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来到位于成都市西北郫县县城西南部的望丛祠,发现有了不小的变化。门外宽敞了许多,多了一个转盘,转盘上种了些花草,初夏时节,长得很好。更有些石柱石门,刻着一些古诗句,其中自然少不了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句子,还有李白的《 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读着读着,就产生了几分感伤。
望丛祠的大门的建筑风格不同于一般祠庙。祠门不是单开单向得大门,而是对称地开为东西二门,两门之间,直接照壁,一进门就见照壁正北三个石刻涂金得醒目的大字:“望丛祠”。
再往前走,即可见到一座庄严的大殿。匾额,对联等作品不少,中间即是望帝和丛帝二帝的坐像。墙上的照片文字告诉了我们很多知识:该祠是纪念古蜀国两位著名君主合葬的墓地和祠宇,近年来重修。望帝,名杜宇,相传于春秋时期,带领蜀族的祖先由山林迁移到平原,建都郫县,教民务农,首创按农事季节耕种的制度,使古蜀民完成了从游牧生活向农业生产的过渡。丛帝,名鳖灵,相传原为望帝之相,善于治水,据说早在李冰之前就已经开始建设都江堰水利工程了。望帝因其治水有功,效法尧舜,禅位于他。鳖灵继位后国号开明,但他以后就没有禅让了,而是传位于子孙,传到第九世时,他的后继者将古蜀国都城从郫县迁到了现在的成都。
之后,我们拜谒了二帝的陵墓,这陵墓可说是四川最古老的王陵了。望帝陵周长250米,高20来米,丛帝陵则小得多,位置也低矮一些。两陵均有一石碑,是民国八年,四川总督熊克武拨款竖立的。100来年的时间,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啊。祠内园林完全按望帝教民务农、丛帝率民治水之意,精心安排楼台亭阁、池榭拱桥,布局小巧别致。特别是池中的水是岷江活水,更为增色。临水就势建有“稻荪楼”,“听鹃楼”等楼台亭阁。一株榕树盘根错节,枝丫广展,大有独木成林的风景。不过最可看的还是墓地及周围的二百多株清代所植的古柏,郁郁苍苍,直插云霄。我站在墓前,一阵激动。也许是上了年龄的缘故吧,才明白“饮水思源”“认祖归宗”的道理。想起父母每年春节都要在堂屋祭拜祖先,想起父亲随时说出的对老家深深地眷念的话语,我终于知道了根是多么重要!一个人真的不能没有根,不能忘了老祖宗。难怪我们世世代代的人都要祭奠祖先!今天,蜀国的祖先就在这里!没有他们,何来我们?我燃起了香蜡,虔诚地叩拜,正如叩拜我那逝去的最亲爱的奶奶。
二千七百年前的西周末年,望帝杜宇在郫县建立了蜀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首都杜鹃城。现在还有泥土结构的城垣遗址。杜宇把帝位禅让给鳖灵后,就退隐西山。蜀人思念他,便把子规鸟叫做杜鹃鸟,把山上春天开的第一种红花称为杜鹃花,说那是杜宇在催促人们春耕了。这也是郫县被称为“鹃城”的由来。
每年农历端午节,郫县的很多民众都要聚集在这里举行“赛歌会”。赛歌会规模宏大,人数众多,参赛者都是普通平民,带着浓烈的乡土气息,场面热烈。倘若祖先在天有灵,定会为如今过着幸福生活的鹃城百姓而高兴的。
祖先在上,请受我一拜吧!
-全文完-
▷ 进入琴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