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河湾纪亊 一 陈河湾的今昔
陈俊
陈河湾纪亊
一 陈河湾的今昔
我的故乡是大邑县元兴乡,小地名:陈河湾,解放后改为陈河村。陈河湾的陈氏家族是个大家族,祖籍是湖北麻城县,是“湖广填四川”是移居至此。居民中姓陈的占百分之九十五。在陈河湾的祖辈中最富盛名的是陈善人(其名不祥),做过许多善亊,陈河湾的塔子与牌坊就是他出资修建。按清朝的法典:修建牌坊与塔子必须是四世同堂,方能修建。由于陈善人当时还未四世同堂,因此被大邑县县衙派人来抓走。谁知,刚走到苏家乡境内的包石桥处,后面有族人赶来,报说:“陈善人的曾孙媳妇生下一子!”陈善人被立即释放回家。
陈河湾解放前出个两个大人物:一个是举人陈美其,也就是元兴乡的伪乡长、舵把子陈职卿之父。陈职卿家的祖坟地中,曾有石砌的“桅杆”;另一位是刘文輝24军的连长陈国谋——陈职卿的兄弟,战死于西藏战场上。陈职卿和陈国谋一个是我父的族兄,另一心是族弟,三人过从甚密,关系不错。
陈国谋二爸的灵枢从西藏送回陈河湾时,我父在元兴小学任教,我在元兴小学读书。那送灵柩的队伍和热闹的场面,真是浩浩荡荡、前所未有。是我第一次所见,不敢相信是真的,确又是真的场景。但见,走在前面的是乐队,乐器是川剧锣鼓,铿锵悦耳;外有剌叭,呜呜咽咽,更增添了悲哀的气氛。抬灵柩的八个藏族同胞身穿民族服装迈着有节奏的步伐、喊着号子行进。另外尚有几十个藏族同胞跟于后面,作轮换抬灵柩的替换人员。再后面,是一个排的24军的士兵武装护送。鞭炮从苏家乡来元兴场的场口便开始燃放,一直放到出学校边的这道场口。出了这场口,再走两公里便可到达陈河湾。这鞭炮声惊天动地、震耳欲聋。老师们和同学们都跑到校门外来观看。
陈河湾还是一个“红色村”。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川康边游击纵队斜江支队的游击队员若干人,烈士三人。这三位烈士是陈华春,陈志明(我的四爸)和陈和方(我的旅兄)。陈河湾与些安乡接壤,是元兴游击队和上安乡反动派交战的前沿阵地。陈河湾人深受上安乡反动派之害,每日提心吊胆,度日如年,巴不得早一天把上安乡的反动派消灭干净。当时,只要听说:“上安乡的反动派来了!”正在哭的小孩就敢忙闭嘴,躲进自己母亲的怀抱,吓得浑身打颤……陈华春是在与当时的上安乡反动派交战时中弹身亡;陈志明和陈和方是与王汉卿司令员的父亲同日被杀害于元兴小学校门外左边的坟地内。王司令员与陈河湾的舵把子、元兴乡伪乡长陈职卿关系密切,是陈职卿的拜把子兄弟。王司令员经常在陈职卿家躲避上安乡的反动派,而安然无恙。因为,陈职卿与上安乡反动派头目******举之父是结拜弟兄。******举应尊称陈职卿为伯父。******举凡坐着滑杆到大邑县去,必然经过陈牌坊。走到此处,******举都要下滑杆来步行,等走过陈牌坊后,方才坐上滑杆往前行走。其原因是:陈职卿的家就在离牌坊不远处住,以此表示对长辈的尊重。故上安乡的反动派来攻打元兴游击队,是绝对不敢跨进陈职卿家的大门一步。敢入者,除非不想活命。解放后,陈职卿因保护地下党有功,成了民主人士,县政协委员。
陈河湾另有几人值得在此一提。
第一个人名叫陈懿,女,是我的族姐,排行老四。故,我叫她四姐。解放前夕,她是共[chan*]党的地下党员,也是陈河湾加入地下党的唯一的一个女性。解放后,任邛崃县一街长,参加过土地改革。是陈河湾走出来的第一个女性干部,今己退休赋闲。
第二个人是陈大吉,陈懿胞兄之子。卢州医学院毕业后,在大邑县人民医院工作,后任副院长。科研成果有:“痔贴灵”。是医治症疮用,贴于肚脐可治愈。申请了个人专利,并获得批准。其科研成果己转化成药品,造福人类。陈大吉是陈河湾第一个有发明创造之人。
元兴乡现已合并于安仁古镇,是川西平原上的一个偏僻小镇,与成都市所属的邛崃县接壤。人杰地灵、民风纯朴、土肥地美、一望平川,并无一山。我的家乡是1949年解放,那时我才11岁,就读于元兴小学3年级。每天到元兴小学去上学,我都和我的二姐陈桂英一道,穿过竹林茅舍,走过小桥流水,沿着弯弯曲曲的乡间小道去上学。下午放学,又和我二姐一路回家。陈桂英二姐是我父亲兄长——我的大伯父之女。家中这样安排,一是与我作伴,二是对我的保护。如此,全家方放心。
陈河湾,像神奇的梦幻吸引着我,梦幼中有我的童年,有我全家的每一个人,有我童年的每一个小伙伴,令我终生难忘。
-全文完-
▷ 进入方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