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任何一项伟大的工程,都彰显着高超的建筑技艺,凝聚着人民的血汗辛劳。高屋建瓴彰显着劳动者的匠心技艺,宏伟浩大场景总是被人们所倾倒仰慕。惊叹于雄浑唯美建筑外貌形式,徜徉览胜是一种性情的陶冶,一种视觉和心情酣畅的领略,更是一种灵魂深刻的教育。每每面对此情此景,我的思绪穿越时空界限,心中总会显现出那些建筑者劳动时候的画面。挥汗如雨,体液的宣泄最能彰显艰辛的付出,双茧的老手,建造人世间最壮美的工程。一种敬仰之情溢满胸襟,劳动,创造人间的财富和价值,人民,是历代社会的主体构成,在历史的演绎中贡献着力量。谱写华丽的辞章,延续时代的发展。毛主[xi]教导我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的动力”。
巍巍太行南北走向,连绵八百余里,岿然屹立千万年。北枕草原雄风猎猎,南踏黄河古道弯弯,峰峦叠嶂山摞山,群峰拱卫峭立向天。林木遍山野,草也葱茏花也浪漫,春华秋实,重复着一季季的繁华与凋零,水出深山泉涌幽谷,水光潋滟倒映出两岸的绿荫青山,过激流涉险滩,山谷间跌宕流淌。阡陌间隐逸的人家,传承着人间的烟火,这片厚重的土地,承载着太多的世事沧桑。故事的演绎,典故的流传,丰盈着太行山水的人文气象。时空在不断的装换,把点滴的往事串联,熠熠生辉记忆的里面,那些躬耕的原野,风散了的炊烟,柳拂水流的晓岸,静穆无语的山巅……是人间的风景,养育了一方的百姓,山水养人,予人以身,予人以魂,予人于生生不息的精神。浸泡出不屈的筋骨,塑造出朴素的神情,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劳作耕耘,建造家园,回报深水大山……
南太行山的东麓,衍生出一脉脉的山峦,山峰连贯此起彼伏,勾勒出的线条,镶嵌在天边。常有云雾缭绕,如纱掩面,雄浑隐没其中,如烟笼罩,风姿更具峥嵘。在林州市任村镇卢家拐村有一处胜景,名曰青年洞,这里是一处览胜的妙处,更是一处重要的水利工程,红旗渠在此穿山而过。青年洞的由来,缘自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建设的需要。红旗渠源自山西境内,从浊漳河取水,一路蜿蜒而来,削山为岸,凿石为渠,架桥通水。来到卢家拐处,青山屹立千尺万仞,猿猴难攀飞鸟难过。群峰连贯,方圆数里没有低凹沟壑适宜渠道可以通行。人们走遍了踏遍青山原野,反复论证,认定只有凿石钻洞,才能使得红旗渠工程的顺利进行。
1960年,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并不是一个拥有显赫功绩的年份,相反,而是一个饱受磨难倍加艰辛的年份,天灾人祸接踵而来,考验着新中国人民。外债的索要,连年的灾害急迫着国民经济……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国民沉浸在艰难困苦之中,人们在静穆中静候着灾难的过去,盼望着阴霾散去拨云见雾的那一天。就在此时,在太行山的东麓,河南省林县决定修建红旗渠,以彻底改善久旱缺水的现状,十万人齐聚太行,旌旗招展人马鼎沸,万丈雄心足以感天动地,当代愚公立誓重新安排河山。这个消息是惊雷,振奋着苦难中绝望人们的精神,是春风,服贴着人们的伤痕,温暖着人们的心灵,是曙光,给那些漫长黑夜里挣扎的人们以光明的希望。
河南省林县位于豫西北,全境山地丘陵居多,可以耕种土地缺少,且土薄石厚。大陆性季风气候,造成夏季雨水多,冬春降雨十分罕见。恶劣的条件,十分不利于农作物的耕种,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历代以来就为苦寒之地。旧社会每逢大旱之年,农田龟裂稼穑荒芜遍野饿殍,人们被迫逃荒要饭,村庄断炊十室九空,山路上蹒跚着衣衫褴褛的人们……拂去封面上的尘埃,掀开林县县志,一篇篇干旱的历史记载,是哭诉,是哭喊,是呼告,读之,让人触目惊心、感怀复沓,一部县志,就是一部逃荒史,一部家乡父老是血泪史……
