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处在“仕族地主”和“庶族地主”斗争最激烈的时代。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后,虽然社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仕族阀门”并不甘心做隋朝的附庸,随时等待机会推翻隋朝的统治。庶族地主由于多年的发展,逐渐摆脱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局面,时刻想进入统治集团。但是隋文帝在位时,几十年的苦心经营,社会经济好转、政治稳定、两大集团相对达到了制衡,废除曹丕以来“九品中正制”已经迫在眉间。
杨广即位后的第二年,即大业二年(606年),始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从此庶族地主(寒士)凭才学可以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阀门)到朝廷。常设的考试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明法、明书、明算属于专门科目,选择专门人才。以明经、进士二科最为重要。进士科在隋朝考“策论”和“经史”。明经科考查儒家的经典。这样就把汉朝以来的“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统一了起来,外加做官专门考试,各种人才都不会漏掉。和“九品中正制”与由地方仕族推荐相比较要公证得多,特别是对废除仕族地主所享有的特权方面意义是积极的。最主要的是科举制度的改革,对后世各个朝代的影响是深远的,可以说是起到了“框架”的作用。就是现在,这种制度还在中国发挥着作用。说明隋炀帝的改革是伟大的。杨广极力推行的“庶族”参政之科举制,“仕族”集团当然反对,因为他们的势力将不再垄断,这将意味着社会权利和财富要进行再分配。隋文帝时代的“平衡”由于“科举制度”的推行开始发生了转变。
大业九年(613),隋朝重臣杨玄感起兵反隋,拉开了门阀集团与杨广对抗的序幕。此后,李密、李渊、王世充、薛举、刘武周(窦建德除外)、后来杀死杨广的宇文集团等一大批仕族势力及代表人物先后起兵造反(他们都不是农民,只是利用了农民做为他们杀人工具。),由仕族地主组合而成的隋王朝在仕族集团的联合打击下,很快就就退出了中国的政治舞台。
对于杨广的个人的评价,一千多年来,正史和民间把他与殷纣王同列,认为是一个暴君,这实际上主要是唐王朝为了证实自己“造反有理”而强加的,可信度并不大。以下略微列举几件实事,其实就清楚了。
杨广二十岁开始执掌兵权,隋朝的大半儿天下是他指挥有方打下来的。他的战功结束了中国几百年来的军阀战乱的混乱局面;开凿大运河、筑长城、以及其他一些列措施旨在加强国防力量,尤其是开凿大运河的意义,今天生活在运河两岸的人们会有亲身体验;他亲临青海,打败吐谷浑,打通了丝绸之路,可谓名垂千古;宗教和文化方面随着人科举制度推行,后世一千多年来几乎没有脱离过隋炀帝的“框架”(篇幅有限,恕不详述)。就这样一个伟大的皇帝,为什么很快就变成了亡国之君呢?
首先,在农耕时代,农民的负担不能太重,尤其是经济秩序不能混乱,隋炀帝的各种措施都涉及到钱的问题,在打击仕族地主集团的同时,并没有注意安抚农民,没有做到汉武帝的“杀富济贫”,破产农民参与造反是最要命的(尽管参与造反的有地痞流氓、阀门附庸)。其次,没有必要的一些行为是导致隋末战乱的直接原因,如营造东都洛阳、三征高丽(即 “三驾辽东”)、 “三游江都”等“耀武扬威”之行为与殷纣王、秦始皇等犯了同样的错误,使得频临破产的王朝加速了灭亡的速度。至于杨广的“淫荡”行为在中国历史上还算不上“太过”,而且大多数是强加在他身上的,不可信—胜者王侯败者寇,历史记录往往有荒唐和欺骗的成分。
因此,历史对杨广的评价,可谓千古奇冤!
-全文完-
▷ 进入子正99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