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在原创力量上看完无的散手先生写的“精华”杂文《大道无垠,谁都需要终身学习》,而我却对作者的观点很不以为然,因为在其文中,虽文采斐然,但逻辑却很混乱,无的散手先生显然很喜欢用个例去代表全般,用理念去规划所有人的人生内涵,用个人主观诠释所有人的客观,并用一种只有他个人所喜欢的定位视角去划定世人的视线。
而令人不解的地方是,我竟然试了几次都无法在他的文章后面留言,发出去就没影了,也不知道是网站程序出了问题,还是我的根贴被自动禁止了。
当然我不会介意留言没影了的问题,我只是很介意无的先生的那些似是而非的观点。
无的先生先是举出一些诸如孔子,苏格拉底等很特殊的例子说明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最后强调说“谁都需要终身学习,然而这学习,必须指向幸福与真理,必须指向济世情怀与终极关怀,必须指向洪大智慧与壮观境界”。
我记得印度的奥修说过:“你看天上的鸟儿,它们一无所知,但它们比人类活得自在,你再看地上的花草树木,它们不知学习为何物,但它们就能比人类更加真实地展现出它们的存在价值,你再看天上的白云地上的湖海,它们都是那么的悠然自得。当自然界的每一种生物都在用它们的独特方式展现出它们的存在价值时,惟独人类在没完没了地在所谓的“知识”的泥潭里挣扎,且永远都找不到真正的自我认同感及存在感”。
奥修的话,只是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生活哲理:做好且认同自己,并展现自己的存在价值。学习是个扯淡的事儿,学习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用以认识并认同别人的存在价值之唯一的方式,比如孔子或苏格拉底,你若不看他们的学说,不去听从他们的愚弄,你就会很快把他们忘记。当你记住了孔子或苏格拉底,当你深深地记住了他们的时候,你总会自然而然地去反思他们的学说究竟给你带来了什么?若真的一直反思下去,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其实并没给有我们带来过什么,他们也没为这个世界带来过什么,他们只是做好了他们自己并展现出了他们自己的存在感,除此之外,也许真的是别无其它了。
这个世界上的很多“学说”之本质其实都是这样的,你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学说能在哪些方面启迪你,也不知道他们的那些废话究竟能指导谁的生活,尤其不知道这个主义那个信仰到最后都变成了谁的主义或谁的信仰,当然更不知道浩如烟海的人类文化究竟有多少值得每个人用自己的人生去实践并验证其真伪,其实大多数人真正该去追求的活法恰恰应该是追求自我的认同感及存在感,而不是在所谓的“终身学习”过程中去记住一大堆没用的人名或符号。
梵高不学习甚至根本没有进过专业学校,但他依然是伟大的画家,花不学习但依然能开出灿烂的花朵,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而已,能做好自己的人没多少,人类活得根本不如自然界的花草树木真实,人类是最虚伪且最矫情的动物。
总有些人希望能像那些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鸟鱼虫般活得真实而自然一点,但这个利益熏心的社会总会把单纯给诠释成幼稚,把城府给解释成练达,并喜欢在无数张白纸上划满乱七八糟的所谓“道德”“信仰”“主义”“学识”之类的破烂玩意,结果这个世界没有了白纸,当然也没有了纯粹:这个世界只有无数思想被污染,灵魂被扭曲,人格被践踏,甚至连基本的存在感及自我认同感都被严重忽视的受教育者,而这所有一切的“成就”,自然都是那些自以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人合力制造出的恶果。
学习与创造,究竟有何异同之处?
学习的本质是去认同并模仿别人的存在感,创造的本质是努力去寻找自我的存在感。没有一朵花草喜欢去模仿大树的存在方式,也没有一种鸟类喜欢去模仿走兽鱼虫的存在方式,但偏偏就有不少所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跳出来不厌其烦地“忠告”你:“你的存在方式是错误的,你不应该像一棵小花小草或一颗低矮的灌木那样去生活,你应该长成参天大树,应该长成诸如青松或红松那样的对人类社会有用的人才,你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也不思进取,你的未来肯定只是个梦”。
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正如自然界的花花草草甚至毫不起眼的灌木丛,也都有其自然而然的使命及存在方式。这个世界之所以精彩纷呈,就在于每个物种的特殊性及其独特的存在价值,人也一样,只要能做好自己就是人生的胜利,之所以进行必要的学习之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做好自己而不是为了更好地去迎合别人的存在模式。
只要能做好自己就是“大道”,为了找到能做好自己的学习过程是必要的,找到自己之后只要不再迷失,就可以终止学习的进程而可以不断地去创造自我存在价值及不断增强自我存在感,这是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诗人,作家,艺术家及科学家们的人生。
只有那些很难做好自己的人,才喜欢没完没了地躲在别人的知识阴影下乘凉,他们大多认定人之一生学无止境,因为他们都很喜欢快意乘凉的感觉,因为他们懒于或压根就拙于创造新事物。
2010年6月9日
山野居士
-全文完-
▷ 进入山野文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