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她是他的嘴,他是她的腿。就这样,她们相依着,走过好多年的风雨。
(一)
少女时候的秦秀娥,亭亭玉立,端庄秀丽,再加上聪慧能干,是山村里小伙们倾慕的对象。她是父亲的独生女,自从十五岁那年母亲去世之后他就被在外做生意的父亲带出了大山。父亲把她嫁给了自己一个姓张朋友的儿子。那家人住在大山脚下的小镇上,家境殷实。有上好的田地一百亩,还雇了奶妈,月工。可就是他们的独生儿子身体不争气,一年到头病怏怏的。她嫁过去之后,在她的精心照顾和调理下,丈夫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脸色也红润多了。公婆把她捧作掌上明珠,逢人便夸他们的儿媳。她也把他们视作亲生父母,照顾得无微不至。再加上上天眷顾?,庄稼年年丰收,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可丈夫的病日渐严重,还时常咯血。她过门快三年了,肚子还不见动静。公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又是求神问卜,又是罩郎中把脉。因为,他们担心,担心张家的香火到儿子这一代就断了,担心他们辛苦大半生挣来的家业落到外人手里。
也许是他们的诚心打动了上苍,就在她过门的第四个年头,她终于怀上了,而且还是个男孩。公婆成天乐呵呵的忙里忙外,把儿媳养得白白胖胖。就在民国38年大年初一的清晨,一个可爱的男婴降生了,他洪亮的啼哭唤醒了东方的朝阳。他们给他取名叫张大年。
万点霞光中,婆婆手里捧着初生的孙儿,面对太阳向上苍祈求:愿年儿一生平平安安,愿张家的家业从此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二)
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大年还不到一岁的时候,换了朝代变了天。以前在乡里作威作福的乡绅,地痞都被一群穷鬼五花大绑押上戏台,几个戴着五角星帽穿着布鞋的军人拿着大喇叭在台上高声叫喊着,还放着一些他们听不懂的音乐。被绑的人象蔫了的茄子耷拉着脑袋,愤怒的群众指着他们的鼻子质问数落他们的罪行。然后被绑在大卡车上去游街示众,几个罪大恶极的,在小镇背后的河滩上当众处决了。
她抱着大年挤在人群中看着这一幕幕,心中惶惑不安。她突然想到独自在家中的公婆,便一手把孩子交给邻居李婶,飞也似的跑回家中。
回到家里,院门半掩着,还不时传来丈夫轻微的咳嗽声。她蹑手蹑足推开公婆的房门,不禁惊呆了:平时老实巴交的公婆竟然双双悬梁自尽了!
秦秀娥欲哭无泪,在娘家人的帮助下埋葬了公婆。公婆因为怕错划成地主而选择了自杀,而身后的土地也被归到里社里,之保留了她家应得的五亩田。遣散了奶妈,月工,她独自承担起照顾丈夫儿子和土地的义务。
(三)
丈夫的病越来越严重了,就在大年刚满两岁的那天,丈夫喝了她熬的中药汤,咯了一大摊血,喘了一个时辰的粗气,拉着她和儿子的手,终于闭上了眼睛。
为了帮她渡过那段苦日子,娘家人送给她一头牛崽。她把大年栓在床头,一个人不论阴晴风雨漫山遍野去割草,起早贪黑干农活。有时,孩子太饿了,就使劲地哭,哭累了就睡着了,醒来又哭,一直哭到昏天地黑,她才回来给他做一顿饭。后来她干脆
扔给他一块干硬的馍,出去就是一整天。母子俩就这样相依着,艰难度日。
几年后,人民公社开始兴集体食堂,各家各户都砸了自家的锅,到集体食堂就餐。在社里集体干活,挣工分。已经上小学的大年每天放学回家不是上山捡柴卖给食堂,就是拾粪卖给社里。而且秀娥也成了社里的劳动能手,一干起活来,就是大男人也要让她三分。牵着自家的牛,扛着犁铧,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她要去犁田,干男人的活,多挣工分,争取年底家中能多一点积余,好给孩子买一双白球鞋。
