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其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及《九三年》等小说,不仅是法国文学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文化遗产。当我们寻觅这位著名作家的六十多年的创作历程,我们看到是爱憎分明的雨果,热爱生命的雨果,爱情至上的雨果。
爱憎分明的雨果。雨果出生在一位将军的家庭里,良好教育和优裕的家庭环境,加上他个人的才华,使他在青年时就在法国文坛上崭露头角,十七岁时因参加“百花诗赛”名声大噪,奠定了走向文坛的基础;二十岁时又因出版发行了《颂诗集》而名扬整个法国。这符合张爱玲的一句话:“出名要趁早”。当巴尔扎克也选择将创作作为终身职业的时候,他母亲惊呼:“儿子,你可别向雨果学习,他可是维克多将军的儿子!”然而,巴尔扎克仍然固执地选择了这条路,并与雨果成为一生的好友。浪漫主义诗人的光环,注定了雨果一生的辉煌。然而,在他的著名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里却有不少悲剧的成份。他似乎又是一位超现实主义的作家,他看到了什么?当他童年牵着他的妹妹经过广场时,一位年轻的女子正在被人实施烙刑,当烙铁烫在女子背上,伴随着尖厉的惨叫声时,雨果幼小的心灵被震憾了,并给他的记忆烙下了深深的烙印。“走吧!”这是愤怒的雨果对妹妹说的一句话,随即离开了广场。多年以后,在他在小说《悲惨世界》里,我们似乎看到了那位遭受烙刑的女子的身影。由此,我们不难发现,雨果是一位具有双重性格的人,他常常以浪漫主义笔调反映当时实现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评论家认为,雨果的创作思想与现代思想更为接近。这种创作思想一方面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超凡脱俗,另一方面是对人性的剖析,有极强的现实性。正如巴黎圣母院的一位馆员所指出:“雨果的浪漫主义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他常常从罪恶中发现博爱。发现人性美的一面。”
热爱生命的雨果。雨果相信生命轮回,当他的女儿雷奥波蒂娜十九岁那年,坐帆船在塞纳河里游玩时,与新婚的丈夫双双溺水而亡时,这对于雨果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能不在相信生命轮回中寻求解脱吗?事实上,雨果并没有得到解脱,当小女儿疯了时候,他更加相信了生命的轮回。“我的嘴对着你的嘴/我的眼睛对着你的眼睛/既然我看见你那颗星在我头上光芒闪耀/哎!它可老是深藏不露,觌面无由/既然我看见一瓣花从你那年华之树上/掉下来,坠入我生命的波流/现在我可以向急逝的韶光讲了/——消逝吧,不断地消逝!我将青春永葆!”在这首诗里,我们似乎看见了他女儿雷奥波蒂娜的影子,也仿佛听见雨果在说:我要珍惜,我要珍惜生命!写在巴黎圣母院墙上的“宿命”二字是否存在?无证可考。而雨果创作思想中的宿命,却常常出现在他的作品之中。他的人道主义的主张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爱情至上的雨果。雨果的爱情,除了夫人外,另一位女人的名字在他的爱情中占有重要位置,这个人就是朱丽叶。雨果三十岁时邂逅了二十六岁的女演员朱丽叶,俩人双双坠入爱河。雨果每天都给这位女人写一封信,五十年不间断,直到这位女人在七十五岁去世为止。这种爱情超越了家庭本身,尽管他在夫人的指责下常常感到难堪,但从未放弃过这种貌似畸形的爱情。事实上雨果在这位女人身上获得大量的创作源泉,同时也在流亡中获得精神上的慰藉。站在今天的角度来审视雨果的创作经历,非但不觉得这样的爱情有不光彩的成份,反倒觉得它在雨果的著作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任何伟大作品的诞生都不是信手拈来的。雨果本人除了才华横溢外,也与他本人的勤奋有关。他曾在创作一部名著时,故意将自己的头发剪得乱七八糟的,这样就减少了出门的机会,与交际暂时绝缘。他说:“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怯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这就是与著作等身的雨果。
-全文完-
▷ 进入司马剑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