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进新浪博客才发现,音乐盒里面的“好汉歌”没有了。我当时心里有点纳闷,怀疑自己是不是操作博客时不小心删除了,甚至还怀疑是谁盗用了我的密码,恶作剧地把那首歌给删了。于是我马上进博客音乐库搜索,准备重新操作找回这首歌,结果我很快就发现,音乐库里面已经没有这首歌,也不知道什么原因。
随后我想了一下,其实博客音乐库里面没有这首歌也很正常,因为任何一个网站不可能什么歌曲都齐全,毕竟一个网站的资源是有限的。好在“东家没有西家有”,想听这歌的时候可以到其他网站下载。
网络,方便的很哩,嘿嘿。
我一直很喜欢听刘欢大哥的歌,其中又最喜欢他唱的这首“好汉歌”,但电视剧《水浒传》我却不喜欢,只看了几集就再也没有看下去,或许是由于我心里先入为主的缘故,总觉得小说和电视剧所体现出来的人物场景差别太大,因而难以入目。
每当我听到“好汉歌”的时候,常常会使我想起了小时候看《水浒传》的日子,也许还会想起些《水浒传》里面的人物故事以及施耐庵的千古“神笔”。
“四大名著”,我独爱“水浒”。这些书,我都是在读小学的时候看的。读《西游记》,初时引人入神 ,可看到最后,就会发现书中自相矛盾和不合理的东西太多,有种被愚弄的感觉,看过后自然也就不想再看,时间久了,能记起来的东西也不多。
我最怕就是《红楼梦》,那时我看起来就觉得头晕,书中那种多愁善感、充满脂粉味的味道,读起来就想打瞌睡。事实上那时我在看《红楼梦》的时候,是经常翻了一两页就晕睡了过去,醒来时书里还沾了不少口水,当时我一点都不喜欢《红楼梦》。后来虽说自己几次狠下心来要求自己读完《红楼梦》,断断续的也算看完了,可读出来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记得我看《水浒传》是在小学四年级时候看的,那时当然会有好多字认不出来,好在我们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种,什么“象形”、“会意”……倒也无师自通,再配合字典,基本上能读懂,同时这也是施耐庵的伟大之处。
《水浒传》的经典所在,就是刻画人物和场景描写。施耐庵,简直是神人啊,在他的书中,往往只是寥寥数笔,就可以使书中人物场景活灵活现浮现在读者面前,从而把书中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
那时我在不用上学的时候,就一个人躲在房间看“水浒”,看到好笑的时候一个人哈哈大笑、手舞足蹈。当我看到书中悲情场面时,会真的哭起来,当然不是嚎啕大哭,只是眼泪止不住地拼命流出来。可自己又怕眼泪会把书“淹”坏了,只好把脸埋在被子里面,等到不流泪的再继续看下去。我想,这应该是读小说的“最高境界”了,大概就是所谓的“如痴如醉”。
但到今天我在想:要是现在我有空重读《水浒传》,依旧会有欢笑、会有泪水。《水浒传》中的文笔,确实是“传神”之笔。
等到我读《三国演义》的时候,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时我转学到镇里中心小学读书,认识一个同班同学,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出生的,奇的是,他和我有着相同的爱好,喜欢下棋和看书。自然,我们两个人很快就成了很要好的同学。那时他已经看完《三国演义 》,聚在一起就免不了他讲他的“三国”,我讲我的“水浒”,最后还会为这两本书中哪本书好看争论一番,我想当时肯定是争得脸红脖子粗。
不过最后我们还是达成了“共识”,他看我的“水浒”,我看他的“三国”,看完再说。还好,我们的一场争论总算找到了最终解决的办法。因为我们彼此看了相同的书,见面时谈到都是同一本书中的故事章节,也就忘了争论的焦点,况且当时我们彼此心里还为对方给了一本小说心存感激呢,那还好意思争论呢。但我想当时要是有人问起“三国”好还是“水浒”好时,我肯定还会说“水浒”好,而他则会说“三国”好。
没有什么理由,是属于“萝卜青菜各有所好”的范畴。
看了很多书(指的是经典文学作品),有些时候我就会想起看书的好处来。其实看书最大的好处就是会“自塑”性格,书看得多了,性格也就出来了。尤其是人生第一部长篇文学作品,对一个人的影响更是深远。好的作品,会引导你区分真、善、美,同时也使你明白世间很多事理,恐怕这是任何教育方式都没有办法取代的。我一直在想:很辛运,从小就接触了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感谢先辈文人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灿烂文学作品。
-------很久没有“写字”了,问好烟雨的朋友们!抽空上来走走,证明我还是烟雨会员。
匆忙码字,不知排版如何,有劳烟雨的编辑朋友了,在此谢过。
-全文完-
▷ 进入シ好景随风ヌ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