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母亲是一位平凡的农村妇女,没有读过书,不识字,自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在她平时的言行中,却有不少的俗语还有点意思。本人将它记载下来,以故事的形式演绎出来,供大家一乐。
(一)主人搭帮客
【这是一句极平常的话。小时候,家里来客时,答复客人的谢词、鼓励小孩子多吃、自我安慰,常常用到这句话。当时也没有深思,现在想来,也还有点意思。】
二手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从小在父母的怀里长大,受惯了父母的呵护,很少到外面去闯世界,自然人格上常常是受人役使。只有几年到外面就学,脱离的父母的怀抱,有一段短暂的独立飞翔的历史。后来由于学习成绩不出类拔萃,又回到了父母的怀抱,与家中的几亩薄田为伍。日见青山绿水,晚眠六尺大床,过着悠哉悠哉的田园生活。
父母对于二手不很放心,总是带着二手交朋取友,熟悉世事,希望二手将来有所作为。可是,二手却不争气,他乐得大树底下好乘凉,无心留意家中生计。
自从二手的妻子为这个家庭添了孙子以后,父母认为,二手的妻子泼辣能干、聪明贤惠,今后这个家只能靠媳妇来操持了。于是,把家中大权交与媳妇经营,希望媳妇把这一抹薪火传承下去。
没有几年,父母相继离世。本来家中大权由二手继承,可是父母过世时有言:听媳妇的吧,媳妇会把这家操持得好好的。父母还特别交代,二手爱喝酒,要控制他,不要他多喝。
二手的妻子一来为了公婆的嘱托,二来为了二手的身体,不再像公婆那样广交朋友、多宴宾客。况且,好不容易才媳妇熬成婆。她要珍惜这份难得的家业。因此,她与人往来少了,与人接触稀了,在家相夫教子,与二手一道过着悠然的田园生活。昔日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的辉煌,被“门前冷落鞍马稀”、“门可罗雀”的清冷所取代。
二手心里的那个“憋”呀,憋得十分难受。
二手希望家里常常来客,好与客人谈天说地,醉倒乾坤。可是,除了几个堂兄妹和外家的那几个人偶尔过来走走外,昔日父母的朋友,已经“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一片空悠悠”了。
家事天下事,都不要自己管,睁着眼睛吃饭,闭着眼睛睡觉,站起来干事,躺下去无聊。二手怎么受得了这独守的寂寞!
于是,二手常常悠在路上看那过往行人,见到父母昔日的朋友,就请他们进屋叙旧,饮酒谈天,打发时光。可是友人毕竟也有自己的事情啊,不可能常来常往。后来,二手连陌生人经过,也不放过,将他请进家中,酒饭相待,亲如手足,不断地诉说自己昔日的辉煌与荣耀。
一次,陌生人因为急于赶路,酒足饭饱之后,拿起行李,一谢再谢。二手两眼冒火:谢什么谢!主人搭帮客,要是你不来,我还没有酒喝呢。妻子也在一边笑着说,我们也吃了的,主人搭帮客!
