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抒情散文逐渐受到广大散文写作爱好者喜爱,也逐渐受到读者的热捧,并形成一股散文热的趋势。打开散文栏目,点击率靠前的基本上是抒情散文,这类散文占据了散文排行榜的半壁江山。抒情散文之所以受到作者的喜爱和读者的热捧,除了抒情散文注重于抒情性外,更重要的原因其特点与人们中的现实生活有某些契合。即:抒情、含蓄、真诚、点到为止;这些创作手法与现实人们的生活及思维有某些暗合之处。固此,抒情散文在网络文学里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且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
什么是抒情散文?百度是这样解释的:“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其中抒情散文又分为:借景、借物、借事三种类别。
首先,谈一谈抒情散文为什么会受到热捧的成因。据笔者观察,两年前一个号称以白领读者为主的网站,在人气榜上抒情散文的点击率往往是最高的。若要对这一现象进行全面的解释,自然离不开读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现代职场中人,八小时内玩命的拼搏,八小时以外疲惫不堪,他们需要读到一些有灵性的文字,来释放疲惫,寻求心灵上的解脱。每当夜色降临,他们会选择性的点击阅读一些比较含蓄、比较理想化的散文,为自己寻找到一种精神上慰藉。
其次,现代抒情散文的传承和发展。从近代抒情散文朱自清名篇《荷塘月色》中,我们不难看到作者几乎完全是站在个人的角度去写景状物,流露出心底深处的或向往、或追求、或寄托的情绪。其实,处于同一时代的优秀散文都有这样的特点。如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丰子恺的《随想十三则》和季羡林的《黄昏》,这类散文除了语言优美外,更多是写景,只是在文字中略表现一下自己的心态,并不过多的着墨。这种心态有忧思,有寻求,也有彷徨。读者阅读这类散文,似乎能够看到名人大家闲情逸致、崇尚自然的心理,在恬淡中引起内心上微妙的共鸣。
而现实中的散文更注重于诗歌意象语言的运用,把人与自然揉合得更加紧密。宋晓杰在《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中是这样写道的:“悄悄的别离是雨后空寂的林间小径,铺满金黄的落叶;是大写意的国画,荡着悠远的诗意;是午夜曼妙的乐曲,舒缓自如地淡去;是人与人在逐渐走近,心与心却拉开了距离。一股潮湿的水汽轻烟一样飘散。一种温柔的情愫冰霜一样消融”读着这样的句子,读者分明感到用手指即能触摸到文字的灵性,它似乎在跳动,似乎在徜徉,又似乎在凝聚。这种超脱于现实之外的感受,实际上来自于作者心底的感受。作者诗化的语言及长短句的搭配,不仅文字排列工整,且赋于文字温妙的意象,不得不让读者引人入胜,浮想联翩。
第三,抒情散文注重于景与情的结合。被称为“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的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曾说过:“有没有一种山水可以与我辗转互相注释的?有没有一种山水是可以与我互相印证的?我要的是一个似曾相识的山水。……我要的风景是我可以被它看着的那种,我要此山即我,我即此山,此水如我,我如此水的熟悉世界。”这段话几乎概括了抒情散文创作的全部特点及写作手法。即作者完全融入山、水、情之中了。
一是追求画的意境。从张晓风的这段话中,不难看出写作抒情散文,十分注重于景,如王维的诗、石涛的水墨画,这些作品均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特别是王维的诗,一向被人称为诗画兼备,况他本人也是一名出色的画家,以画山水见长。抒情散文作者即是将自己对山水、景物的感知,通过文字再现于纸上,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景之感。
二是追求情的融合。如果说山水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那么也需要通过情感来诠释。这里指的情感主要是个人情感,它区别于杂文的写法(杂文往往是站在社会大众的视角来谈论自己的观点),而抒情散文往往是站在个人的角度去理解山水或事物,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通过作者抒情的笔触,让读者感知到一种情感的流韵和温婉,接受心灵上的洗涤。
第四,抒情散文与写实散文及诗歌的区别。写实散文比较注重于对人物、事件、场景的描述和刻画。而抒情散文更注重于对文字的精雕细琢,注重于追求文字字面上的美感和情感上的内涵。这种写法,比较适合现代人的口味。因为,写实散文一般是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来写的,而抒情散文力避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抒情散文之所以不注重于写实,一是影响了整篇文章的美感,二是影响了文字跳跃性和张力。因此,往往点到为止,让文字游离于一种心情的排遣或宣泄之中,又如同一个人散步一般,既释放心情又拿捏住自己的心态。。作者尽可能的将文字的灵巧、轻盈发挥到极致,产生虚虚实实的幻境,使其耐人寻味。
应该说抒情散文借鉴了许多诗歌创作的手法,但绝不是对诗歌的扩写。其中把诗歌中的意象运用到文章中,是抒情散文的一大特色。这样抒情散文不仅避免了诗歌表达过于含蓄,而且在文字上进行了必要的深化和诠释,使语言更具特色和特质。特别是在诗歌边缘化的今天,抒情散文之所以受到广大读者喜爱,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读者个人生活环境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站在文章之外来说,不是我们改变了社会,是社会改变了我们。
第五,消除对抒情散文认识上的误区。其实,也有不少读者对抒情散文是有偏见的,这种偏见和看法,主要是认为这类散文无病*吟、失真、自恋等等。其实,这正是抒情散文的特点,即:抒情、含蓄、真诚、点到为止。在当今社会,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社会的,而不是站在社会的角度来看自己的。这就形成了小“我”和大“我”认识上的区别。就个人而言,每个人都离不开精神需要、情感需求,更离不开家庭;特别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婚姻、家庭等课题渐被人重视,人们更需要一种情爱的寄托,也需要对内心郁积的释放。就阅读抒情散文而言,如果这类文章采取写实的手法,往往会被人误解,且也不易被读者所接受。因为,读者希望看到的是文章中自己的“影子”,而不是作者本人的经历和细节。这就是说,一篇好的抒情散文往往通过曼妙的语言,勾勒出缤纷的色彩,漾起读者内心深处的涟漪,并聚合到一起,激起思想、情感的共鸣。
就当前而言,抒情散文的发展趋势是值得展望的。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抒情散文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有语言飘忽不定,无法捕捉等缺憾,不可以偏概全。也正是因为抒情散文运用了诗歌的朦胧技法和散文语言的张力,使其成为散文园地里一朵奇葩。另外,无论小说、杂文或是日记,它们的存在,都有它们本身的特点。凡是优秀的作品都会被读者所接受的。
-全文完-
▷ 进入司马剑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