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中的变脸艺术,令人叹为观止。我在欣赏的时候,常常对演员的表演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有人善于变脸,我们的感觉首先就是尴尬,之后就是震惊与愤怒。
我市有一个市委书记,在犯事之前作报告做调研搞视察,坐有坐相,行有行装,表现出一派儒雅的模样。然而他却还有另外一副面孔,那就是贪婪,前年终因贪贿数千万元而倒台。当时我们都大吃一惊,这样一幅儒雅的面孔,怎么说变就变了?之后随着他的贪贿罪行逐步公之于众,我们的心里都充满了震惊与愤怒。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些人的变脸情形: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到北大演讲。中文系女生马楠曾当面驳斥美国式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痛陈美国人权状况的恶劣。她说:“本校前任校长蔡元培曾经说,当伟大的道德精神实际运用时,它们不会互相抵触。而且,我也不认为个人的自由会与集体自由抵触。以中國为例,它的蓬勃发展实际上确是我国人民自由选择与集体努力下的成果。因此,我认为,所谓真正的自由,应该是人民有权自行选择他们想要的生活和发展方式。只有那些真正尊重他人自由的人,才能了解自由的真谛。”我们当时听了大受鼓舞,以为马楠是一位杰出青年,说出了我们中国青年人的心声:你美国佬有啥了不起的,你丫的人权状况那么恶劣,凭啥对我们中国的人权状况说三道四?
然而两年后令我们震惊与愤怒的事发生了:本科毕业的马楠去了人权状况恶劣的美国留学,再后来还嫁给了一个蓝眼睛白皮肤的美国人,还为这家伙生了一个美国籍的儿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务院发言人袁木因与学生对话而声名鹊起,他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教导学生要听政府的话,要爱国。他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节目主持人汤姆·布罗考的电视采访时,对布罗考有关中国在美留学生大多都希望留在美国的说法,很是不以为然。袁木说:“我相信,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是会回到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服务的。当然,我也不排除一些人不愿意回来。对此,我表示遗憾。从我自己来说,我衷心地希望他们回来,也相信他们会回来。”
然而几年后令我们震惊与愤怒的事又发生了:袁木的女儿留学美国,并且加入了美国国籍。
2009年夏季,宋晓军写了一本书,名曰《中国不高兴》,全书分三个部分:一、中国为什么不高兴,二、中国的主张,三、放下小菩萨,塑伟大之目标。结论是:中国要做一流国家,依托国家大目标,实现众生幸福平等,告别自我矮化的精神历史。该书一经出版,即得到许多愤青们的支持与欢呼,该书于是就一度成了畅销书。
然而就是在该书出版几个月之后,令我们震惊与愤怒的事还是发生了:宋晓军名利双收,毫不犹豫地办了美国绿卡。附上说一句,该书的总策划张小波,也曾参与过内容相近的《中国可以说不》的策划,这两个策划使张小波发了财,买了豪宅和宝马,正在着手移民加拿大。
上面这些例子倘若只是出国移民,我们也不便多说什么。因为一则一个人选择在哪个国家居住,这是每个人的自由,他人无权干涉;二则这出国移民也与爱国没有多少关系,很多华侨就是爱国的。问题是这些人总爱用爱国或者其他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装饰自己的脸面,把这样的脸面当做一块砖,一旦敲开了荣誉地位名利机会的门,他们就会毫不掩饰地变换成另外一幅脸面。这样地变脸我们当然难以接受,因为他们伤害了我们善良的心。
-全文完-
▷ 进入黄马骊牛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