(二)歪扒锅配曲灶,柴刀砍在马瓢背
【扒锅、灶、柴刀、马瓢是农民常用的工具,分别用来煮饭炒菜、生火架锅、砍柴割草、舀水盛饭,分别是圆形或半圆形,把它们连起来表达的意思,就是一丘之貉、恰到好处、物以群分、人以类聚的意思,好像是一个中性句子,没有纯贬义之味。】
二手是一个生活很严谨的人。他不苟言笑,也不喜欢出入人多的场合,更不喜欢那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平生最喜欢的是三两个朋友到家里、饮酒谈天。他为人诚信,认定了的事情,一定会“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流泪”的。出外就学那段时间,有人说,挑盐大道上有很多故事。他就背着父母跟挑脚卖担之人,在挑盐大道上跑了半个多月,对跳脚之人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后来回到家中过田园生活。
二手的妻子是父母托人介绍认识的。他感觉到妻子有很多与自己相似的地方,于是就走进了红地毯。妻子中规中矩,不爱红装、不爱旗袍,只爱青布襟衫,整日里穿着斜襟上衣,一副典型的村姑模样。妻子不善交际善应酬,不进舞场进庄园。自从过门到二手家里以后,办的每件事都十分干练,让公婆对她另眼相看。她也是一个认死理的人,看中了的事情,同样也是十二头牛也拉不回。
经营盐务的事,她与二手站在一边。公公说,这是垄断行业,有利可图,很多有钱人家都投入资本经营,大投入就会有大产出。如果家里拿点资金来投入,不出几年时间,家道就会很快殷富。她却认为,这是别人的血汗钱,不义之财不可取,取之不安,取之不长。尽管公公已经卷入其中,她和丈夫二手,还是苦口婆心劝公公“金盆洗手”、退隐江湖。因此,二手一家避免了一场大的损失。
因为经营盐务之事,在当时当地都是敏感之事。有钱人家投入资金雇挑夫到几百里外的广东挑盐,一年有可观的收入。但是,大家“一窝蜂”涌入,自然会尔虞我诈,甚至会大打出手,到时鹿死谁手很难预知。果不其然,没有几年时间,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汰”得只剩下官家和几家有实力的财主在经营了,但是还没有完,他们为了既得的利益,还在你死我活的争夺,数次火并,几出人命。为了稳定,官家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取缔了私家贩盐,由官家独家经营,实行专营,才换得暂时的稳定。
那日,二手又在门前不远的路上,寻找故旧,拉人吃饭喝酒。挑盐大道上的伙计来了一大群,家里开了两桌。酒醉饭饱之后,便聊起了挑盐大道上的物事。有的说,虽然路途上安静了,盐价提上了,但是还是那条“卵”,工钱还是原先那个工钱,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条水;有的说,取缔私家贩盐时老百姓欢欣鼓舞,谁知不久盐价就上来了,老百姓不仅没有得到实惠,相反还多了一些烦恼,没有竞争和火并,谁能把那价格降下来?
入夜,二手和妻子躺在床上,想起白天挑夫们说的话,庆幸自己没有投资挑盐业务,家里没有“大起”也没有“大落”;想起这些年来两人独守本分的理念和相依为命、相濡以沫,走过的人生之路,与妻子互相揶揄:“歪扒锅配曲灶,柴刀砍在马瓢背”!
(三)日里悠啊悠,夜里熬桐油
【这句话是讲,白天做事不努力、东游西荡,晚上加夜班、熬更过夜,浪费钱财。一个“熬”字,让人好不心酸。】
二手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有志,小儿子有成。有志不知继承了父母的哪个遗传因子,既不像父也不像母。懂事、开窍得比较迟,十五六岁还和小孩子样,整日里在小孩子堆里滚爬,不爱学习,懒得屙血。白天,常常玩得不知回家吃饭;晚上,玩得夜不归宿,让父母伤透了脑筋。
有志开窍迟,但懂礼快。十八岁后有志就变了个人似的,白天帮着父母下地干活,披星戴月,不怕吃苦,有时要他外出办事,也还干净利索。晚上守在家里,陪着父母,很少外出。有一段时间,他不知从什么地方弄来了一些书籍,躲在房间里闭门看书,不再与外界打交道。白天,与“狐朋狗友”出双入对,热热闹闹;晚上与“一灯如豆”,形影不离,安安静静。
二手看得过意不去,又怕儿子累坏身子,敲门进去,把儿子一顿训斥:“白天悠啊悠,晚上熬桐油!”儿子有志也不示弱,说父亲一生世就只知道酒啊酒,只知道主人搭帮客,害得儿子错过了十几年的光阴,夜晚如果不再用起来,就要成了时代的落伍者了。还说,母亲从早到晚费心费力操持这个家,总不能让母亲十个脚趾头巴泥死吧!
