比读诗的人多得多,这也是目前诗歌的处境非常艰难的客观原因。人人都想做诗,随便凑几句也就是诗了,这样,诗人们也把自己看得太不值了。造成了诗歌的困境与诗人的穷困。

然而,这只是事实的一面,还有非诗人因素的一面。无钱的人写出了有情的诗歌,优秀的诗歌,也无法改变自己的穷困的命运。而那些有钱人,大款,大老板,却把文学与诗歌当作自己的招牌与资本。他们不是文化人,却千方百计把自己装潢成是舞文弄墨的人,虽然他们自己不会写,也无话可写,却可以出钱请人写,写为他们歌功颂德的三流之作。也可以发专版,出专集,出传记,甚至可以买个副主编,副理事长,或“xx作家”,“xx诗人”的“桂冠”。作家、诗人、主编都可以拿钱来买。书,有钱就可以出;奖,有钱就可以得。可恶的拜金主义让文学界混进了假冒伪劣,诗歌和文学成了金钱的奴隶,成了为某些人捧场和拍马的工具,成为大款们风流韵事的情歌,难怪,诗歌被人瞧不起了。老百姓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他们怎么会欢迎诗歌呢?同时他们又哪有闲工夫去欣赏诗歌呢?就是想欣赏,那高得离谱的书价也买不起啊!为此,真正的诗人对此忧心如焚。

集穷教师与穷诗人于一身的我,加重了贫困与艰难的程度,但我的头脑很清醒。我知道写诗也是一种爱好,也与别人养花钓鱼一样,没什么了不起。教书只能勉强糊口,真正赖以生存的条件是与妻子到责任田里去拼命劳动,用血汗与辛苦来创造财富。幸好妻子是老实勤劳的农家女,半生艰难,无怨无悔。而清苦与劳作,患难与困顿,时时给我闪光的灵感,一再给了我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于是我常常能写出深刻而冷峻、沉郁而清新的乡土诗,散发泥土的芳醇与清香,于是我再无法离开诗歌。可是我越爱诗越穷困,我有个人诗集,因为太厚重,太受压抑,也太穷,而无法出版,我倍感悲哀,这是穷困的悲哀,诗人的悲哀。

当今,诗人穷困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于是人们怀疑了:中国这个几千年的泱泱诗国难道就不需要诗歌了么?在人们狂热追求物质享受,物质文明日趋进步的今天,作为精神文明和人类文化精品的诗歌,为什么反而失去价值了呢?当人们的腰包慢慢鼓起来的时候,为什么头脑反而空空了?高档的时装千元一套有人买,结婚照花几千元也舍得,一本饱含深情和人生哲理的诗集几元十几元却卖不出去,这真是不可思议!千元甚至万元一桌的酒席,有人买单,那是一种特殊的需要。而一本价廉的诗集,可以让你时时咀爵,回味无穷,却很少有人去光顾,诗人的诗只有自己和圈内的朋友去欣赏了。为什么现代人在吃喝玩乐上不惜重金,而在精神上却任其颓唐无聊,意志消沉呢?21世纪的中国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精神危机。有一个哲人说过:丢了金钱,没有什么;丢了健康,就丢掉了自己的一半;一个人,一个民族,如果丢了精神,丢了灵魂,就一切都丢了。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诗歌与文学在当今社会受到了冷落,真正的诗人有一 种莫名的失落感。

面临文学困顿的现实,我又想起了古代诗歌繁荣时期的景象,想起了诗歌倍受重视和诗人倍受青睐的那些年头。回忆过去,看看现在,我想起了一个诗人曾经说过的话:在诗歌冷寂得让人无法忍受的时候,将预示着一个诗歌繁荣的新时期即将到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cabelo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榭上风铃点评:

诗歌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现代文明中不缺乏诗歌的熏陶,而更需要诗歌去陶冶我们原本空洞的心灵,或许是因为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已经太快,已经很少有人能够静心下来,来品读诗歌了。作者文笔犀利,通过过往与如今的诗歌现状对比,表述了当前诗歌的不景气,言辞恳切,行文流畅,好文,推荐了!

文章评论共[9]个
理野-评论

慧目观世,一如明镜。问好老师,感谢对杂文版的支持!at:2010年06月21日 晚上11:43

cabelo-回复谢谢你的评论!现在的大气候是商品经济在冲击着精神文明,名利观念重于对精神品位的追求,文化事业特别是文学事业有些冷落,这些观念都是政治的近视眼,他们根本就不会想到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力。 at:2010年06月22日 早上9:42

往事越千年-评论

我觉得也有诗人自己的因素,很多诗太晦涩,一般人看不懂,那有人花钱买看不懂的诗呢。以前汪国真、席慕容的诗不是很多人看吗,那就是因为一般人也能看懂,也是诗歌。at:2010年06月22日 早上9:02

cabelo-回复诗歌受到冷遇的根本问题不是一般人看不懂的问题,在盛唐时期,李白的诗也不是老百姓都能看懂的,可是他的诗流传很广,因为有一种重视诗歌.重视文化的气候,现在不管什么诗,都是差不多的冷遇,对文化重视的气候还没有造就起来。人们太看重物质与权欲了,对文化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at:2010年06月22日 早上9:37

往事越千年-回复市场经济嘛 at:2010年06月23日 早上9:44

cabelo-回复文化也同样可以走向市场的,美国不也是市场经济吗?他们的文化就非常繁荣,我们期待着中国的文化也很快繁荣起来,一个泱泱诗国,不能让诗受到冷落,这是一个民族魂的问题! at:2010年06月23日 上午10:10

cabelo-评论

怎样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用精神文明的强大动力来推动物质文明的进步,这一点中央是看到了,但是,要付诸实施,落实到位,却是一个相当艰难和漫长的过程。我们希望有更多的领导干部和社会的有识之士来重视、关心、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来扶植受到冷遇的真正的文学,特别是诗歌,因为它是文学最集中的表现。at:2010年06月22日 早上9:50

linliangshun-评论

在这个世界,我看不到诗的未来!也许是诗已经死了。at:2010年06月22日 中午2:01

cabelo-回复你不要太悲观了,哲学上的规律是,一个事物走到了极端,就会要走向它的反面,这叫做物极必反.在政治环境中,四人帮把中国搞得一塌糊涂,走到了乱的极点,不是被纠正过来了吗?不过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文学领域内的物极必反就要慢得多了。只要国家重视,有政策上的扶植,有经济上的帮助,文学的春天会到来的,诗歌的未来也是光明的! at:2010年06月22日 下午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