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1日,很普通的一天。一个56岁的男人在自家后院柴房自缢身亡。他叫游复民,一个很陌生的名字。报纸上之所以还舍得为他留一个位置,是因为他生前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作协诗歌工作委员会委员。他曾发起创办鱼凫诗社,并担任社长。他写诗30年,人称“游诗人”。
他有病,是腰肌劳损。对于这个年龄的人来说是正常的,这决不足以成为他自杀的理由。他更多的是一种孤独与失落。他是诗人,他爱憧憬,爱幻想,他爱诗歌,他爱写诗歌,可是在如今这样一个金钱至上权力至上的时代,还有多少人能尊崇诗歌,尊崇一位诗人呢?中国曾是诗歌的国度,在漫长的古代,出现了数不清的名诗人。诗歌的黄金时代最近的就是上世纪的80年代和90年代,曾经红极一时,出现了海子,舒婷,顾城,汪国真等用诗歌歌咏人生和生活的人。那是多么浪漫的时代啊!可是这些都只是一个背影罢了。
诗歌没落了,延伸一点讲,就是传统文化的没落。虽然国家已经将传统节日设为假日,以此想引起国民的重视。然而晃眼一看,国人是如何过的呢?一个字:吃!无论哪里的古城,无论是什么古镇,再美的花园,再优美的建筑,都抵不上“吃”的热闹。如果确实还有别的话,那就是打麻将罢了。所谓的休闲娱乐不过如此。再看那些选秀活动,一说到才艺展示,不外就是唱歌跳舞,有绘画的吗?有书法的吗?有剪纸或根雕等其它技艺展示吗?我们的国粹到哪里去了?随着一个个国学大师的溘然长逝,国学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好不容易有于丹等人白话讲解古文,居然还有人反对,说那是对古文的亵渎,实在是迂腐之极。
在中小学课堂中,孩子和家长对语文课的意见是最大的,骂语文老师的人是最多的。所有的领导都可以对任何一个语文老师指手画脚。语文课实在太简单了,谁都听得懂,谁都可以发表自己的高见。教改,教改,改得最多的也是语文,怎么改都不满意。不少学生都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看法:在考试中,语文分数的差距是最小的,根本不如数学和英语重要,学不学语文其实都无所谓。因此在学校里,语文老师的日子最难过。很多时候,你准备了很多东西,巴不得让学生多知道些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可是考吗?不考。既然不考,那学来干什么?
悲剧啊,语文!悲剧啊,语文老师!
今天我还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要不要保留方言的问题。一了解我才发现,几乎没有学生会讲当地的方言。他们被父母带到成都后,他们的语言早就被成都话给同化了。他们不会,他们的后代更不会。同理,如果他们都开始轻视乃至排斥中国传统文化,还能指望他们的后代可以传承与繁衍它们吗?
端午节被人家韩国人拿去申遗了,国人不满了一阵子,也就销声匿迹了。其实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你自己根本不珍惜的东西,还不如拿给别人的好。这样发展下去,我们失去的何止是一个端午节!
诗人是该死了,因为诗歌已经死去多年了。我在这里,吟诵起诗人的语句:在众多的金属面前/我们敬重好钢/好钢/堂而皇之/当属钢中优秀/痛心的冶炼/是它成为好钢的过程/因它抒情的钢声/不朽的钢火/无论放在哪里/都不失钢的光芒/我们敬重好钢/继而/ 把位置/选择在刀刃上
算是对这位不幸的陌生的诗人的祭奠吧。
-全文完-
▷ 进入琴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