二手无语。
但儿子真是有志。没有过几年,有志一路走红,先是在村里被父老乡亲推选为村长,三年以后又被推荐到镇里当镇长,五年后又到县衙弄了个一官半职。真是威风八面,方圆几十里,谁人不识君!大家都知道,有志通过“熬桐油”,“熬”出了头。而且,有志近十年来的实践,形成了一套“有志理论”呢!老百姓把它称之为“牛麻屁理论”。
有志理论的精髓主要有三点:一是哥们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今日你有权多提携弟兄们,多栽花少栽刺,明日你有难,朋友们会“投桃报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二是每战必胜。凡事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只要你把事情办好就行,只问结果不问过程。村里修路要拆房子,“钉子户”工作做不通怎么办?他找到“钉子户”说:“路从你家门口过是好事,我不跟你讲很多道理。咱们摔一跤,如果我赢了房子就拆,如果我输了房子就不拆!”两人一“过马”,“钉子户”只得乖乖地自己把房子拆了。三是分清好丑。过去土财主雇人种田挑肥,第一天被雇之人挑六担在田里堆六堆,财主不高兴;第二天被雇之人挑五担在田里堆十堆,财主露出笑容还端上粉蒸肉款待。土财主看“堆”不看“担”,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气得被雇之人骂了一句粗话“狗卵子日到牛麻屁—不分好丑”,甩手而去。有志对分不清好丑的人常常用这个故事去臭他。
(四)牛卵子三斤,马卵子三斤
【这句话讲,有些人分不清好与坏,一把尺子量人,但凭好恶,让人心里不舒服。】
在分清好丑的基础上讲哥们义气,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有志自己都没有做到,所以他的仕途虽然一帆风顺,但也终于遇到了大风,折断了桅杆,只得改弦易帜,期望有朝一日,弯道超车。
在镇里当镇长的时候,有志手下一群弟兄,打打杀杀,好不威风!只要一声令下,没有不肝脑涂地的。如此忠心耿耿的兄弟,不推荐,不提拔,不放胆使用,于心不忍。所以,有志手下很快有一大群人茁壮成长,事业蓬蓬勃勃,才俊也雨后春笋般归于麾下。
来到县衙。县衙非乡衙,毕竟只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而且又是新开辟的“根据地”,陌生面孔增多,藏龙卧虎不少,“有志理论”有时也行不通了,不管用了。自然,有志越来越怀念过去那一班故旧,想方设法把几个心腹之人调到身边,希望他们戒骄戒躁再立新功。可是如此一做,却冷落了县衙里的非“哥们”。非“哥们”默默无闻地做事,不求闻达于人前,只求有志能够公平的对待一切人,不搞团团伙伙,不分亲亲疏疏。
可是,乡下来的“哥们”不太适应新的环境,随着过去的惯性,依然我行我素,无所顾忌,以至于乱子频出。有志有碍于哥们,不敢削权惩戒,寒了县衙里当差的心。当差的酒醉饭饱之余,私聚一起,不该说的话、不该发的牢*,什么“一朝天子一朝臣”,“牛卵子三斤,马卵子三斤”,随口而出。
如果说归说,做归做,倒也相安无事。问题是又说又做,就不太好了。县衙里的当差的消极怠工,乡衙来的哥们肆无忌惮,不久便做出事儿。哥们出事,伤及有志。有志被停职反省。还好,乡衙的哥们早年有些外出闯荡,有了一些“出息”,他们把有志接到自己的领地发展。
有志对哥们说,我一生的成功,成功在“牛卵子三斤,马卵子三斤”上;我一生的失败,也失败在“牛卵子三斤,马卵子三斤”上。我不该把“鳝鱼泥鳅扯得一样长”,毕竟“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五)火翻三遍熄,树移三次死
【这句话说,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切不可瞎折腾。】
有志在县衙任职期间,虽然没有分管工业那一块,但对工业还是情有独钟。一个远房亲戚就是自己介绍到厂里去的。那时,县里的厂子很多,骨干的都是公办的。分管工业的领导,是相当“红火”的。企业的原材料、企业产品的定价与销售、企业的用工,都得领导说了算。
