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自小出生,家境不济。爹娘劳苦,生计如荼。兼祖父母小觑,薄情寡义。然父母不屈,终日劳劳,得微财而供余读书。因家境之坎坷,余遂性情之大变,竟成叛逆之徒,不孝之子。余读书,誓要奋发图强,考起功名以耀家门,报父母养育之恩,除外人之藐视,替双亲扬眉而吐气。于此无憾矣。
看人生之渺渺,前途之茫茫,亦难灭男儿之壮志,难屈男儿之傲骨,难断男儿之豪情。余自勉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故,穷且俞坚,不坠青云之志。虽时时饿而乏力,寒而发抖,终熬过二十春秋。今,虽天寒而不惧,饿而不欲食,年长日久,遂具强壮之身。
然,余之所长,亦能自食其力,读书苦父母,实乃我之不欲为。故欲弃学而劳,尽己之所能,取微财而资生计,卸父母之重担,于功名利禄而无心。余之心已决,遂报之父母,诉之恩师。然,母之泣而心不甘,曰余之学必有成,家之兴皆托于余之兄弟。兄已有所成,余已无心而学,亦外出闯荡。家之光彩已有兄之所能而托,父母之辱,皆有兄之所洗。师训余曰:“汝非已看破红尘,淡然人生,读书十余载,持之年尔,成败在此一举,万不可因心之悯然伤悲,而于父母之殷望不顾,于己之未来而亵然。此乃庸人之心,你且不可取。家之所贫,吾可取微财而助汝学。汝之路尚远,学而成其才,自可报父母之洪恩”。余曰:“小子何德,让师之挂心,让母之忧心”。因心之不忍,遂含苦而学,看爹娘之笑靥,感心之坦然。然,余之悲苦,唯待夜之黑而付于泪水而化。
师知余之家贫,遂取微财而济余。余感之大恩,心之回暖。然,宛然拒之,因余不欲因此而累心。然,父母得知,遂愤愤而嗤,责余之不智,此乃外来之财,何而据之不受,实乃愚昧之极。余心之痛而难诉,为何父母不解我心。余欲受之而减双亲之劳苦,然受之而有愧。虽拒之,欲以简朴之作而少劳于父母。故而每假而劳于外,挣微财而助学,虽死生数次,亦不欲告知父母,令其忧心挂肚。
父训余曰:“读书,不若负担,有一沟一壑,过之不能,我可取而代之。此乃汝小子之事,非他人而能代之。汝可尽心而学,于钱物之事无需挂心,我定尽我之所能得微财而供汝学”。我知我之不孝,劳父母而苦其心身。然何而不解我心,常以钱物而伤我心。吾知皆因我而起,我实乃家之累赘,生之何用。故而,师之又取微财济余,遂无心而受以使父母之语塞。待假期之至,外出劳作,得钱而还于师,以报他之恩情。今虽学于大学,实乃我之不愿,然看父母之喜色,亦感心之安然无愧。
近日,得知母亲患病,余心之茫然,错落不安。离家万里之遥,亦不知母之何样。常于梦中回家探望问安,然醒来顿感天地茫然,心之犹如坠于万丈深渊,心感人生之虚渺。母因余患一身之病,而余已能自食其力,尚还劳父母于百病之中,苦父母于耄耋之年。余时思欲归家,然归家之时又不忍看父母沧桑之容,憔悴之躯。看其满鬓皱纹如沟壑,青丝染为霜雪,身躯变为枯棌,实乃我之罪过,我之不孝,虽天遣而无怨,雷霹而难尽愧疚。父母宏恩何日方可报,活之而有愧。离家万里之遥,唯望母亲早日康复,儿之不肖亦不求二老之谅解。
我虽为七尺男儿,却让父母处于劳苦之中,父母有病缠身,我却不能尽孝于床前。欲让父母举鞭笞我之不孝,然二老却憔悴沧桑,举鞭无力。余之自责,愧疚,惆怅溢满于心,亦如万鞭齐下。死生何惧,为抱爹娘之恩情而尽此生,其余亦无所求矣。
人生入世道道阻,
有心以破重重难。
望风长笑狂风逃,
虎啸深山流水寒。
九霄魂飞又何妨,
但留忠骨风云赞。
男儿只流潇洒泪,
笑看人生心坦然。
-全文完-
▷ 进入泪雨恒心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