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换个角度看三国人物之二一盏心灯

发表于-2010年05月11日 早上9:24评论-0条

——过五关斩六将:是谁成全了关羽

曹操一番煮酒论英雄,道出了藏在刘备心底的野心。刘备顿时乱了方寸,情急之下,“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立马自告奋勇领兵去攻打河北的袁绍。在路上刘备斩杀了曹操部将车胄,从此一去不复返,铁了心和曹操彻底决裂。曹操恼羞成怒,亲自率兵追至徐州,经过小沛一场伏击战,刘备损失殆尽,仓皇之中来不及顾及妻儿家小,径自逃奔袁绍,将他们丢在下邳由关云长把守。可怜关羽势单力薄,在不知主公下落情况下死守下邳,始终对主母和少主人不离不弃。下邳破城之日,曹操使张辽劝降,关羽提出了三个要求:一,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保证二嫂皇家俸禄待遇;三,日后一旦得知刘备下落,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曹操帐下将士听闻此言皆不服气。荀彧在一旁提醒:“不可,恐有诈。”曹操却蛮有把握地说:“云长义士,必不失信。”果不其然。后来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帮助曹操力克袁绍,收复黎阳、河西等地,为曹操的开疆扩土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汉寿亭侯。但关羽很快就得知刘备已投奔袁绍。于是留下书信和封印,带领主母家小,不辞而别,投奔刘备而去。由于没有曹操通关文凭(即通行证),沿路驻守部将纷纷拦截不予放行,关羽一路连过五关斩杀六将,直至汝南与刘备会合方才平安。

“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是《三国演义》的经典篇章,也是后人津津乐道的看点。它成功塑造了关云长忠贞不二、义薄云天的英雄形象。关云长的故事经过后人上千年的传颂,光辉形象有增无减。

纵观整个故事的过程,要说关羽的英名之所以能够万世传颂,其实曹操功不可没。如果不是曹操的成全,给关羽一个成名的机会,中国历史也许会失去这位英雄。而后人在称赞关羽忠心勇武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曹操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曹操在整个事件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侠肝义胆和宽宏大度也同样值得后人称赞和借鉴——起初,关羽在下邳深陷曹操三路大军合围之时,曹操就特别交待:“不可伤及云长。”后来关羽在万般无赖之下,为了兄长家眷的安全,委曲求全投靠曹操,提出了三个条件。其实就当时的处境来看,关羽已经走投无路,根本不具有谈判的条件和基础。美其名曰谈判,用现代人眼光来看不过就是投降要面子。再来看开出的条件内容,这三条中的任何一条都极其苛刻甚至不敬。这哪里是在谈判,纯粹是自不量力漫天要价。谁能容忍一个手下败将拥有比自己还高的待遇,并且随时可以返回敌军阵营,那岂不是放虎归山自取灭亡?刘备可是曹操日后称霸中原最大的潜在劲敌,况且又背叛曹操在先,这种话换了任何人听了都足以产生杀机。但曹操爽快答应了,日后也是这样兑现的。这样的条件天底下也只怕除了曹孟德没有任何人能够接受。好一个曹孟德,真不愧一代枭雄。可见他是何等的大度和爱才。

要说曹操如此爽快地答应关羽开出的条件没有存一点私心也不可能,他原本是想通过自己日后的恩赐奖赏和关爱重用,不怕关羽不肯归顺自己。但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尽管关羽也为他英勇卖命,但只是报答他的知遇之恩,却没有丝毫的归顺之意。后来当其得知刘备下落之后还是决意而去,并成为曹操进攻江南的一支劲敌,彻底上演了一出“农夫和蛇”的故事。虽然关羽无情,但曹操还是真的有义。当得知关羽招呼不打一个就绝情而去,曹军将领纷纷替曹操打抱不平,欲杀之而后快。但曹操不允,曰:“吾昔已许之,岂可失信!彼各为其主,勿追也。”后又亲自率兵追赶关羽,为其送行,赠送黄金一盘,关羽不收,于是送锦袍一件以作纪念。“但云长恐有他变,不敢下马,用青龙刀尖挑锦袍披于身上。”曹操的部将许褚实在看不下去了说:“此人无礼太甚,何不擒之?”到后来关羽一连斩了曹操六员大将,曹操始终没有追究并派人送去通关文凭。细看这段文字,关羽简直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知好歹,恩将仇报,把曹操的好意当驴肝肺了。不知道后人在评价二位时为何如此混淆是非,厚此薄彼。借用易中天教授的话说:“只记住了关羽的情,忘记了曹操的义”。显然历史对曹操的评价是有失公正的。

通读《三国演义》发现这样的例子在曹操身上其实还不只关羽一人。在赵子龙单枪救主大闹长坂坡的时候,曹操又是爱才心切,吩咐部下:“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为此牺牲帐下名将五十余员。如果曹操当时狠心一点,不仅没有后来名扬天下的赵子龙,就连阿斗也一并解决了,说不定也就没有日后的蜀国。曹操这么做纯粹是费力不讨好,他是真的爱才如命啊!

俗话说:好心有好报。曹操的大度最终还是得到了回报,在日后兵败赤壁险走华容道的时候,是关羽放了他一马。看来关羽确是一个知恩图报有情有义的真英雄,先前是误会了他。同时我们不得不佩服曹操的远见卓识,他好像算准了日后会有这么一劫,所以不惜一切地笼络和纵容关羽,以备日后只需。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话说得一点没错。也许是历史的巧合,也许是作者故弄玄虚,但曹操的爱才之心和用人之道确实值得我们今人学习借鉴。

古人云:“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后人在回望魏晋历史时,总是抱着一种无限憧憬和向往的的眼光。那是个英雄群起人才辈出的时代。君主开明爱才,臣子忠贞勇武。君臣团结,惺惺相惜。“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的现象在这个时代不存在,只要有胆识有才能就能被人赏识,就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展现才华,建功立业。正是有了像曹操这样的开明之主,魏晋时代才涌现出了如此多的英雄豪杰,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地位。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一盏心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尘世祥人点评:

作者读史书能够抛开历史褒汉贬曹的成见,归结正史与野史的记载,提出自己的观点,实在可贵。
文章史实详实,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思维清晰,都来颇受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