青年洞位于任村镇的北部,北面挨着漳河与河北省隔河相望,西面隔着太行山与山西省搭界。四周环围皆依靠着大山,红旗渠就悬挂大山中间,向上观望山势雄奇险峻突兀挺拔,云雾缭绕其上,脚下是万丈深渊千尺沟涧,漳河奔腾流淌。渠道蜿蜒,依着山势铺展开来。就在这里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初,曾经经历过轰轰烈烈的修渠岁月,群情激昂的建设时光。当年民工们就是在这里战天斗地修渠垒岸的,漫山遍野铺展开来的工地,山坡上忙碌着辛劳的人们,简陋的劳动工具,艰苦的伙食住宿条件,就是依靠着这些塑造着人间的建设奇迹。事物的发展往往是在曲折中前进的,过程充满着艰辛。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困难,面对如此的巨大工程,日益锐减的伙食,简陋原始的工具,可以胜任这样的大量工程吗……断炊的危险对于高强度的体力活来说是致命的限制,最原始的工具,徒手的操作,对于巍峨厚重的山和坚峻冰冷的岩石来说,这种对比是夸张,确为事实。工程再是停下来了,人们都在焦急等待中守候着,修渠的队伍撤了,尽管那样的不情愿,不甘心。
常言道,英雄总是在最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舍身为众人谋福,出力而为苍生求利。100名青年自觉留下来了,壮志添胸足以忍饥解渴,豪情万丈何惧山高石险。徒手掌钎抡锤,嵌入石中,火星四溅石碎洞开。荆条的箩筐,装满碎石头,扁担挑起来回穿梭运送,虎口震裂了鲜血直淌,衣服湿掉了,上面泛着一层层盐碱汗渍。就这样每天面对着大山深洞,重复着劳作流程,这是愚公移山现实版的演绎。功夫不负苦心人,日日夜夜的奋战终于凿通了隧道。茫茫大山,一条山洞穿山而过,从一端遥望另一端,只有一个光点显现,身处幽暗漫长的隧道,隔开了尘世的温度,可以感觉到彻骨的阴冷……这都是一钎钎凿出,一筐筐的搬运,一滴汗一滴汗流淌而成。老茧的粗劣的手,最能塑造世间最艺术的奇迹。成堆的断锹残钎,可以想象浩大工程的艰辛。
这是一群青年,用坚强的意志,在困境中撑起一片蓝天,沸腾的热血,只为了民族大义家乡的父老所流淌。精神是一种信念的支撑,孕育着巨大的能量,越是在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越是要激发昂扬的斗志,越是在困顿卓绝的环境中,信念便会转化成自强奋斗的力量。从书本上领略这种道理或许浅薄,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有彻肤贴面的感受。什么样的人生观,才能使得人生价值得到最为高尚的体现,才能使得人生的能量得到酣畅发挥到实处。只有把青春的大好年华奉献到为人民服务中去,人生的价值才会愈加实现的适得其所。只有在为国出力为民谋福中,人生价值会更加熠熠生辉。价值观是多元化的,呈现出来不同的效果。有的人也极力奋斗,进取何其辛苦,但是只为一己之私利,追求荣华富贵,只为了自己办事,漠视群众利益,这种境界过于低下,总要被人所鄙视。有的人爱慕虚荣,贪图享受,不顾别人的疾苦和感受,这种人品质格调过于低劣,总会被人民所不齿。高尚正确的人生观,引导着人民创造人间的财富,造福于民,以奉献为乐,以劳动为荣。这才是最可贵的。青年洞的建设就是这样,粮食不足,就上山挖野菜,下河捞水草添肚充饥,无处安身,就天房地床宿营野外,以苦为乐乐在其中。