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袭侯世家 (2010-5-8)
袭侯习勋者,陕西路富平人也。其先邓州习营乡人,清末其祖迁富平丹村乡。民国二年生勋,少时家贫,好读书,素有大志,尤喜范公之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句。
方是时,鹿失于野,群雄并起而逐于天下。勋求学县上,沐西学,十六岁入红党,后事民运。常游历乡间陌上,且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未尝绝于口,善鼓与呼。乡民一时称焉,未知其欲密谋举事。又尝入军营宣说教化。民国二十一年春,于甘肃路两当举兵变,事败,亡走他乡。
二十二年,窜至陕甘边,聚众以反,为游击首。后一年,啸据南粱等地,自领陕甘边知州,年少风华,专任一方,屡拒官师攻伐。
二十四年九月,祸起党争肃反,遭羁押。数月,太祖率疲敝之师远幸陕北,驻跸秦州,勋旋获释。自此,感恩太祖涕零,与人辩言:“若无太祖巡阅陕北,则其地必失,吾命亦休矣。如言陕北解太祖之奔劳,毋宁言太祖救陕北。”于是乎,唯太祖马首是瞻。明年初,起任关中州观察副使。六月,随军西征,未久,败。九月,回任关中州观察使,游击首。
二十六年七月,抗东夷之战事发,升关中军副统领,以拒东夷暴师。
三十二年,调任绥德州观察使,兼绥德军副统领。悬太祖赐字于外室壁,日日朗诵默记,深识于心,了然于胸。如有客来,欣然以手加额,朗声读之。众皆敬佩,以之为天子门生栋梁之才。叹服其精诚过人,才智敏捷,无不异之,云他日必大贵。
三十四年春,果升陕甘边军副统制。七月,官师犯,率军战于淳化爷台山,退之。八月,东夷败降。十月,升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都统。
三十六年初,擢升勋西北军节度副使。三月,官师上将军胡率十万精锐袭行在秦州。西北军势寡,遂弃守秦州,太祖奔走他乡。时西北军节度使彭,后拜太尉,一代枭雄耳,以太祖蘑菇方略,寻机歼胡。至五月初,战于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历五十日,歼胡部一万四千余。后数月,勋助友军拔陇东,取三边。声势大震,稳西北战局,太祖甚慰。
某日,其妻千里逢迎于五万军民祝捷会。勋视来妻大怒,当众叱曰:“汝来做甚,若战端十年,则吾十年定不见汝。”其妻弗恼而暗暗窃喜,有此郎君他日必富贵,心存傲焉,遂自去。左右皆深佩,有汉骠骑将军虽勇亦未可比。
自同年秋,襄助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节度使贺,平地方乱。
三十八年初,晋封西北观察使,加西北军区防御副使。十月,太祖建朝,树民主为旗,立共和为帜,山河染红,都北京,改元太祖元年。
太祖尝赞勋长于民运,一呼而万民应,可谓民运豪杰。遂加封中书舍人,签书枢密院事,西北承宣副使,权西北承宣使。其善于审时度势,心战为上,伐师次之,肃清西北兵患,功莫大焉。结交各方士林豪强,折冲樽俎。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太祖称之诸葛亦难望其项背。太祖二年九月,加吏部左侍郎。五年九月,调京师,升中书令。十一年四月,升副相,兼中书令。
十四年秋,宰执康诬其炮制传记《刘丹丹》,意指翻案反党。“用小说言事反党,大发明耳!”,太祖震怒,罢去。隔离审查,陷文字狱。太祖此语遂流传坊间。
十七年,勋上书太祖,乞骸骨。太祖恐其能于民运,弗许。遂流放洛阳一匠坊,谓之曰:改造。
十八年,文革兴起,旋遭批斗。十九年四月,几丧命,求救书于周相。言辞凄凄,悲楚殷殷。周相怜之,明年一月,送之于禁军看押,实为暗护。二十七年初,再贬窜洛阳。
二十八年九月,太祖崩。山河呜咽,亿民垂泪。
越明年,纪为二世宗元年。二年初,闻二世宗亲政,遂上书言表。自云:“廉颇虽老,尚能饭。愿老当益壮,请命君前”。数次,委身拜访上将军震。震遂为之复出而大声疾呼。又拜访胡公,叶太尉。这般人物,皆为当朝柱国,一言九鼎。胡公仁慈,称赞有加。叶太尉谋略超世,鼎力助之。二世宗遂面见之,喜,派之任广东路观察使,承宣使,加封少傅,主政一方。机不容失,时难再来。其遂秉承二世宗意旨,奋勇勿让,改革先锋,“为天子守南国门”。
二世宗四年初,兼华南军区防御副使。九月,调京师,以功擢升右仆射,拜太傅。位莅高阶,出入前呼后随;坐拥繁华,尝遍人间珍馐。然每每语人曰:“吾仍乃乡民,来自田间,勿敢忘之”。左右皆曰:“谦谦君子之风,浩浩贤者之节,可为后世楷模矣。”
十二年四月,赐勋之爵袭侯。时民有菜色。
十四年春夏之交,太学生蜂拥而起,京师震动,朝野震荡。值此存亡之秋,六月,二世宗废储君,平学乱,立沪京观察使为新君,自为太上皇。越明年,纪为三世宗元年。
三世宗三年春,太上南巡,口喻天下:“发展乃硬道理耳!”,春风神州遍吹。
八年二月,二世宗崩。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十三年五月,勋卒。子平代侯。终前,仍念范公之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句不绝于口。余音绕梁,三日不去。围者皆悲情于色,哀叹范公第二就此撒手人寰。悲曰:“痛失国之柱石,民将焉附?痛失国之鼓乐,民将何从?高风亮节,当世范公。遽然辞世,哀哉哀哉!”