可以想见,那个时候有个一官半职的人,权力有多大!不过,那时候绝大多数人的政治素质是比较高的,好像都懂得“公者千秋,私者一时”的道理,很少有人“叫花子烤火——全往身边扒。”
所以,远房亲戚想去企业工作,完全是按照程序、严格用人标准进入企业的。当时企业正是鼎盛时期,红红火火,烈火烹油。要求进入企业的人,挤破门槛、砸破头颅,就是那南下干部,也希望到企业任职。企业里的姑娘小伙相当抢手,谁也不愿外嫁或外娶。他们认为,“肥水不流外人田”,要自行“消化”,不扯麻纱。
远房亲戚的进入,有志是立了汗马功劳的。
远房亲戚是个姑娘,是个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人。她常常到有志家里来串门,嘴甜得吃了蜜糖,像个百灵鸟。因此,企业的一举一动,企业的兴衰成败,有志都心里有数。对姑娘的婚姻大事,有志不像厂里的人那样短视,他建议找个外单位的人,狡兔三窟,不要把一家人都吊死在一棵树上,“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姑娘也很听话,对企业的小伙也就冷淡下来了。后来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县里创造了别人来学习的好经验。那是一班秀才们闭门造车创造的成功经验。厂子尚未实施,来学习的却踏破门槛。
有志对姑娘说:“换个岗位吧!我有个熟人在搞冶炼,你随他去干个体!”
姑娘迷惑不解。企业好好的,正在招兵买马、扩大再生产。当今工作稳定,吃住不愁,还有可观的收入,怎么要走呢?
有志知道有些话说出来姑娘也不懂,只好对姑娘说了下面的一段话:
我们家乡有句俗话叫做“火翻三遍熄,树移三次死”,你们的老总三年之内换了三个,还能活吗?
(六)宁在世上挨,不在土里埋
【这句话是说,活着就好。】
有志在落难的时候,也曾经想到过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那阵子心里很难受。总是想:自己在位时,要云有云、要雨有雨,整日里一群“马仔”不离左右,要是有什么困难,一声令下,三下五除二,就把困难赶到“爪哇国”去了。如今,叫谁都不方便,怕引起新的麻烦。香车宝马不见踪影,更有那威严也随流水而去了。
想想人生不过如此。在位时,相识的不相识的,相好的不相好的,你来我往,好不热闹;是亲戚不是亲戚,是挚友不是挚友,东串门西串户,好不亲密!退位时,你忙他忙大家忙,是亲不亲是友不友,妻儿要上班,子孙要上学,一个人呆在家中,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嘴巴沤臭。每当回首辉煌的过去,展望凄凉的未来,心理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疙瘩。要是走到外面,看到那些周边人的眼光,心里刀绞似的,更有那曾经不听话的下属,应声虫似的势利小人,心里的那种憎恶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要不是曾经亲手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让他们感恩戴德一辈子,谁来看你,不踏上一只脚才怪呢!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势利小人。毕竟有情有义之人也还大有人在。你看那“马仔”,大字不识几个,大道理不懂几条,但他们知道有志曾经让他们威风过。所以,有志有难他们总是过来嘘寒问暖,说一些令人宽心的话。特别是当有志流露出“人活着真没有意思”的消极厌世情绪时,“马仔”们却个个豪情满怀地大声说话:有我们在,你就开心地活吧,宁在世上挨,不在土里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今后,凡用得着我们的地方,就尽管说一声吧。凡需要外出钓鱼,给一个电话,凡需要用车,就打一声招呼。我们不相信,我们有吃有住有玩,会让你没吃没住没玩!
