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从外语教育看中国教育的社会属性褦襶子

发表于-2010年06月05日 下午3:00评论-9条

中国基础教育中外语教育受到质疑的呼声越来越高,笔者想从一个从事20多年基础教育的亲历者角度,阐述一下这方面的看法。行文前,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各种观点。认为中国不适宜硬性普及外语教育的观点比较占上峰。笔者也赞同这种观点。中国基础教育中的外语教育弊端重重。严重点说已经达到扼杀青少年天性的地步。

语言学习须要一个环境,中国古代就有楚人学齐语的典故。脱离语言环境学习母语外的另一种语言,不仅事倍功半,而且常常制约孩子天性的发挥,给孩子自信心造成沉重的打击。许多孩子在初中阶段就成了学困生,大多就是从外语开始的。中国外语教育忽视青少年的个性差异,是左倾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就全国绝多数学校普及的英语教育来说,事实上很多青少年中小学花费了相当精力所学的英语除了good by;bye bye ;no等少数几个单词终身都没有使用的机会,改革开放前除了考试外使用机会甚至为零。即便国门大开的今天,要是不进行毕业后现实生活中的重新确认,恐怕许多中学毕业生连男卫生间与女卫生间都分不清。这种劳而无功的教育模式,竟然在中国基础教育中持续近半个世纪,而且改革开放后更是走向极端。

学习一种外语,需要相当大的精力甚至与天份。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比较熟练掌握哪怕一种外语。中国的外语教育,反映中国的教育严重与现实脱轨。在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学会一种外语尤其是世界普及率较高的英语的确是一种重要的生活资本。然而,这种资本是大多数普通人所不具备甚至无福享用的。就是教育发达的美国,也不是每一个美国人都会一种外语。

外语教育很必要,问题是我们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学配置严重不合理。全国统一都是按照高考的标准来配置,无视青少年的个性差异,缺乏层次性。中国基础教育一直是国人自豪的领域,自认为是中国的优势。可是六十年没有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残酷事实,绝不是用被歧视就能解释得通的。前苏联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也受到西方普遍歧视,可是不也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么。中国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固然与高等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可是“诺奖”的零记录就不能不说明中国的基础教育存在着重大弊端了。其中外语教育就是一个具体的表现。

外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可以让科研人员及时掌握瞬息万变的世界科技动态。这对于科技相对落后的中国的确十分必要。然而,中国教育忽视了一点,当今文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培养全才已不再是教育的主流。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具有合作精神的人才。而我们的科研工作还大多停留在单打独斗的层次上。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其成就有不少就是合作的成果。尤其到了后现代,想靠一个人的能力,在高度发达的科研领域有所突破,概率越来越小,几乎成为不可能。但纵观我们的科研工作,从研究到成果确认、交流都还以个体的形式存在。甚至在没有一个外国人的国内学术交流会上,也要用英语来宣读科研成果论文。否则就不预确认。仅这一条就把许多科研成果挡在门外。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大量投入在外语上,就势必影响在科研上的投入。现代科研工作多系以研究小组的形式发展,收集资料记录科研成果,撰写科研论文都是分工明确的集体来完成的。当然这里面有主要研究者也就是直接承担科研任务的。所以在申报诺贝尔奖时,上报的获奖人数是有限制的。只能申报直接从事科研工作的主要研究者。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中国唯一一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结果诺贝尔奖委员会给中国发来邀请函,让中国申报,可我们报了二百多人,把研究所扫地的,做饭的,刷厕所的全报上去了,美其名曰我们是社会主义,只有集体主义,没有个人主义。没有工人给你扫地,做饭,刷厕所,你臭知识分子你结晶什么牛啊你,结晶耗子去吧,于是就报上去了,人家自然不能批准。结果这事就吹了。这哪里是什么集体主义,分明是见好处就往上上的贪图便宜的行为。科研成果,这二百多人有多少知道人工合成胰岛素是怎么回事!按照中国人这个逻辑,农民也应该报上几个,没有农民种粮食,科学家会饿死,也研究不出人工合成胰岛素来。这些年我们打着集体主义的幌子,尽干着个人主义的勾当。中国的科研所一有研究项目得奖,必须把所里的行政领导报为主要研究人员,真正进行科学研究的充其量被报个参与者。连学校都是,有个什么所谓科研项目都得把校长报为主要研究者。教师出本校本教材,校长也是主编。其实校长除了研究课题外研究了什么都不知道,教材就更没有一个字是校长写的。这种风气就是现行功利性教育理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诺贝尔奖是奖励科研成果的,获奖者只是这个科研成果的代表,至于那些对获奖科研成果有贡献的如何奖励是科研方自己的事。

