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话说自由琴啸

发表于-2010年06月04日 下午5:15评论-0条

偶尔看到了电视连续剧《烈火红岩》,尽管将原著改了很多,但感觉还蛮精彩的,很吸引人,就一直看了下去。当看到那个叫做宋振中的小男孩兴奋地对大家说,他和他妈妈被释放了,他兴高采烈地同狱中的叔叔阿姨告别时,我就忍不住流泪了。因为我知道这个可怜的孩子即将面临的绝不是去逛公园和看电影,而是要置他于死地的敌人。果然他被敌人用一颗子弹迅速结束了稚嫩的生命。他手里拿的叔叔们给他叠的纸飞机又飞回了监狱,落在枝头上,那么让人伤感。这个自生下来就被关进监狱的孩子,他多么希望看看外面的世界,自由呼吸一下外面的空气啊!可是这些都是幻想。他一跨出去,还没来得及睁开好奇的眼睛看看这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就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一个人,当他被迫失去自由时,就会发现自由是那么的可贵。难怪裴多菲会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难怪会有那么多勇敢的人为了自由而浴血奋战,不惜献出生命。

比如斯巴达克斯,这个传奇人物,他不幸成为了奴隶,开始了他那悲壮的在血与沙中摸爬滚打的角斗士的生涯。他完全没有自由,要想活下来,必须把对方杀死,哪怕对方是他的朋友。他不愿意让大家的生命成为罗马贵族和那些奴隶主们取乐的工具,于是他号召起义。尽管他们最后失败了,但他们的精神却流传千古。试想,完全没有人身自由的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奴隶们实在太苦了。后来在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社会中,底层百姓的生活好了一些,但各种各样的政治斗争始终没有停止。于是总有人为自由而战,也总有人失去自由。

再看看曝光率非常高的“富士康”,多少跳,13跳了,还会有吗?不知道。为什么要跳?如果是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怎么可能会选择这样极端的方式残酷结束自己美好的生命?不是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吗?我想起了中学时学的夏衍的《包身工》,所谓包身工,就是将自己卖给了老板,完全没有自由的工人。还记得那个外号“芦柴棒”的小女子,多么可怜啊!当自己的血汗被榨干以后,你就没有生存的价值了。我当时就想:这样活着有什么意义呢?没有明天,没有希望,还不如死了的好。那么现在就好了吗?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房奴,车奴,孩奴,昨天的报纸上还产生了上班奴!为什么还是奴,是奴不就是没有自由的人吗?以前我只知道我们是上班族,每天几点去,去做什么,已经很清楚了。我知道自己不能迟到早退旷课,我倒是从未想到自己是在被人家奴役,也没觉得自己有多么的不自由。换句话说,也许早就麻木了吧。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要听话,要遵纪守法,长大了要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贡献。在精神上高要求,在物质上低要求,这样的思想也许已经根深蒂固了,所以没有被打骂,没有被饿死冻死,大约也就要感谢老天了,也就是很满足了。好比以前的奴仆,从生下来起就是奴仆,那么久而久之,他就认定自己是奴仆,对主人忠心耿耿也是顺理成章的。对于有没有自由,要追求一个什么样的自由之类的问题,他是不会去考虑的。

据说挪威的监狱条件是最好的,吃得好,穿得好,住的房子还装有空调呢,跟住宾馆差不多。多好啊!对于很多还在为吃住奔波劳碌的人来说,能进这样的监狱的话不啻是一梦想。可是难道人家挪威人是傻子吗?那是因为对人家来说,失去自由就是最大的惩罚了。由此可见,自由与否还是一个层面比较高的话题。这就不奇怪为什么那些农民明知矿厂老板可恶,还要去黑煤窑卖命了。毕竟人家能给你一碗饭啊,你死的话,人家还要给你的家人一些赔偿啊。只要有吃的有穿的,有没有自由又什么关系?这样也很容易解释为什么那么多女人愿意当“小姐”或“二奶”“三奶”了,倘若她们有能力让自己手里有足够的钱,她们可能也不愿意做“金丝雀”,被人家牢牢控制的。

自由啊,实在是一个不好谈论的话题。想来想去,天下似乎没有真正能自由的人了,不,应该是真的没有,不信,你去找找。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琴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静静的一叶小舟点评:

作者以话说自由为题,得出的是没有自由的结论,似乎偏激了一点。其实是在告诉人们,生活在人类社会,绝对的自由是没有的,就是起码的生存自由还是要不断的去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