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到六一儿童节了,烟雨红尘网站推出了[写给孩子的备忘录]的征文。看着这八个字,我想了许多。我已经过了写孩子备忘录的年龄,曾经为女儿写过。今天写这些,只是因为太心疼今天的孩子们了。我想说的是:在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给予了太多的期望的同时,孩子对家长也有许多期望,所以写下了这篇《写给家长的备忘录》。
六一儿童节,是一个充满孩子的天真、快乐的日子,也是可爱的孩子们象期待过年一样期待着的属于自己的节日。儿童节,让我想到的是童年这个词。童年是天真活泼的,童年纯真无邪的,童年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机勃勃的。童年,是指12岁以下的孩子。0岁到4岁的孩子,是婴幼儿阶段,5岁到12岁,是孩子的童年时期。然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是开心的玩。快乐的学习,然而现在的孩子,太累,太苦,也有些忧郁。这是我做为家长的心里话。
有首名叫《童年》的歌唱道:“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今天的孩子却把这句歌词改成了“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课后班的童年”。这说明了一点,孩子放学后没有游戏,等待着他们的是接踵而至的奥数、作文、外语的课后补习,之后还有钢琴、书法等没完没了的学习,太多的课后班让孩子没有了玩的时间。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每天被功课累的无精打采。看到孩子们身上背着的沉重的书包,心里总有种心疼孩子的感觉。早晨上学的时候,父母带着他们很早就来到学校。晚上放学的时候,他们放下沉重的书包,又要进入第二课堂,继续学习英语、奥数、美术、书法、舞蹈、钢琴,等等等等……这也许是中国的教育体制所决定的吧!
前几天看央视王牌节目《艺术人生》,嘉宾是作曲家、指挥家、音乐制作人三宝。当主持人问到他“您的女儿学琴吗?”他答道:“不学。我女儿6岁,每天我只让她玩,什么都不学。”主持人有些怀疑地看着他,他说:“我3岁学琴,现在问我童年的快乐是什么?我没有。因为,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除了琴,什么都没有。童年没有快乐可回忆,是悲哀的。”看了这个节目后,我把这个节目的网址给了外甥女,让她学一学。我姐的外孙子,今年5岁,学钢琴二年多了。有一天我们在一起吃饭,外甥女说:“宝贝,给大家弹奏一支曲子吧!”您猜孩子怎么说:“我弹支曲子,大家快乐了,我可烦了。现在一说到钢琴,我就头疼。”这一席话不应该出自一个5周岁孩子的嘴里的。实际,太多时候,家长把孩子会什么什么,当作了自己炫耀的资本,换来的是大家对孩子的羡慕和赞誉。此时的家长想过没有,这些赞誉是用孩子童年的快乐换来的,值吗?当孩子长大后,回忆童年的时候,没有快乐,那是怎样的一种苍白和悲哀呢?
现在的孩子在长大后回忆童年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除了课本,奥数,播音主持,舞蹈,钢琴,书法……还有什么?过重的课业负担,没完没了的补课已经让孩子疲于应付。过去,小女孩一根橡皮筋、一个自制小沙袋就可以玩上几年,孩子在童年时期虽然没有学习多少知识和技能,但快乐却在一生的开端铸下了烙印。与之相比,今天的孩子承载了父母太多的希望,他们学有专长,却失去了属于童年的纯真笑容。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儿童心理专家姚莉说:“对于孩子,玩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锻炼了肢体、发展了动作、促进了记忆、开发了智力、认识了世界。可是,现在所有的孩子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我想出去玩一会儿”、“我想当个普通人”、“我想独自做回主”、“我想自己交朋友”……这都是现在许多孩子的心声,也是他们所期待的。
看过一份儿童快乐指数调查报告说:城市中,有将近一半的孩子感觉缺乏自由,不快乐。调查显示,0-6岁以下孩子不快乐主要原因是需求没有满足和让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11岁以上的孩子则主要是学习压力大,且快乐指数随年级升高越来越低。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孩子的课业上,没错。对于智力正常的孩子而言,他考试考七八十分、良、中等这是很正常的。他要是成绩提高到一个档次,要付出很多的代价,这种代价没法去估量,它对儿童一生产生多大而持久的伤害。因为人的生命总是这样,当你在经历时,是无法估量这一切对后来的发展留下怎么样的痕迹,产生怎样的影响。看到现在的孩子,我似乎感受到了他们很无助、很无奈,他们微弱的声音很少被人听到。听听孩子们唱的歌吧:“上学苦,上学累,上学就是活受罪……”
我曾在一家报纸上看到这么一项触目惊心的少年儿童心理调查。调查显示:中国78%的孩子感到不开心。原因有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作业多、不让看电视、不准上网、愿望难实现、被迫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父母打仗、父母离婚等等。孩子在学习上的心累,让孩子失去了许多童年的快乐。然而,当今社会离婚率的上升,也是影响孩子童年快乐的主要原因。孩子的婴幼儿阶段和童年时期,是最需要父母呵护的。然而当今社会离婚率的不断增加,让许多孩子在家庭得不到应该得到的温暖。“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要草”,这首老歌想必大家都会唱。当今社会,太多的孩子在童年就遭遇了父母离异的痛苦。大家都能记得前几年的电视剧《中国式离婚》,其中主人公的儿子就对舅舅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不愿意回家,爸爸妈妈天天打仗,烦死了……”当这个孩子说出这些话的时候,脸上露出的无奈。
美国耶鲁大学耶鲁儿童研究中心主任阿尔勃特.索尔尼特认为:“离婚是威胁着八十年代儿童的最严重和最复杂的精神健康危机之一。”随着离婚率的不断增加,父母离婚,对未成年的子女是个严重的恶性心理刺激,造成精神创伤。离婚,对离婚的双方来说,是一种互相解脱。但对孩子来说,无疑是种近乎天空那样重要的东西破裂了。据对1000个离异家庭子女的统计:其中,45%的孩子有自卑心理;40%的孩子性格孤僻,情感脆弱;25%的孩子情绪波动,起伏不定;24%的孩子心理早熟。有些儿童在父母离婚的心理刺激下,性情发生改变。有的变为粗暴、烦燥。这些调查表明,这些孩子的童年是不快乐的。只有“六一”儿童节这一来,来让孩子们快乐,孩子们能快乐起来吗?