优秀的继承了红军长征时期的传统,显示出新时期的建设作风。没有现代化的机械,全靠着徒手劳作,简陋的工具,创造了人间的伟功奇迹。义务出工,奉献力量修渠,也是为了民众解除水荒。尤其是修渠过程中培育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最为难能可贵。激励着人们奋发图强,艰苦创业并意气奋发的走向未来的事业。这一切的品质,在于今天是难于想象的,也许今日仍有创业心愿和热忱,但是无法复制当年的艰苦卓绝的工作环境。相对安逸的工作环境,成就自然会黯然于当时的光辉。也许现在会建造更加宏伟壮丽的工程,但是无法拷贝当年窘境中的工作条件,机械的施工,远不及双手的创造工程让人敬仰。正是如此,红旗渠才愈加显得伟大,名气才会愈加的闻名。
青年洞修建成功了,如此浩大的工程,当初就是100多名青年坚守工地而成。钦佩他们的事迹,感动他们的付出,在人们期望中,林县政府命名为“青年洞”,以示纪念。这样的突出事迹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郭沫若,欣然亲手所书提名。家乡人民欢欣鼓舞倍感振奋,特地雕刻于洞口上面,彰显于山林旷野之间。九十年代,红旗渠精神重新得到褒扬,前国家主[xi]李先念,手书“山碑”,纪念当初的艰苦年代,弘扬和激励新时期的人们的建设精神。
沿着冬日的寒风残雪,我一步步踏阶而上,沿着渠道行走,时值农事浇灌时节,略显浑浊的渠水流淌着,浩荡的从洞口奔涌而过,急待的去滋润干旱的土地。是啊,渠为脉,水为血,救助营养着林州的土地阡陌。雕琢的青石垒砌成渠岸,渠石的棱角不再分明,都被岁月的磨砺风化了。依稀可见的石纹脉理,仿佛在记载着修渠峥嵘岁月。山坡上阴面,尚有残雪没有融化,山的阳面阳光正是灿烂。衰草的摇曳,似乎在诉说着一岁的枯荣,树木光秃,落尽了繁华,守候来年的丰盈时光。环望四野,山势雄奇样式各异,鹰嘴山为一处断崖,酷似一只雄鹰极目远望,意欲展翅腾飞。虎口崖位于凌云亭东,崖峰刺天,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崖势险恶、高耸入云,曾是劳模任羊成凌空出险的地方。神工铺位于虎口崖下,是当年修渠民工住过的崖。常年顶风冒雪,抗严寒战酷暑,听山风的呼啸,与野兽为邻,度过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岁月。崖壁上留下了当年的豪迈誓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山崖的壁上面,烟熏火燎的痕迹依旧存在着,记叙着那段修渠的时光。岁月是一条大渠,水光里面流淌着旧日的时光,有辛酸也有欢畅。每个波澜的涌动,就是演绎岁月沧桑,充实丰盈的光阴。怀旧的意义,就是汲取去日有价值的东西,来感悟今天的事业。阅览今朝的辉煌,才会更加自信的去仰望明天。
在这个晚冬初春的时候,我花费时间用尽了精力,用文字来诉述我所认识的青年洞。我曾多次到过实地考察浏览,每次我的感悟都是那样的崭新,每次都会带来深刻的心灵教育和感悟。找来资料查阅,一叠叠的书页,一沓沓的文稿,书墨翰海的里面,我看到了血汗,奉献,坚韧,字里行间都是一幕幕辛苦过往的记载。午后的阳光,徜徉在小院的每处角落,温暖着久冻出融的大地。搁下笔,为青年洞做了完结,我的心安然落下了。我深知我的文笔叙述远远不及青年洞本身的意义,我只是真切深情的记录下来我所认识的青年洞。我是在写感悟,更是在受教育,一种心灵魂魄的洗礼,一种荡气回肠的感动。是的,青年洞,一座丰碑屹立在太行山的高处,沐风沥雨历久弥坚,经历雷雨万古流芳。
-全文完-
▷ 进入雪地梧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