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又是高考时黛妤

发表于-2010年06月11日 晚上10:44评论-5条

早上去上班的时候,路过的一所普通高中有警察在旁边守着,还树立了许多路障和牌子,上面俨然写着:高考期间,车辆慢行。

还听说,今年的高考题目是说一只猫的问题,吃老鼠还是吃鱼什么的。

高考!呵呵!说起这个话题,还真的是有点感触良多。

在我的年代,“高考”虽然比我们的老前辈好考了一些,不过淘汰率仍然高居50%以上。事实上,在这个二线小城市里面,能真正考上大学的,范围也几乎圈定了我以前的母校,本市第一中学,以及二类中学的一些高三尖子班了。其他的,难听点,几乎是就此“判刑”了。在当时,能否考上大学,基本上也成为了一个学生辛苦就读12年的一个主要目标。尤其是在我之前的母校,更是显得辛苦异常,压力惊人。

后来,大部分同学都考上了大学,包括我。只是,蓦然回首的时候,才发觉,原来,在就母校读高中的时候,其实许多童真,也已经在我们第一只脚印踏进去的时候,就被客观环境无情打发了,尤其是对一些初中的就毕业于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说。

相信对于每一个二线城市的一级高中来说,情况都是差不多的,学生们在考上这里的时候就已经肯定了3年后的奋斗目标——就是要考大学,再加上,我们当时那一届高中生还有点特殊,因为学校当时要争取“省重点中学”的荣誉,所以需要一大笔资金,所以,生源就显得比往届的学生要“差(现在看来,其实每届也差不多)”一些,当时的招收的富二代和官二代也就比以往多了不少。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情况,由我们第一天踏进那所学校的周会开始,老师们就像和尚诵经一样,天天念叨着一句话:你们要努力呀!你们这一届的底子很薄,比不上往届呀!一定要记得这一点呀……也许,这句话不过是老师们的激将法,不过,对于我们这些在初中里面的佼佼者以及富二代/官二代们极强自尊心的一群年轻人来说,这句话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咒语”和“毒药”。试想,谁愿意不受人尊重,经常被人暗暗骂做“废物”?所以,大家的努力程度,也比往届要大得多了!

甚至可以说,大家努力得,相当可怕!

当时,在那3年来,除了个别的同学以外,大家基本上都把时间花在了看书学习上面,非常专注,非常认真,对自己都非常苛刻!苛刻到,不少同学连同学之间的名字都不认识,而且也不愿意去认识,大家同学之间,连交个朋友的热情都没有——怕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不仅如此,同学之间,在见面的时候,甚至连个招呼都没打,因为大家的怀里,此时都隐约有着一种寒意,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寒意。同学之间的感情,冷得可怕。而这种心情,直到今时今日,同班同学们和同届的校友们已经分别了10多年的今天,有热心的同学特意弄了些校友q群来召集大家,群里的同学们没甚热情,寒气逼人,只是偶然有几个同学礼貌性地打个招呼,反正,以前那些成绩很好的,是肯定不会出来说话的。

也许,一切一切的根源,皆是因为大家都是自尊心极强的一群!不愿诉说自己混得好不好,说好,怕有炫耀之嫌;说不好,怕被同学们看不起。而在中学时候,道理自然也一样,连校长都说我们这一届的人底子薄,作为学生,难不成自己说自己很优秀吗(虽然在我们之间随便拿一个人出来到二级中学一比,都是大哥大一名)?

就是在这样的压力之中,我们那一届后来考大学的成绩也令当时的校长大吃一惊,总体分数居然比上3届都高!此况愈下,多数同学也考上了他们比较理想的高等院校。

再回首,但却发觉,大家当时的成绩,背后的付出也比往届同学要大得多——几乎可以说是以牺牲同学之间的友情换来的。

大学毕业以后,自然地,很多同学在大城市里面奋斗了几年,除了际遇比较好的一些,多数人都会选择再回自己的家乡奋斗这样的一种生活工作方式。再看看,当年不少的富二代和官二代同学,除了家道中落的一些,也现实地成为了这一代的社会支柱或备份支柱。

可惜,同学之间的一般来往,还是比较少。也许,同学们的年龄都成熟了,但中学时候那种情结,还依然存在,毕竟高中是一个人由少年时期踏入青年时期的一个心里断乳期。这个时期很多情结,也许对日后的日子,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也许,同学们心里那根刺还没能轻易拔去!