三年自然灾害时,食堂里分的粮食远远不够。于是,母子俩就去挖野菜,采野果,还到娘家的深山里开荒种粮,才勉强渡过那段最艰难的岁月。
(四)
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秀娥想,这下该云开雾散过几天舒心日子了吧。
就在食堂下放的那年冬天,十二岁的大年有一次发高烧一直不退,接连几天打针吃药也无济于事。她听说附近一位老中医医术很好,于是便到哪儿开了一个方子抓副中药回去熬给儿子喝。大年喝后烧退了,不过两天就活蹦乱跳了。可一周后她发现儿子不会说话了,无论什么都只能打手势。
她急得去找那位老中医,老人听说后吓得急火攻心。当晚就去世了。她望着已经不会说话的半大儿子,眼泪吧嗒吧嗒地掉下来。
从此她开始拼命地干活,她要为已经残疾的儿子存点养老钱。大年也很懂事,小学还未毕业就辍学回家帮妈妈干农活。
一个初冬的黄昏,秀娥从田里打猪草回来,儿子给他端来一盆滚热的洗脚水。她刚把脚伸进盆里,右小腿突然钻心地疼痛
,痉挛,一会儿就不能站立行走了。儿子用平板车把她推到村卫生站,乡卫生院,一直到县医院才检查出来。因为年轻时受了太多的风寒,她已经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病。她的右脚恐怕永远都不能站立,必要时还可能截肢!
秀娥无力地瘫在病床上,两眼直勾勾的望着天花板。儿子用拳头使劲捶着床头,西斯底里地哭喊着。
“日子还是要过的”。孩子,许久,秀娥才从齿缝里挤出这几个字,大年含泪点点头。
(五)
出院后,大年翻山越岭去给母亲找到一根上好的木材,自己动手给母亲做了一副拐杖,还筹钱买了一辆自行车。每天,他用自行车推着母亲去赶集,去田里干活,去走亲访友。母子俩就这样相依着,艰难度日。
有一次发大水。半夜时分,河水上岸,冲进他家中,直扑母亲的房间;慌乱之中,母亲起身找拐杖,不料拐杖被洪水冲走了。她焦急万分呼唤儿子的名字,大年赶来,看到眼前的情景,母子俩抱头痛哭。
大年紧紧抱住母亲单薄的身子并给她披上自己的外衣。
夜深了,银色的月光透过窗棂泻落在床前在房间里积水的地面泛起粼粼波纹。静穆的夜空中,一颗最亮的星星紧紧依偎着一轮弦月,他们美丽的影子倒影在水中。盛夏酷热尽褪,一缕缕凉爽的风在空气中荡开涟漪。
母亲给大年讲着他儿时的一些趣事,他专注地听着。就这样,母子俩相依着,直到月色偏西,东方出现一丝鱼肚白。
天亮了,太阳出来了,洪水退去了。肆虐后的田野一片狼藉,大部分庄稼都被冲得七倒八歪。只有秧苗,在蛙声紧密的鼓点中艰难地拔着节。
“妈,你好好休息吧。别下床,等我把积水清理干净。”大年轻轻对母亲比划,随手拿起门后一把铁铲。
(六)
大年费力地铲着淤泥,积水,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母亲静静地倚着床沿,凝视着正在干活的儿子。她这才看清,儿子已经开始秃顶,头上也开始出现了稀疏的白发。她这才想到,儿子都快四十了,都快过成家立业的时候了。她不禁在心里责怪自己这些年的疏忽。是呀,是该给他说门亲事,成个家了。不然哪天自己眼睛一闭到阎王爷那儿报到去了,孩子该咋办啊,秀娥轻轻叹了一口气。
“妈,您咋的?”大年抬起头,不解地比划着。
“你该找一个媳妇了。”母亲平静地说。
“啊?”大年惊恐地睁大了眼睛。
是啊,大年不是弱智,除了不会说话,他什么不懂呢?可是,自己的家庭……,他不敢往下想了。
为了了却母亲的一桩心愿,大年硬着头皮,用自行车推着母亲,走家串户找人说媒。然而不知跑了多少路,说干了口水,磨破了嘴皮子,可人们这一瘸一哑的母子俩,都摇头走开了。
也是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母子俩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母亲不时地叹息着,无言地流着泪;大年捶胸顿足,嚎啕大哭。是啊,他早就想大哭一场了。这么多年,他一直隐忍着。为了不让母亲伤心。