作为地球村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都不应该离开外语。可是不能全国统一一个标准。小学,可以以日常用语为主。简单的进行时、过去式懂一点就可以了;初中外语教学应该分层次,设为选学科。具备精力与天份欲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可以选学升学外语,感觉学习外语有困难,可以选学普通外语。普通外语,要全面降低难度,以日常生活用语为主,只布置自测题,不统一考试。并且容量要大幅度缩减;初中升高中,应该取消中考,现行中考也应该将外语作为参考录取条件,不应该记录总分。以适应逐步普及的十二年义务教育。高中仍然应该将外语设置为选修课,除欲考取高等院校选学升学外语外,准备考取高等职业学院(相当于大专)的可以选修普通外语。高职院校,录取也不应该把外语纳入总分。

中国的职业学校,绝大多数都是骗人的。基本上是什么技术都学不到。职业学院的投入并不比高等院校少,甚至比高等院校还多。学生实习基地设备昂贵,常常一个机床的价格就比一所普通大学的投入还要高。而且一个机床是办不了职业教育的。据说香港有一个职业学校,其实验基地的投入比大学还要高许多。中国大陆的制造业水平多数还只是世界三流水平,台湾都是世界二流水平。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瓶颈。学习车工、钳工、焊工等技术,不必要每个学习者都直接学习外文资料。进口设备由技术人员翻译说明书就足够了。有那份精力,在工艺上多下点功夫。日本之所以工业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的水平,就是因为日本具有一大批技术水平精湛的技术工人。这些工人长期在一种岗位上工作,对于所从事的技术得心应手。能把设备的潜力挖掘到最大限度。

反观我们的职业学校,多数还只停留在安排工作的层次上,包分配竟然在许多学生与家长心目中还有分量。这是多么愚蠢的观念,你学不到技术,哪里会是养大爷的地方!安排一次工作,收你一次费用。不满意再安排,再收费用。这种观念,让许多学生成了被剥削的对象。一位从事职业教育安置的朋友介绍,中国绝大多数的职业学校只是变相的劳动力市场。学生基本学不到什么技术,所学专业都是名,毕业后基本无法从事本专业工作。工作安置也很少对口(据资料显示中国大学毕业生从事本专业的比率也很低)。一些发达的大城市中小企业甚至象富士康这样的大型企业都是靠剥削实习生获取高额利润的。职校与这些企业因为共同利益结成利益链。职校的“毕业”生不断地输入这些相关企业,职校收取毕业学生安置费,给安置实习生的企业一部分安置费,使用实习生的企业,用这部分原本属于学生自己的钱给学生开支,免费使用实习生,除非有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就表现出超凡的能力,能为实习企业赚大钱,否则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实习期一到,有一千个借口等着解雇你。刚刚工作的毕业生,有的只拿很低的实习薪水,甚至只管吃管住不开工资。有的企业用了这样的实习生,不但白用,职校支付的安置费还能有所剩余。一个在某沿海城市开公司的熟人就说,他的公司用人不但不开支,还能赚。

不用说进入这种只管分配工作的职业学校不用学外语,就是进入正规的技校绝大多数的专业也是不需要学外语的。职业学校开个外语选修课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广泛设置。基础教育学校中外语教学就同目前中国大多数职业教育一样,严重脱离中国的社会现实。许多孩子连中国话还说不明白,你非逼着他学外语,怎么可能学出结果来。中国外语教育严重浪费社会资源,给相当多的普通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是引发“学困生(学习困难,成绩不合格)”现象重要因素之一。另外许多中国中小学的外语教师,都缺乏系统正规的口语训练,教学出来的学生多学的是哑巴外语。笔者所在的学校有两名重点大学毕业的外语专业的毕业生,口语都比较好,这对大多数发音不准的从事外语教学的同仁构成了威胁。几个中专毕业的外语教师凭着关系当上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结果她们听这两位正规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的课,评价是没有一次合格。到是他们那参杂着汉语,英国人听不懂,美国人听不明白的英语合格了。学校请了个外教,结果除这两个“不合格”的年轻外语教师没有一个能与外教对话的。可是学校被利益驱动,不使用他们来为外教作翻译,反而每节外教课花二百元请人来翻译。最后迫使两位年轻的外语教师一个去了美国(已经获得美国绿卡),一个离开本校成了全市的教研员。

