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之心-评论坐沙发,怀屈子!问候逐花瑞午好!at:2010年06月16日 早上9:39
逐花而居-回复谢谢!怠慢了!月之心诗友!问候节日快乐!~············· at:2010年06月16日 晚上8:02
西子xizi-回复坐花儿家的沙发! at:2010年06月16日 晚上8:52
老詹-回复屈子祭很好欣赏了。上次光临未弄清,错把花儿当先生。哈哈! at:2010年06月17日 早上9:04
素影清吟-回复见情愫、见功底。问花妹好。 at:2010年06月18日 晚上8:37
轩程-评论坐板凳!贼好了!俺给你赞n个!at:2010年06月16日 早上9:57
逐花而居-回复呼呼~!辛苦轩程坐板凳了~!·姐姐扛沙发来给小弟坐呀~!·愧赞啊轩程~!粽子节快乐呀~!·········· at:2010年06月16日 晚上8:06
轩程-回复那楼上的讨论的可真热闹,呼呼,还是姐姐厉害,事实胜于雄辩,管他那么多,自个写自个高兴就行!祝福姐姐! at:2010年06月18日 下午3:11
轩程-回复看了观点的碰撞,确实懂得不少,看来古人的东西真不是盖得,姐姐何时带上我,咱穿越一回?????? at:2010年06月18日 下午3:12
江东行客-评论有这样救句的吗?晕倒!!!!at:2010年06月16日 上午11:22
逐花而居-回复扶~!!!!!!!!!!!俺家地板很硬,刚砌了花岗岩~!···························· at:2010年06月16日 中午2:23
逐花而居-回复诗友啊~!有你样提问题滴么?你倒是要把问题提清楚呀!比如鬼 子进村,你不能只喊鬼 子进村啦!你得喊鬼 子是从哪个方向进村滴呀!那我们才好一枪 托把他给拍 晕啦!喊得准,我们还可以省下一粒子 弹! at:2010年06月16日 中午2:31
逐花而居-回复是否我们可以一起来探讨下拗救的概念呢?嗯!拗救者无非是以下两点:1,分大拗者小拗者。小拗者当然是在“一三五”不论处,此处,可救也可不救也;何为大拗?当然是“二四六分明”处,大拗者一定得救非得要救不救不可!否则,上帝会责怪滴。无论你拗到天上地上,但你得保证把律中的平仄数量老实地不变,这就是拗救最最最N简单的概念! at:2010年06月16日 中午2:37
逐花而居-回复只讲理论不来点实际的似乎还不行滴,因为那有张口吐空话之嫌!那么,我们来看看杜甫老爷子这首《登金陵风凰台》吧:凤凰台上风凰游,凤去楼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寇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其格律是首句平起平收式: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〇〇●●句◎〇⊙●●〇〇韵,◎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〇〇●●句◎〇⊙●●〇〇韵。 at:2010年06月16日 中午2:47
逐花而居-回复诗友啊!你对了下此律不?这杜老爷子此诗中颌联出句第二字“宫”出,对句第二字“代”字救,这是正救;第四字“草”出,第六字“幽”救,这是错救(错开救);出句第四字“冠”出,第六字“古”救。而首联对句第五字“江”、颈联对句第五字“成”人家未救,因这不是“相粘”、“相对”滴大拗处,小拗可救可不救嘛,所以人家才懒得救呢! at:2010年06月16日 下午3:03
逐花而居-回复辛苦你啊诗友!不辛苦我,虽然我要累得半死!远握!江东诗友!诚谢来访~!·粽子节喜乐啊~!·········· at:2010年06月16日 下午3:05
江东行客-回复不要激动啊,君如当初之我者。远握!!! at:2010年06月16日 下午3:40
江东行客-回复君举的这个诗例,乃变体“折腰体”耳,又叫“阳关体”。君可自行查阅。而八个律句皆合律耳,至于“冠”在古汉语里面可平可仄啊!!!!一般来说联内用“对”,联间用“粘”,而此诗第二三句和第四五句本“粘”却“对”,乃“折腰体”啊!!! at:2010年06月16日 下午3:49
