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帘风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滴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唐?李益
翻开《全唐诗》,在众多诗人里寻找李益。因为千年前有个女子,在奈何桥边古等他一个又一个轮回。
李益称得上一个才子,年仅二十岁就考中进士。出身在高贵的名门世族,从小就显露出才华,诗文清丽出色。才华横溢的他有时也会苦恼,想找到一位知心的伴侣,四处寻找红颜知己而不得。
她是霍王的小女儿,名小玉,从小备受宠爱,母亲是霍王宠爱的婢女。霍王死后,他的兄弟们因为她是小妾所生,不愿收养她,将她赶出了王府,改姓为郑氏,大家都不知道她就是霍王的女儿。
小玉,小玉。温润如玉,质洁如玉,人如其名。资质浓艳,一生未见,高情逸态,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解。缘系一线兮,山高水长。美人如玉兮,芳华凝香。命运的红线将二人套牢,相遇一刻,永生不忘。
李益借来一匹纯黑色骏马和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当晚浣衣沐浴,修饰容仪,喜悦与激动的心情交织在一起,久无睡意,岂能成眠。等到天色渐亮,他临镜自照,自知风流倜傥,玉树临风,这才满意地出门。策马疾驰,寻访伊人,伊人就在古巷幽处。下马,入府门。庭院安静,屋宇幽深,帘幕华贵。小玉从堂东走出,琼林玉树,互相照熠,顾盼流转间浅笑依然。李益顿时魂无所依。“开帘风动竹,疑是故人来”,只一句便尽道才华,李益诗名轰动长安城,小玉慕名已久,如今亲眼得见,更是坚定了决心,要生生世世与李郎在一起。两情相悦,萧短歌长,没有任何仪式,没有任何名分,得到小玉母亲的许可,他们真正在一起了。虽有李益的山盟海誓,日月为证,但他们在一起的时光只有两年。
第三年的春天,李益以书判拔萃,进入仕途,授任郑县主簿。即将赴任的他到东都洛阳看望父母,亲朋好友设宴为他饯行。残春初夏,无限伤春意。酒宴结束,宾客散去,离别之意萦绕心头。小玉深知,李郎此去定当与他人缔结一桩好姻缘,虽然自己与他并没有夫妻名分,只是希望与他共度八年的美好时光后,他再另娶他人。到时她会抛开红尘的一切,削发为尼,青灯古佛伴余生。李益许下承诺,不离不弃,八月相见。过了几天,就告别小玉向东去了。
其实李益的母亲太夫人早替他物色了表妹卢氏,婚约已定。太夫人向来严厉果断,李益犹豫不决不敢抗拒。李益自知背弃了对小玉的誓约,他不让小玉知道一点消息,想断绝她的希望。他嘱托长安的亲友,不要泄露他的行踪。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
小玉日夜苦等,过了他们约定的日子,李益还未出现。小玉多次设法打听他的音讯,传来的都是不可靠的消息。她到处求人占卦问讯,心里既怨恨又担忧。就这样过了一年,小玉积郁成疾,积久难治。她送钱物给李益的亲友,求他们告诉她李益的消息。寻求十分急切,小玉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
小玉日夜哭泣,废寝忘食,只想见一见李益,竟然没有机会。心头的冤屈愤恨越来越深,从此一病不起。长安城里渐渐有人知道了这件事,风流才子都被小玉的痴情所感动,豪侠之辈都对李益的薄情表示愤怒。一位豪士要帮小玉达成心愿,他用计把李益带到小玉家中。
忽然听说李益来了,小玉猛地自己坐起来,换了衣服出去,如同有神灵在扶助她。小玉眼含怒恨直盯着李益,一句话也不说。病重的体质,娇弱的身姿,好像不能控制,不时地用衣袖遮掩着,转过头去看李益。感物伤人,在场的人都忍不住落泪。这时豪士命人送上美酒好菜,大家并排坐下。小玉侧身转过脸去,斜视了李益好一阵,就举起杯子酒洒在地,说道:“我身为女子,竟是如此薄命,你是男子,竟然这样负心!使我年纪轻轻就将含恨而死,再不能侍奉母亲,从此告别了我喜欢的绮罗和音乐。在酒泉之下,痛彻心扉,这些都是你一手造成的!李郎啊李郎,今天我们该永别了!我死之后,一定会变成厉鬼,让你的妻妾不得安宁!”于是伸出左手握住李益的手臂,把酒杯摔在地上,放声痛哭了几声,便含恨而终了。
一帘疏雨细于尘,春寒愁煞人。桐花庭院近清明,新烟浮旧城。寻蝶梦,怯莺声,柳丝如妾情。丙丁帖子画教成,妆台求晚晴。
盛世大唐,浮华长安。霍小玉,一个痴情的才女,如果没有遇见李益,是不是就不会有如此悲凉的结局。如果没有遇见李益,她会不会只是一个抚筝写诗,轻舞绣花的平凡女子。《太平广记》第四百八十七章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玉乃低寰微笑,细语曰:“见面不如闻名。才子岂能无貌?”生遂起而拜曰:“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两好相映,才貌相兼。”或许他们的爱情只是李益的一个交易游戏,一个爱才一个重貌,只是在这场爱情里,小玉付出了一切,而李益只是俘获了一个美人的芳心,仅此而已。
前世无处觅箫声,此生却误花中玉。一梦觉醒千余载,风流,空对梅花白了头。
注:《太平广记》是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
全书按题材分为92类﹐又分150余细目。神怪故事所占比重最大﹐如神仙55卷﹐女仙15卷﹐报应33卷﹐神25卷﹐鬼40卷﹐可见其取材重点所在。此书基本上是一部按类编纂的古代小说总集。许多已失传的书﹐仅在本书内存有佚文﹐有些六朝志怪﹑唐代传奇作品﹐全赖此书而得以流传。书中最值得重视的是杂传记 9卷﹐《李娃传》﹑《柳氏传》﹑《无双传》﹑《霍小玉传》﹑《莺莺传》等传奇名篇﹐多数仅见於本书。还有收入器玩类的《古镜记》﹐收入鬼类的《李章武传》﹑收入神魂类的《离魂记》﹐收入龙类的《柳毅传》﹐收入狐类的《任氏传》﹐收入昆虫类的《南柯太守传》等﹐也都是现存最早的本子。
《太平广记》引书较广﹐有些篇幅较小的书几乎全部收录﹐失传的书可据以辑集﹐有传本的书也可据其异文互校。书中引文比较完整﹐不象其他类书引文多加删节。分类较细﹐也便於按题材索检资料﹐因而对校辑﹑研究古代小说极有价值。鲁迅曾指出:“我以为《太平广记》的好处有二﹐一是从六朝到宋初的小说几乎全收在内﹐倘若大略的研究﹐即可以不必别买许多书。二是精怪﹐鬼神﹐和尚﹐道士﹐一类一类的分得很清楚﹐聚得很多﹐可以使我们看到厌而又厌﹐对於现在谈狐鬼的《太平广记》的子孙﹐再没有拜读的勇气。”(《破〈唐人说荟〉》)他辑录《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也充分利用了此书。
-全文完-
▷ 进入徐俊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