袭侯子,习平是也。太祖五年生,果敢阴毅,异于常人。太祖二十一年,其一十六岁。方是时,受其父所累,应太祖昭,于万千同龄者一道赴农村广阔天地。其流放陕西路延川县乡间耕作。日不离书,乡民异之。其喟然良久,怅然太息曰:“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众乡民皆称奇,名门之后果不凡焉。二十七年,乃父稍复出,荫庇子孙,其遂入国子监就学。众乡民啧啧称奇赞之,叹其才智超群,寓先见之机。一跃遽入龙门,他人尚于广阔天地操练正酣,果将门后未可追。
后四年,时二世宗六年,学毕国子监,旋任中书省行走,兼枢密院行走。所谓将门无犬子,父英雄子好汉者是也。年少俨然文昭武彰,老成持重,京师众名门之后,无不叹服。
二世宗八年,外放河北路正阴县令。倚尚方剑,行走天下,莫敢与之争锋。一时,声名鹊起。
九年,升迁福建路厦金知州。江南富庶之地,方建功立业耳。
十二年,有军中总司衙门名伶歌者,豆蔻年华,音色婉转,誉满大江南北。然出身微,无所恃,尝叹息年长色衰焉将何往。追慕者虽多,勿乏才华横溢辈,固未称意。日久,闺蜜上司知其心思,地处京师,名门之后,俊杰何其多矣。一日,引见于平。见之,平大喜。伶人故作羞怯状,云:“年长何妨,惟爱慕其才耳!”。遂皆大欢喜,结为秦晋。同年,携新婚之喜,升宁德刺史。
三世宗元年,持节福州刺史。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铁血之腕。其能于民运,同其父,然强者风范,过乃父远矣。处内室,默言以对,出于外,喝令必行。抬手所指,幕僚惟战战兢兢。
六年,累功加封福建路观察副使。
九年,不恤公务繁杂,国子监诸侯会盟于一室。
十年,晋升福建路承宣使。
十三年五月,袭侯勋卒,子平代侯。同年,平获国子监博士衔,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己之学。格物致知,齐家治国,恭恭乎似一代雅儒。谈笑太祖,不过尔尔。同年调任浙江路观察副使,承宣使,以资栽培。未几,旋升浙江路观察使。秋,三世宗年迈精乏,传位于储君,自为太上。越明年,纪为四世宗元年。
四年秋,沪京观察使,承宣副使陈姓诸侯,自恃沪京乃国之重镇,且朝中多宰执可仗,藐视天子威仪。上怒,罢去,投之大理寺问罪。明年春,迁平任沪京观察使,以震声色。同年秋,旋调京师,升宰执。
六年春,立平太子。未几,巡阅藩属高丽,效三世宗初登大位巡高丽事,以显正朔。
兹后,历练有加,徘徊汉鼎之侧,勿需赘言。
太史公曰:袭侯勋本乡民之子,僻壤之人。学业未及中等,勇力未过庸卒。然专于心智,精于世情,附从太祖而定天下,权重过一方,位雄居枢府。落难于康孽之手,起复于二世之时。出可监军入可拜相,当为堪用,终位及列侯,荫庇子孙。虽矫情而难掩其功,可谓国之元戎。子平累之其父,然倚者亦其父。而其阴毅硬腕卓然出群,进退有据,立强者之尊,而获东宫,觊觎大位。秦鼎天下,二世而终;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为政者,当以民本,则民必拥之。若视民草芥,践踏肆意,陈王之言,尤垂华夏,则域中谁之天下究未可知也!
-全文完-
▷ 进入大岛飘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