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了趟儿子的学校,我听到久违了的朗朗书声顿时觉得很亲切。此时,奔五的我竟然有了重返学堂的冲动。这和当年读书时盼着自己长大,憧憬早成大人走上社会的急迫心情是多么大的反差啊。这是否是钱钟书先生所说的“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呢?
许多年前,一首台湾校园歌曲《童年》曾经引发无数人的共鸣。池塘、柳树、知了,老师、课堂、黑板......像电影一样展现在眼前,这也给我带来无穷的回忆。
每当工作一天,拖着疲惫色身体回到家中,方恢复一份宁静,第二天再回到喧嚣的繁尘中去。日复一日,有时觉得挺乏味,和少年觉得学习枯燥并无二致。多少次,我路遇到学童带着一串欢快的笑声跑过时,总会不知不觉露出羡慕的微笑。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很多人在工作中需要知识补充,再捧书本的滋味大有不同,吸引力、原动力都具备了,可有的人记忆力却不济了。年少时,老人曾说:“幼学如漆。”此话可真的不假啊。
星期天是轻松的时光。我现在发现,有书相伴别有一番乐趣,在早晨和煦的阳光下,坐进一把舒适的椅子,读一段经典美文,可谓心旷神怡;适逢窗外滴滴答答下着夜雨,如能放一张名家朗诵的诗文cd,还可以在优雅的音乐中神游。是多么的惬意啊!
原来读书不像少时那么遭罪,书中的文字居然有节奏的美、音乐的美,自然的美啊!
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就曾说过,数字里面有音乐的美。我由衷的赞叹这些人间读书的种子,感激这些撰写美文的人,就是他们让人类的文明得以发扬光大。
近年来,大兴国学之风,连小学生就开始读经史子集了。我曾看到电视节目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一群小学生穿着古代服装,摇头晃脑背诵《弟子规》,那稚嫩、抑扬顿挫的书声,印在我的脑海中。
有的人说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社会要靠知识,所以人们求职的时候必须捧着文凭;有的人说市场经济社会竞争靠的是能力,发大财的却未必是读书好的。让许多人不解,我认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时尚,更是生活的必需,开卷有益,读书怡情却是无需争辩的。
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也有人说,活到老学不了。觅一处幽静,“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何尝不是一种人生呢?说实在的,无论是出生的第一声啼哭,哪怕是人生终点的叹息,岂不是一字一句的书声吗?是的,书声诠释着生活的美,书声传递着生活的美。
你听,那书声!
二○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全文完-
▷ 进入竹根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