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当我还是一个少年时,一天躺在一片如茵的草地上,望着天上不断变化着的白云,心中不由得产生着各种遐想,突然,灵魂仿佛出窍,产生了一个奇怪的念头:“我”是谁?“我”是这个躺在地上的躯壳,还是此刻在自由游走的魂魄?“我”为什么会有“我”的感觉?在进入这具躯壳前,“我”在哪里?今后会长大,会变老,这躯壳会从世上消失,那时,“我”又会到哪里去?
从小到现在,时不时都会发呆,那时灵魂仿佛又会脱离了躯壳,这样的念头又会反复困扰着我。
许多年前,读到康熙爷的游江南金山寺御题劝世歌:“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才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我惊奇万分,那少年时代就产生的疑问,居然与康熙爷相仿!后来阅历多了,特别是上网之后,发现有这类想法的大有人在,成龙的一部电影不是就叫“我是谁”吗?他扮演的杰克失忆后就经常发问:“我是谁”。终于明白,不是我的想法与康熙爷相仿,而是康熙爷的大智其实也如凡人。
佛不是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吗?所以,大雄宝殿上供奉的佛常常是三尊。过去、现在、未来,正符合物理学的时空观,作为凡人的“我”,要思索“我”之过去、现在、未来,也是一件平常事,也许这就是佛家所提倡的“悟”。
生“我”之前的“我”是谁?大概如人所说,在转世投胎过奈何桥之时,真的喝了孟婆汤,一点也记不得了,据说有人记得前世之事,不过那只是“聊斋”,还是多想想现在的“我”吧。
现在的“我”是谁?早年的感觉是: “我”有两个,一个是躯壳,一个是灵魂。历来被歌颂的是高尚的灵魂,据说《离骚》是屈原的灵魂出窍之作,为了追求灵魂的圣洁,他抛弃了躯壳,投入了汩罗江。古往今来的仁人义士,不少也是为了灵魂的追求选择抛弃躯壳。瞿秋白在《多余的话》的扉页上,用清秀的笔迹,写下这样的话: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我作为庶民百姓没有名垂青史的追求,但也也希望有一个圣洁的灵魂。灵魂总是装在这个躯壳之中,只有在极少数出窍的时候,才会获得自由,在现实里要得到灵与肉的统一,很难很难。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对现在的“我”是谁?这了这样的答案:一个是现实世界的“我”,一个是精神世界的“我”。
现实世界的“我”,是一个复杂的躯壳与部分灵魂的综合体,没有灵魂的躯壳只是行尸走肉,不可能在现实中生活,它总是受到灵魂的支配,全部的灵魂只能寄居在躯壳之中。现实世界的“我”因为有了这付臭皮囊,受到喜、怒、哀、乐、爱、恶、欲、色、声、香、味、触、法 ,这七情六欲的煎熬,受到生、老、病、死的折磨。“我”不能选择环境、家庭亲人,无奈地来到这个世界;也不能完全自主地选择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住在什么地方,无奈地在世上奔波;由于受到各种的制约,对于情爱也不能完全自主作出选择,无奈地过着一种没有痛苦也说不上幸福的生活。。。。。。现实世界的“我”虽然也有满足,但太多太多的无奈在困扰着“我”; 虽然衣食基本无忧,但总是在单调麻木中渡过一天又一天。 现实是物质的,免不了对物质的追求,但一个人能吃多少?穿多少?用多少?住多少?赤条条地进入现世,也会赤条条离去,过分的物质追求,会平添无数烦恼。在现实中,灵魂难以得到满足,留下一小部分在躯壳中,大部分挣脱了出来,想在宇宙间游走,于是就诞生了精神世界中的“我”。
精神世界中的“我”装着灵魂的大部分,很久以来只有在不多的发呆时间里,才能感觉它的存在。自从网络在眼前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精神世界的“我”,终于有了一个可以信马由缰任意驰骋的天地。
现实约束了多少人性的发展,我们被迫从事着并不喜爱的职业,经常说一些违心的话,做一些违心的事,对生活常常不如意,有的甚至终身不如意,但对并不满意的现实只能将就。
在这里,可以不受任何约束,让灵魂真正得到轻松,让思想自由自在地放飞,让现实中无法兑现的爱好充分发挥,让无法从头开始的事情重新再来,让自己的的才华完全得到展示。
在这里,可以不受地域、年龄的限制,穿越时空,让情感得到充分的满足;可以摆脱一切束缚,呈现一个真实的“我”, 在欣赏其他的灵魂的同时得到欣赏;可以不受世俗的干扰,灵魂间真诚地相亲相爱;可以没有性别、年龄、出身的差别,交上现实中难以被人接受的纯真的红颜知己、蓝颜知己、忘年之交。
在这里,同样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相同追求的灵魂总会聚集在一起,相互欣赏、相互抚慰,得到现实中无法得到的一切。
这里应当是一个纯洁的精神世界,人们把现实中得不到的情感带到了这里,于是就产生了网恋。如果这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精神相恋,它会给人带来愉悦,要是让现实渗和了进来,网恋中就会出现无奈,甚至是欺骗,付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痛苦。有的情感只能在精神世界产生,只能在精神世界里承诺、兑现,一旦进入现实,就会像鲁迅笔下的涓生和子君,他们可以在精神上冲破封建礼教、追求恋爱自由和个性解放,但他们真正结合在一起时,在现实世界中,只能落得“伤逝”的结局。网恋中的男女,总是把对方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总是作一些只能在精神上兑现的承诺,一旦进入现实,才知并非如此,在世俗的强大压力下,最后还不是涓生和子君的命运!更有一些心怀叵测的男女,把现实中得不到的滥情,带进了网络,在这里物色猎物,做起爱情游戏。他们不断欺骗着渴求精神上的爱恋的灵魂,当面说真情,转身就随人而去。只要注意他(她)们的动向,就不难发现他(她)们对着不同的人,在不断述说着同样的“真情”,一段情未了,又开始了新的征程。他(她)们总是要把网恋引入现实,在对方的痛苦中得到满足。在这个网络世界里,不断地看到有人在为网恋中受到的伤害叹息。
清醒清醒吧,这里只是一个纯粹的精神世界的天堂,它与现实世界许多事情并不兼容,一旦渗和进现实的羁绊,天堂也会变成地狱。精神世界的“我”,是为了摆脱现实的无奈,才来到这里追求真善美,千万不要被现实的假丑恶所俘获。
网络同样受到许多现实世界的东西干扰,在这里追寻精神世界的纯净,也全靠自己的修行,全靠自己去开拓一方领地。精神世界中的“我”, 能学习佛祖释迦牟尼苦苦修行,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吗?哪怕是小彻小悟也好,那样“我”将在这里得到更多的愉悦和自由。
一个问题至今还在困惑着我:精神世界的“我”可以超越时空,但现实世界的“我”很快就会衰老,当这具躯壳变成一缕清烟之时,灵魂将归于何处?精神世界的“我”,还会在未来的“我”中得到延续吗?
2010.6.12
-全文完-
▷ 进入wangsp12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