逐花而居-回复嘻嘻~!·哈哈~!·没呐~!·我有个习惯老不好,就是老爱开点小玩笑~!·无论是熟悉的朋友还是陌生的朋友,妈妈骂过多次了,要改!请先生勿怪之!呃~!从此刻起,我就开始改啦!我要正儿八经地与先生唠嗑唠嗑,不开玩笑啦~!· at:2010年06月16日 下午6:27
逐花而居-回复一,何为折腰体?折腰体是——首联、颈联皆同用首联之格律,比如下七律之首联颌联: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其格律应是:⊙●〇〇●●〇韵◎〇⊙●●〇〇韵◎〇⊙●〇〇●句⊙●〇〇●●〇韵。可此七律颌联与首联是为同一格律,故相对却不相粘(有出时也得救)。此为折腰体。折腰体其共同特点是:除二、三句失粘外,还有:1、第三句第五字均用仄声;2、凡遇“仄仄平平仄仄平”句时,第五字均改用平声,此为最典型之折腰体,唐人颇爱用之。而君言我以上所举杜诗为“折腰体”,错矣!君按折腰体之特点对对格律就知,此杜诗如按折腰格律也出,颌联“埋”、“成”字出,且第三句第五字非仄声!故,此诗是典型的拗句拗救体,非折腰体! at:2010年06月16日 下午6:32
逐花而居-回复二“阳关体”与“折腰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折腰体诗与《阳关曲》有着本质的不同,即前者是诗,只适于长吟短诵;而后者是词,可以付诸弦管,应节而歌。 《阳关曲》从形式上看,与“折腰体”中平起式七绝相近,但格律更严,讲究四声,属于词的范畴;近体诗中,无论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凡失粘者,均可称为“折腰体”。失粘处如用相关拗句,则更显高古;不用拗句亦可; 《阳关曲》之所以被人称为“阳关体”,是因为正好第三句失粘。但即便打破诗词的界限,“阳关体”也只限于平起式失粘的七绝,仅仅是“折腰体”中的一种而已。 at:2010年06月16日 下午6:33
逐花而居-回复三,君之所言“寇”为古韵可平可之字,对!你说得极对。但,在用意上却有区分了!比如;当作“衣寇”时,此是为平;而当作为“寇军”等类读时,此时为仄!故,以上杜诗中“冠”字为平声,故出而救之! at:2010年06月16日 下午6:33
逐花而居-回复好了~!大过节滴不争了好不?先生大过节来俺家做客,我这般似乎太不对哩~!·嗯~!从下刻起,先生对滴也是对滴,先生错滴也是对滴~!不争呀~!··把错扔给我吧~!·把粽子扔给你~!一二三~!·快接好~!·好香哩~!·再祝喜乐~!··········· at:2010年06月16日 下午6:38
江东行客-回复呜呼哀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罢罢罢!!! at:2010年06月16日 晚上7:11
江东行客-回复听君言,便知君之诗龄不过半年有余哉!!! at:2010年06月16日 晚上7:13
逐花而居-回复半年?还有余?NO~!俺学诗三天不足矣~!谢过先生赐教~!·真是呜呼哀哉了~!················· at:2010年06月16日 晚上7:22
灿然若何-回复我就纳闷了,两个人到底在争什么?都自诩为诗歌大家?我想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登金陵风凰台》是李白的诗吧,甲说是杜甫,乙难道没看出来?还在考虑……………… at:2010年06月16日 晚上11:58
逐花而居-回复唉~!·灿然~!我佩服你!我就这点粗心,就给你揪出来啦~!·昨天打出后,回头一看,咦!~错啊!是李白不是杜甫啊!本想在这里补一条留言,可又不想。江东诗友肯定看出来啦,可我们只管着“吵架”而未说啦!谢谢灿然雅正!其实,江东诗友才是诗词大家,我呀!不过是个饶舌的小女人罢啦!谢过!请两位诗友香茶~!············ at:2010年06月17日 上午10:10
灿然若何-回复呵呵,总之两位都很厉害的……百家均有所长…… at:2010年06月17日 中午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