不同年龄的离婚家庭,儿童的适应和反应是不同的:2—3岁的儿童表现出的是倒退行为;3—4岁的儿童表现出易怒、攻击性行为、自我责备和迷惑;5—6岁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攻击性行为;7—8岁儿童表现出悲哀、害怕以及希望和解的幻想;9—10岁的儿童表现出失落感、拒绝、无助、孤独及愤怒与忠诚的矛盾;11岁以上的儿童表现出悲伤、羞耻,对未来和婚姻感到焦虑、烦恼、退缩。孩子在10岁以下的主要对他们的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影响,出现一些可怕的心理疾病,使他们做出很疯狂的事情。10岁以上,会使他们恨自己的父母,羡慕别人的家庭。电视剧《孽债》的片尾曲唱到:“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爸爸呀妈妈呀,能不能告诉我,这到底是为什么?”这首歌,不正是孩子们心的呼唤吗?
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尔克说:离婚的创伤仅次于死亡。孩子们感受重大的损失,发觉他们突然遭到一些他们无法控制的力量的伤害。”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只有死了亲人才能比父母离婚更痛苦、更损伤身心。我女儿的同学就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在他幼小的记忆里,父母就在吵闹打架,在父母的吵闹声中,他长大了。上到六年级,父母离婚了,他寄养在奶奶家。他的脑子里,挥之不去的是妈妈厉声斥骂爸爸的声音,这让他觉得女人都很厉害。而奶奶也总是对他念叨,你妈妈不好。这让他不明白:“大人们为什么要结婚?”他曾想:我长大了不想结婚,因为结婚好可怕。沉默的他,小小年纪,心灵上就有了一片阴影。
现在的孩子,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太高了的。学业上,现在孩子的竞争从小学,提前到幼儿园,又从幼儿园提前到学前教育,甚至胎教,快乐的童年越来越远离孩子们的生活,“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现在的孩子对家长也是有期望的,那就是父母能给他们一个安稳、温暖的家。然而太多离婚家庭的父母,用离婚的方式来解脱他们的痛苦,可是任何痛苦的解脱,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这种代价无疑给孩子施加了忧郁痛苦的砝码。这大人造的孽,不应由无辜的孩子来承担啊。孩子期待有一个幸福的家,希望能站在爸爸妈妈中间,享受最温暖的父爱和母爱。孩子对父母在家庭上的期待与父母对孩子在学业上的期望是成正比的,这不也是“可怜天下孩子心”了吗?
一代孩子有一代孩子的童年,看看今天的孩子,我总会生出一些怜悯。他们的童年,太缺少玩儿的时间了。每天学习完了课堂上的,还要补习,还要去学品种繁多的业余爱好。而这些繁多的业余爱好,并不是孩子的业余爱好,许多是家长强加给孩子们的,为的是让孩子全方位发展。许多家长们把自己的梦想都强加在于他们身上,使应该快乐的孩子们不堪重负。还有父母的离异,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快乐的阴影。童年是花与歌声喁语的时光,充满玩耍和嬉闹,奔跑与飞扬。而不应该让孩子的童年在负重的学业上和离婚父母的不和谐氛围中度过。关注孩子,关心孩子,不能只在一个六一儿童节,而要关注孩子的整个童年,孩子未成年前,都应该享受到他们的童年及青少年的快乐。
童年是人生的童话,在诗化的人生与如歌的生命中,第一乐章是充满玫瑰色彩的童年,所以孩子们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六一”儿童节,作为一个节日符号,我最大的心愿是:不要让孩子们只在“六一”这一天里快乐,而要让他们的整个童年天天快乐!
注:文章标题为征文[[写给孩子的备忘录]《写给家长的备忘录》,因标题过长,在标题栏内写不下。在此说明一下。
-全文完-
▷ 进入文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