(七)路多不死草,儿多不养娘
【这句话说,兴趣爱好广泛,如不瞄准某一事情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是难以取得好的成效的。】
有志的弟弟有成,聪明机敏,接受能力较强,虽不高大威猛,倒也五短身材、结结实实。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他早年随父亲学“弹棉花”,替人打制棉絮,学得一手好艺。他能根据主人的需要,在弹好的棉絮上,用红丝线编织一些诸如“福”、“寿”、“百年好合”等吉祥字词,让主人欢喜和易于分辨。父亲很是看好这孩子。但是父亲死的早,有成不得不自立门户,子承父业,走千家,过万户,一路艰辛。在他走过的村子里,常常听到“去年有成给我打的那床棉絮蛮好,垫起来柔软舒适,盖起来暖和不脱壳”之类的赞誉。
有成的媳妇,也是他的岳母娘冲着他有这门好手艺鼓励女嫁过来的。古话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皇家。乡下人不懂大道理,但知道有门手艺就有一条谋生之路,就有一个饭碗。虽然比不上金饭碗、铁饭碗,但总比泥饭碗好。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所以,妻子听从母亲的教悔,嫁了过来,希望有成能够把这个行当发扬光大,让家里不愁“吃穿住用”。
有成却不这样。他在外面日子多,见的世面广,自然会骂妻子“女人家见识”。他对妻子说,弹棉花这个行当是苦力活,没有业务的日子在家纺纱,有业务的日子这家赶那家,要靠木纺锤“弹——弹——”,一锤一锤地打那雪白的棉花,翻过来翻过去,两天才一床被子,才十来块钱,怎么也发不了财。现在已经有人用弹棉花机子了,不多久这门手艺就要被淘汰了。妻子不以为然,劝导有成,自己也可以买机子,减轻劳动强度,手艺好,会超过别人的。
有成不为所动。他已经瞄准了砌匠师傅这个行当。他看到村里那些拿着砌刀的人,天天有干不完的活,天天有收不完的“银子”。没有几年工夫,他们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木匠师傅没有凳子坐,砌匠师傅没有房子住”的状况。妻子拗不过他,只得任由他折腾。
有成拜了几天师,学了几天艺,就到妻子的外家做试验,砌葡萄架、砌围墙、砌水塔。他砌的葡萄架,四个墩子三个斜,还有一个成了“s”形;他砌的围墙,水泥浆特多,水泥缝特别宽;他砌的水塔成了“比萨斜塔”。岳母娘看他如此热心,辛辛苦苦,鼓励他说,初学就能够达到这样的标准不简单。
第四年,有成对妻子说,砌匠也不是好门路,一天到晚日晒雨淋,全是汗水活,不像木匠日不晒、雨不淋,不像老板人在家中坐、钱从银行来。这个世道,还是当包头、当老板好。
当包头、当老板谈何容易。不仅要过硬的资金铺底,识得图,看得出门道,而且要“钱米”看得清,有比较好的人缘,揽得到工程。有成凭着这几年在建筑行业的爬摸滚打,认识了一些老板,看出了一些门道,坚定了从小老板做起的信心。
于是,有成从乡下叫来了儿时的朋友,叮叮当当办起了梨山建筑工程公司,自己从大老板处分得一些贴瓷砖、贴道板砖、铁墙面砖工程来做。公司勉强维持生计,工资发得出,业务做得来,没有多少余钱剩米。
岳母看见自己的女婿从弹棉花师傅发展到砌匠师傅再到小公司包头,走得非常艰难;看到村子里的狗伢子,学得几招弹棉花技术,办起巾被有限公司,盖起小洋楼,买回小车,招徕小姐,比女婿的梨山公司还要气派几倍,心里很不服气。感叹地说:“路多不死草,儿多不养娘”啊!
-全文完-
▷ 进入龙溪野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