一直哭到月亮下山,大年还没停下。
“趁我这老骨头还能撑些日子,一定好好为儿子将来做点事。”母亲思忖着,一个大胆的计划已经在她的心中渐成雏形。
(七)
经过多方打听,秀娥终于在别人的帮助下找到一个女婴。她要用自己残生帮儿子把这个孩子养大,为儿子建立一个真正的家。她给孩子取名叫小凤,意思是长大后变成金凤凰,为张家长脸面争光彩。
小凤很乖巧懂事,从不无故哭闹。秀娥把照顾的无微不至,大年把把孩子抱在怀里像捧着一个宝,喜欢得不得了。为此,她他还积衣缩食买了一辆人力三轮车。平时不管去赶集还是干农活,都带上母亲和女儿。母亲手把手指点他干农活,给他打下手:累了,母子俩就逗逗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小凤在母子俩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可一个天大的难题难住了他们。对孩子一年比一年多的学杂费,他们已经很难承受了。为了让小凤能继续读书,大年又用三轮车推着母亲去拾荒,换点零钱贴补家用。亲戚朋友有提出要收养小凤的,被母亲婉言拒绝了;方邻有提出要资助小凤的,也被她回绝了;还有人劝他们去找政府。老人平静地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决不能撂下小凤不管。社会上比我困难的人还很多,如果都去找政府,政府忙的过来吗?”
(八)
张家的事情终于传到了小镇政府部门。大家都为这位平凡而又有尊严的老人伸出了大拇指。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找上门来了1了,还有好多好心人来到了张家。他们给张家带来了钱粮,衣物,食品等。“希望”工程也伸出了援手,一个从未谋面企业家因此和张家结上了帮扶对子,负责小凤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所有的生活费用和学杂费。
一家三口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而秀娥还是像以前一样勤劳节俭,大年还是每天用推着母亲下田干活,上街赶集和送孩子上下学。他们把所有好心人捐赠的钱物整理出来。除日常必用的以外,又转交给了政府,希望他们把它们捐给那些和自己一样·需要帮助的人。
(九)
小凤考上大学了!这个消息在镇上像砸开了锅,成为街头巷尾人们热议的话题。张家母子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便夸孙女的懂事。为了答谢邻里这么多年来对张家的关照。张家母子倾其所有办了一顿酒席,款待他们。那天,远亲近邻街头巷尾的人们,
,还有县政府,镇政府,民政局的领导,大家像赶集一般涌向张家,小镇上比过节还热闹呢!
尾声
四年后,小凤在那位企业家的资助下顺利完成了学业,并到上海他的公司成了一名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人员。小凤打电话告诉他们第一个月就领了三千块钱的工资,她准备每月存一千块以后交给奶奶和父亲养老,每月寄一千块回家补贴家中生活,并他们,给奶奶买了一床电热毯,给爸爸买了一件大衣,一并寄回来。
一大早,张大年就推着母亲来到邮局取包裹。抱着沉甸甸的包裹 ,母子俩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太阳出来了,万道霞光铺满他们前面的路。他们相依着,走向更加美好幸福的未来。
-全文完-
▷ 进入梦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