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读史有感(二)grandchw

发表于-2010年06月05日 下午5:21评论-1条

《资治通鉴》二百三十三卷有这样一段记载:

庚辰,上(唐德宗)畋于新店,入民赵光奇家,问:“百姓乐乎”对曰:“不乐。”上曰:“今岁颇稔,何为不乐?”对曰:“诏令不信。前云两税之外悉无他徭,今非税而诛求者殆过于税。后又云和籴,而实强取之,曾不识一钱。始云所籴粟麦纳于道次,今则遣致京西行营,动数百里,车摧马毙,破产不能支。愁苦如此,何乐之有!每有诏书优恤,徒空文耳!恐圣主深居九重,皆未知之也!”上命复其家。

古代封建帝王有如此亲民之举,在史书上的记载确实不多,况且,无论是从中国历史、还是从唐代历史的角度来看,唐德宗都算不上一个开明圣君,所以史书有这么一段记载还是挺让人惊奇的。仔细读完这一个小故事,还是有一些让人回味、很有意思的地方:

一,唐德宗事先肯定没有打算专门到老百姓家中,了解真正的民间疾苦,他只是“畋于新店”,在新店这个地方狩猎,可能是收获颇丰、心情颇好、兴致颇高,路过一百姓的家门,兴之所至而为之;也可能是好容易赶上了一个风调雨顺、收成颇稔的日子,想在随从面前,听听老百姓的恭维、感激的话,趁机显摆显摆。且不论他带着什么样的心态,单就他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能随意走进了一个普通百姓的家中这一举动,别说在封建帝王的时代,就是在民主如现在的社会主义中国,确属非常不易之举。就讲我所能知道的,一个北京的厅级领导如到地方检查、调研,出发前的几天,他所有的行程安排、工作日程地方上早已细致而周到的安排;而到了地方之后,从早餐时间一直到晚上睡觉前的时间里,都会有专人全程接待陪同。至于,级别如古代皇帝的领导的接待、陪同工作,我虽然无法了解,但想必可以推断得出来。所以,不管唐德宗是何种动机,他能这么轻松的进入寻常百姓家,那些负责接待和安保工作的地方官员,负有不可推卸的渎职责任!

二,唐德宗本是满心欢喜的进到百姓家,想听听“天子圣明、百姓安居乐业”等等之类歌功颂德的话,不成想,偏遇上一个不识时务的赵光奇,奉承的言语没有倒吃了一鼻子灰。我一直以为唐朝的诗歌流传千古,所以有唐一代的百姓的文化素质、文学素养应该是比较高的。可直到我看了这个故事,我才发现唐朝的普通百姓的政治素质和人品更让人肃然起敬!

仔细读读,赵的一番回答,不仅对问题的分析切中肯綮、有理有据,叙述条理清晰,轻重分明,而且最后还不让皇上怪罪,把问题的核心、责任人指证得明明白白。让皇上无语以对,想必陪同的地方官员早已两股战栗、汗流浃背了!再回想每次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看到的,我们新时代的百姓,在早已安排布置妥当、明窗净几的家中,穿着节日的盛装、带着拘谨的笑容和谦卑的表情,对着我们的领导只会说“感谢政府、感谢党对我们的关怀,我们的生活很好,就是有困难也会同心协力的克服、请党和政府放心”等等之类的套话、空话,真真让人感觉的不仅仅是惭愧了!更让人不解的是,越来越多象这种类似节目总是在不断的考验着我们的良知和信任!

三,对于此事,司马光感叹道“自古所患者,人君之泽壅而不下达,小民之情郁而不上通;故君勤恤于上而民不怀,民愁怨而君不知,以至于离叛危亡,凡以此也。”时过境迁,一千多年过去了,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进入了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可我们古人所面临的问题并没有彻底消失。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执政者,尤其是地方政府的领导者不能不深思!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grandchw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理野推荐:理野
☆ 编辑点评 ☆
理野点评:

《资治通鉴》是部好书,毛泽东临死就放在床头。而有些该看看的人,却视而不见。问好作者!

文章评论共[1]个
长江一帆远-评论

欣赏佳作,问好。at:2010年06月06日 早上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