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春风化雨露润物细无声东篱先生

发表于-2010年05月14日 上午11:59评论-1条

春风化雨露润物细无声

——马清泽老师回母校讲学并为本刊题词

东篱先生

4月1日,菁菁校园,松竹竞秀,郁郁苍苍,春风骀荡,彩旗飘扬。

是夜。逸夫楼报告厅,华灯璀璨,座无虚席。

“今天,我是回母校,向母校的领导、老师汇报的……”马老师谦和、低调的开场白,让人对这位年逾古稀的学界前辈不由肃然起敬。回忆起少年求学的时光,马老师充满了无限的深情和诗意。碧绿的青山、潺潺的流水、崎岖的小路,金灿灿的油菜花,蝴蝶般翩然而舞的蚕豆花,经过马老师的梳理组合,就成了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马老师记忆力惊人,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在马老师的脑海中记忆犹新,如风的往事都装帧成了一幅幅瑰丽的画面。在他的记忆里,不仅有高大的酸枣树,红砖青瓦的风雨走廊,还有冬天晨跑的火热场面,在礼堂看马戏的热闹情景……谈到课余在操场上看书、散步,遥望笔架峰时的感受,马老师勃发的诗意,便顺着“诗仙”的《独坐敬亭山》而来——相看两不厌,只有“笔架峰”。

对于“校园文化”,这位长期在中学校长岗位上摸爬滚打的老人,更是举重若轻,信手拈来,侃侃而谈。马老师从物质的讲到精神的,从眼前的讲到长远的,大到校园的整体布局规划,小到树木的种植修剪,既有高屋建瓴的勾勒,又有精细入微的工笔。马老师讲学,既没有学术理论的艰深,也没有时尚讲坛的浮华,有的只是农夫“把酒话桑麻”的朴实。马老师的语调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把握得恰到好处,平和处如行云流水,激越时如大浪淘沙,轻松时莞尔一笑乐在其中,讲到园林工人修剪罗汉松的笑话,马老师的轻松幽默的话语又略有些沉重。

在语文教学备受质疑、责难的当下,语文教学到底怎么了,到底该教什么,到底该怎么教等系列问题,着实让不少的语文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感到困惑迷茫。在学校的安排下,4月3日晚,马老师又不辞辛劳地为全体语文老师答疑解惑。在长沙市一中语文讲台上摸爬滚打了25年的马老师,以他特立独行的理性思维,保持着返璞归真的纯正与质朴。他说,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要注重“语言因素”的教学。语文老师只有抓住了“语言因素”,课才能越上越有味,语文老师才能从中感受到教学的快乐和幸福,否则,课就会越上越乏味,书就会越教越烦。教语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感受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如何教语文,马老师认为,从大的方面讲,就是要潜心钻研课文语言,精心锤炼教学语言,热心批阅作文语言;从小的方面说,就是要针对具体的字词句,层层追问语言中“有什么”,语言“怎么样”,这样表达“为什么”三个问题,他信手拈来散落在课文中的例子,如:“瓦楞上许多的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说明这老屋难以易主的原因。”(鲁迅《故乡》)这样简单的一句话,经马老师一剖析,就厚实立体起来了。他说,“瓦楞上”,处所不一般;“许多”,数量不少;“枯草”,已无生机;“断茎”,形体残缺;“当风”,遭遇不幸;“抖着”,动态无力;“老屋难免易主”,心境悲凉。教语文,老师就应该凭着足够的语言灵敏,及时擦亮学生的眼睛,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语感。对于学生,马老师说,老师要引导他们爱好语文学好语文,要让他们明白,学语文是一件苦事,更是一件乐事,学好语文终身受益。他说,“我曾有机会拜访过长沙市一中走出去的中科院工程院的10几位院士校友,他们年纪最轻的都临近70岁,是文、理各领域的科学家,不管是属于哪方面的专家,几乎都希望母校的后学者要努力学好语文,下苦功夫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现在,大学生中做研究有成就的不少,但是语言表达能力太差,无法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和总结、论文的也不乏其人。……”

三四个小时的时间悄然而逝,但大家兴犹未竟,谈意正浓。末了,我将早已准备好的两期《鹿原文学》赠送给马老师,并恳请他给同学们写几句话,以资鼓励、鞭策。面对我唐突的要求,马老师没有半点推辞,他笑着收下刊物,说回去看了刊物,再题几句话寄来。

逝者如斯。5月3日,一个快递邮件,摆在了我的面前,上面赫然写着“马清泽, 长沙市一中”字样。拿着沉甸甸的邮件,一股暖流从心底涌起,并迅速流遍了全身。我为马老师做事的热忱、认真,以及他的拳拳关爱之情而感动。我知道,我手里拿的不仅仅是马老师寄来的题词和复印资料,更是一位校友、长者,对母校的后学者的关爱和鼓励。我迫不及待地打开邮件,厚厚的一叠复印资料,每一份都用订书针订好,用别针别好,而且在左上角标好了序号,整整十二份之多,其中有凝聚着马老师心血和智慧的有关语文教学的文章,有马老师听课评课的手记,有对《鹿原文学》文章的评点…… 当我看到马老师对《鹿原文学》的三篇文章的圈点批阅时,我的内心更是感动不已。《秋天》、《菊花,陶渊明》短短的三篇文章,花费了马老师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呀!对于用得好的字词,马老师用上了圈点、括号标注出来,并附上诸如“这个动词用得好”、“量词也作了一番锤炼”、“ 这篇文章在修饰语的运用上下了一番功夫,好”之类的评语,就连“得”与“地”的误用与脱落,马老师都一一予以了订正。这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到的先生给他订正的讲义。马老师主张语文教学要注重字、词、句的教学,主张作文的批改要启发学生思考,要教给学生运用语言的规律。马老师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脚板底下出思想”,我想,这也许是马老师语文教学观之所以朴实无华的真正原因吧。读马老师评点的文章,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位人生的长者,对语言文字的执著,对语文教育的挚爱,对学生成长的关爱。

激动中,我打开一个小的信封,展开信笺,马老师的题词,赫然映入眼帘:

希望青少年同学们:

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语言的良好习惯,热爱祖国的语言,理解祖国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地运用祖国的语言,逐渐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将来在各行各业的劳动岗位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为母校炎陵一中《鹿原文学》刊题 

原酃中十八班学生 马清泽2008年4月

这是马老师给《鹿原文学》的题词,是给社刊读者的题词,是给广大同学的题词,是一位老校友对母校的一片深情,是一位前辈对后学者的拳拳关爱,是一位人生的长者对年轻人的鼓励和鞭策!抬头望天,阳光灿烂,天气真好!突然记起,陈黎明校长在介绍马老师时说,马老师的座右铭是:给,永远比拿好;记起张孝红书记在国旗下讲话时,谈到马老师当年获得湖南省第二届徐特立教育奖,将自己的大部分奖金捐给了小学、中学的母校和长沙市一中理科实验班……我想,作为校友,马老师是永远快乐的,我们是永远幸福的!

【后记】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给人们的都只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你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是轻松和愉快的。那时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高尔基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东篱先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罗军琳精华:罗军琳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学好语文终身受益
语文是专门教授学习语言的一门学校科目
品味语文就是品味生活
语文的作用潜移默化,如润雨无声,却使心灵丰富
文章包含积极的校园文化思想意义,有深刻的教育内涵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感谢您光临散文版面,朋友周末愉快,请晚茶!at:2010年05月14日 晚上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