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逶迤连绵千里的辽阔,崖陡壁立在天边勾勒出起伏的线条。幽谷流水潺潺,辗转跌宕在河床上。岸边草长莺飞、花开含笑勃发着生机,风儿裹着热浪抚慰过大地,原野上的麦浪此起彼伏,巍然壮观宛如一片麦子的汪洋。这就是我的家乡,流火的五月天,麦收的时节,勾起多少尘封的麦收记忆,和浓郁的深情。
我的家乡在豫北的山区,每年五月的时候,布谷鸟总是如约而来,“布谷布谷,麦熟麦熟”,人们这时便会从四面八方匆匆赶回,和家人忙活着准备收麦子。我上学的时候,学校就会在此时放麦假,我便会赶回老家大姨家,体验麦收的辛苦。在家中准备好收麦的农具,磨好的镰刀,备好推车和绳子,戴上遮阳的草帽,穿上长袖的衣衫。一家人穿堂过巷、爬坡翻岭来到麦田里,每人站在一垄麦田前一字排开,弯腰半蹲便开始了麦收。左手揽麦、右手挥镰,镰起麦收,转身放置在一起,堆成垛以便装车。麦收的动作简单,重要的是操作的娴熟程度。我也用心的收割着,努力加快速度,奈何自己不善稼穑、缺乏锻炼,还是远远的落后于表哥的后面。在农村长大的表哥,成长于阡陌间,从小侍弄农活,早已熟悉了各种农具和农事的劳作。只见他猫着腰,左手一揽满怀的麦子,右手挥镰快如闪电,动作流畅如天上行云,操作熟练手到擒来。镰刀在麦子里舞动,如游龙在水中畅游,移动的脚步,那般轻盈灵活。虽然前面还是无垠的麦子,后面却也留下了一大片的空地,空地上垛满了麦子。是啊,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民,更直接的接触农事劳作,也更懂得农田就是自己的“衣食父母”,生存的根本。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涵义,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也只有付出辛勤和汗水,才能换来更加丰盈的口粮。收麦讲究“龙口夺粮”,只有在晴天朗日下才行,浸湿了麦秸,收麦时就会格外的用力,再者雨淋的麦粒,容易发霉不易保存,所以要及时收割。收麦时节,往往是烈日炎炎对时候,强烈的日照,闷热笼罩着大地犹如蒸笼一般,汗水是出来一身又一身,顺着脸颊流淌,浸湿了衣衫,真可谓挥汗如雨。麦田与家中路途遥远,来回费事费时,所以饭要送到地里。收麦时过度的劳累,会造成身体不适,虽然体力很是耗费,但也难有胃口。只是不停的喝水,来补充体力解渴消暑。这样蹲着割麦、左揽右割,要重复着动作,一干就是半天。期间辛苦不必细说,腰酸背痛口干舌燥,神情倦怠甚为辛苦。把麦子抱上车,用绳子扎好,起身推车走在田间小道上。车子是那种善于在山路上推行的独轮车,保持着左右的平衡,越过田园岸壑,来到打麦场。平坦的麦场上堆满了麦秸垛,脱粒机轰鸣着,麦粒与麦秸分离,饱满的麦粒便脱粒出来了。这边农人仰首望天,看看风向便要扬场,让风儿吹起麦秸屑,剩下的就是没有杂物掺和的麦粒了。然后要找块空地把麦子摊开,让强烈的阳光蒸发掉水分,可以嗅到麦粒散发着淡淡的幽香。然后便是装袋收仓,做到颗粒归仓粮食满囤。麦收要持续半个月,从收麦到归仓,期间的辛苦,劳作的体验尤为艰辛。农人们早已习惯了这种操劳,我却每次收麦回来,要休息好几日,才能恢复过来。麦收啊,真是件累人的苦差事,却也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就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涵义吗,这般辛勤劳作的深刻体验,让我尤为对农人的处境,深怀同情和敬意。他们没有世俗中那些权势和地位,没有冠冕堂皇的面子。只拥有朴实的性情,吃苦勤劳的品质,甘于奉献乐于劳作的作风。他们远离繁华喧嚣,生活中缺乏绚烂多姿的色彩,不贪恋奢侈的享乐。他们身居原野隐身阡陌,在青山绿水间徜徉,在田园旷野生活,世代相承繁衍生息。面朝黄土背朝天,重复着传统的农事劳作。干旱的时候,盼雨的心情;水涝的时候,田间排涝的身影;烈日下锄禾,挥汗如雨;清风里播种,期盼着收成。暑往寒来里,终日劳作的身影,花开草落里,牧野田园里耕耘着生活。他们乐于奉献,把心血和汗水换来劳动成果,为社会提供粮食,维护着人的生存。他们甘于平淡,留迹于高山幽谷间,听风呼啸而过的林梢,看村落里升起的缕缕炊烟。
一颗播种下的麦种,长出青葱的麦苗,正片的麦田如绿地毯一样铺开,点缀山野的情趣。冬天来了,雪裹原野辽阔苍茫,像被子一样把麦苗覆盖。春天里冰消花开,麦田回复了生机,拔节生长结穗成型。期间历经风寒雪裹,几番浇地除草……直到五月火红的太阳,晒熟了麦田,一个晌午,碧波荡漾的麦田变成焦黄灿烂的海洋。这是一幅田园风光的图画,更是凝结着农人艰辛的写照。
-全文完-
▷ 进入雪地梧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