基础教育中的外语教学质量普遍较差,高素质的合格外语教师与设备均满足不了普及外语教学的需要,语音教室即便在城市里也多是聋子耳朵佩当。上述实例说明,哑巴外语作为基础教育的三大主科(语文、数学、外语)之一,弊端日显。这种现象归根结底都是中考、高考的指挥棒所致。教育改革应该立即从中考、高考开始,否则新课程改革就是一句空话。统一的中考、高考应该取消外语考试。特殊学校与特殊专业,可以加试外语。将那些将来外语使用率不高甚至根本用不上外语的孩子从外语的困惑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这份精力用在一技之长上。例如,从前艺术学校招生,许多专业技艺(美术、音乐等)超常的学生就因为外语与政治成绩不合格被挡在高校之外,也许其中就有大师就这样被断送了。外语教学的配置应该以社会实用为参照,取消中小学全面普及外语教学的配置,可以集中优秀的外语教师从事外语教学,让那些将来可能从事与外语有关专业的学生学到真正合格的外语。

最后用一句龚自珍的诗表达笔者的愿望: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褦襶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理野精华:理野
☆ 编辑点评 ☆
理野点评:

教育事业的有关事宜,一直以来就是倍受国人关注的话题,到底切实符合国情的教育真谛之本在何处,从无定论。其实无论如何改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永远不是过时的真理。文中的倡导和指出,具有相当精准的针对性。希有关人员能从中得到启示。问好作者,推出共赏!

文章评论共[9]个
晚秋幽菊-评论

很精辟的论断,真的是现实存在,愿教育改革有一个新的篇章。at:2010年06月06日 清晨7:22

褦襶子-回复在现有体制下,教育很难独善其身。感谢光临,祝周末愉快。 at:2010年06月06日 上午10:15

韩妮-评论

以人为本!at:2010年06月06日 上午10:02

褦襶子-回复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应该是国民教育,而不是接班人的教育。接班人教育是“工具教育”,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包括社会主义都是一种有待于发展的制度。接班人的提法,剥夺了公民作为国家主人评价探索发展社会主义的主观权力。仍然是“民可使由之”的陈旧观念。社会主义被少数人界定成什么样,国人就得按照什么样去做,不能提出任何质疑。所以在三年困难时期,全国饿死几千万人,能够向中央真实反映情况的寥若晨星。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国人“愿意并且能够思考”,悲剧的经历就会大大缩短。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不就与中央不谋而合地选择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而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实践基础么。中国的教育应该培养这种公民意识,真正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勇于向政府反映真实的民意与政策偏差,为政府调整发展方向提供信息反馈。可是我们现在仍然将教育停留在“接班人”的高度,还是前人说怎么做,后人就得怎么做,那么今后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靠谁来发展呢? 三十多年前中国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与今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质的差别,应该说是国人的共识。三十多年前我们就提倡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让国人思考社会形态服务于国家的概念,当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体制已经让我们的祖国深陷困境时,我们的国人仍然不懂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响应中央号召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反而顽固坚持从“接班人”的角度抵制改革,今天的惊世成就从何而来!国家的前途难以想象。这样的“接班人”教育越是成功,就越是影响社会发展。所以,与时俱进的作法应该把接班人的教育理念提高到国民教育的高度。让服务于社会报效祖国的公民意识深植于国人内心深处,上下一心共同建设我们的祖国。 at:2010年06月06日 上午10:21

韩妮-回复一语中的,长见识了,谢谢指教! at:2010年06月09日 上午10:27

grandchw-评论

我们的教育其实始终停留在应试教育的阶段,外语作为一种必备的能力,考试说实话其作用、功效有限!如何将外语教育水准、方式提高确实值得人思考!at:2010年06月06日 中午2:36

褦襶子-回复中国教育积弊甚多,教育改革始终在形式上徘徊没有实质性改变。感谢光临,问好。 at:2010年06月06日 下午3:27

龙萍儿-评论

我相信中国重视外语的程度超过了其它国家,现在在小学初中大学,语言不成香了,英语倒成了香饽饽,这种现象好象不正常,这也说明我们比别人落后,在网上看到不少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可我们只能说说而已,却不能改变现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问好先生。at:2010年06月07日 下午4:13

褦襶子-回复朋友所言甚至是,感谢关注,晚安。 at:2010年06月07日 下午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