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去那个高山望平川
这是一段民间花儿的第一句,接下来记得是“平川里有一朵牡丹”云云。表达的是男女互相爱慕而不能立即相聚的迫切心境,那种行云流水的腔调,委婉激昂的节律,把人间的烟火男女之事表现得极其隐约,又极其直白,这当然要专门的研究家去追溯其更深更大的意义了,暂且不说。
使人佩服的是,我们民族的语言,在一定层次上不管你是从那个角度看,都包含着一种大意境,展示的是一种大胸怀,揭示的是一种大道理,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高山仰止,仁者乐山,古来的圣贤和哲人从来对山是敬畏有加的。新皇帝坐了江山,也不忘带领文武一干人马,写了颂辞,备了牺牲,浩浩荡荡去名山封禅,以示自己的文治武功,东岳泰山就被历代的帝王封过的,至今能看到他们那时的行迹,或大气,或猥琐,当然谦虚的帝王是为数不多的,能与高山平起平坐就算谦恭到家了。当皇帝,江山、黎民都是自己的私产,天下也跟自己一姓了,还有什么不属于皇帝老人家呢?施仁政者,也就体现了封禅的初衷,暴戾无道、荒淫不堪者,则与仁大相径庭也!
古来名山僧占多。自然造就的山,何时成为名山,因何成为名山?除了上面说的有了皇帝的大肆册封这种官方行为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历代极其富有的人,觉得光阴过得盆满钵满了,余钱也多多,那时也没有股市,房地产业不发达,投资去向不是很明确,索性选一坐高山,兴几年土木,建几间屋子,供奉释迦,招徕善男信女剃度,烧香诵经,久而久之,遂成名山矣。也有一种情况则反之,那些个读了几卷经书,觉得满腹经纶,能够济世匡扶社稷的才子,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步入政坛,因而心灰意冷的;一种是建议未被当政者采纳,提升也不能天遂人愿,一己私利得不到满足,或被排挤,被打击,仕途失意,看破红尘;一种是家道中落,穷途潦倒生计无以维持,又没有足够的能力改变现状,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的;一种是命案在身,官府追捕急迫,随即躲进深山老林的;不要看这些人很边缘,很无奈,如果这样认为的话就大错特错。他们都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社会经验,随即在大山深处或大山之巅,就地取材,木也罢,石也罢,草也行,搭建起几间庵子权且奇身,因闲得无聊,就写几句一般人看不懂的文字,编造难懂晦涩的篇章,流传社会,也有把汉字变形或拆解,预测人间祸福,相信的人渐渐多起来了,这个去处就有名气,因此就有了道观。
当然,上山拉杆子插旗造反,另立山头,和政府作对,只有梁山不负其名。
现时当下,僧道同居一山的现象比比皆是,也从一个侧面体现文化交融渗透的局面,用和谐二字形容这个事情是再恰当不过的。山,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对贤与愚、高贵与卑贱着的态度是一样的,你都能使他成为名山。
智者乐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原本指流动的水,当政者害怕水淹七军的事实出现在自身,因此就以川为戒,修身律己。川和山相对,后来演绎成没有水的陆地----所谓一马平川是也。我们搁下智者为何乐水,孔老夫子对水的感叹姑且不说,单就此文题目看看,上去高山已经不容易了,为什么要望平川呢?一个“望”字,道出了其中的奥妙。你看,为何不叫看平川呢?这里就有人的欲望的问题,身处高山,留恋平川,不能忘怀,可见是多么的在意平川啊。与成语“得陇望蜀”的意思是相近的。正是这种无止境的追求,才使得当今满世界的华丽景象,使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说到底,世界是精彩的,山川是生动的,人生是短暂的。“上去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这不是很好地解释了人生的意义了吗?人就是在这样的无限追求与奋斗中,繁衍生息,上演着一幕又一幕的精彩戏剧,生旦净末丑,世世代代活跃在天地大舞台上,造就了世界的缤纷。
愿我们的天天能望见牡丹,也愿我们的生活幸福得像花儿一样,无愧天地造化之功和父母养育之恩,把短暂的人生活精彩!
-全文完-
▷ 进入不惊斋主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