再看看周围,在商界混得很成功(官届的太年轻,还不能做小结)的一些同学,还真的一如中学时候老师给出的一道命题作文:为什么读书不那么好的同学到社会以后会混得很好呢?

直到离开了中学10多年,我也踏入了而立之年的时候,才开始心悦诚服地领会了这个道理:一般而言,原来一个人的成功,和学历虽然有一定关系,但和社会人际关系以及性格的联系,其实远比学历更大(当然,才能很硬的如杨振宁之类的只能做特例不能做普通说明了)。毕竟我们都是普通人,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名流史册那么伟大能干,也不一定每个人都有那种际遇!加上,在我们以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涌进了社会,除了年龄显得资深一点以外,我们也慢慢地失去了以前那种引以为豪的优势。毕竟,“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高中时候,正是一个“问题少年”韩寒成绩亮红灯但却著作了《三重门》这样的畅销书时代,当时的我们,权当这是一个社会反面教材来阅读。殊不知,今时今日,此君却上了美利坚著名杂志《时代周刊》的封面。

再看看,在最近,红透了半边天的一个网络红人,学历一般,能力一般,长相甚至有点对不起观众的一个超市收银员,薪水除了家用就够去买《故事会》这种草根读物的罗玉凤同学(凤姐)也成了一个“非留学生不嫁”的传奇人物。

用另一只眼睛看过去,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也会到街头抛投露脸卖猪肉、摆地摊。

于此,有时会想,我们当时对高考的态度,是否太过认真了点?高考,真的能成为我们改变命运的工具吗?

现在,已经不敢对此下个什么结论了!

还好,现在高考的压力,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大了,又及,现在挤这条“独木桥”的人也少了很多,毕竟现在已经是个“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时代了。因为高考已经不再成为一种改变命运的工具之故,这几年来,参加高考的学生数量也减少了很多,读职中,或者读留学预科班的多了不少,因为成功的渠道,实在比以往多多了。

下班的时候,再从这条路经过,再看看这些刚刚考完当天科目的莘莘学子们,看看他们稚嫩的脸上那种轻松的神色,自己会再想想,我以后会不会为了自己的孩子考到理想高校去,就像之前家庭和学校向我施压那样向他施压,从而使得他有一个像我那样不愉快的青年记忆呢?

我想,我肯定不会再那样做了!不仅因为时代不同,成功有多种模式的原因,还因为我已经明白,一个人的成功,远远不止需要学历!我已经开始明白,成功人士更需要的,是优秀的人品和良好的社会声誉,以及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也更希望我的孩子能有一个快乐的青年时代,和一个美好的人生!

前车之鉴,我实在不想重复我辈高考时的杯具!更不想我的孩子成为《范进中举》里面的男主角!

2010-6-9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黛妤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谢文龙推荐:谢文龙
☆ 编辑点评 ☆
谢文龙点评:

不同的年代,必然是不同的学习风气。在我们那个学习年代,我们遗失了太多太多!
现在,再看看我们的孩子,他们稚嫩的脸上是那种轻松的神色,长大后一定有非常愉快的青年记忆!
自身的社会阅历,揉合着青涩的校园情结,真的让我们感触良多。
祝福孩子们:你们有一个快乐的青年时代,和一个美好的人生!

文章评论共[5]个
黛妤-评论

谢谢编辑!at:2010年06月12日 凌晨1:50

文清-评论

把季节最清凉的风送你,愿你拥有清爽一夏!at:2010年06月12日 早上9:44

黛妤-回复谢谢文清老师,遥握!端午节快乐! at:2010年06月12日 上午10:21

长江一帆远-评论

欣赏佳作,问好。at:2010年06月13日 早上8:54

黛妤-回复谢谢朋友支持!问好! at:2010年06月13日 上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