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关于诗的断想古蒲

发表于-2010年05月06日 早上8:51评论-22条

诗在高处,诗在心里。没有诗的人生是苍白的。有诗的日子,陶醉其间,可以什么都不想,可以什么都不要,对于诗人来说。

——题记

新诗,也称现代诗,我的理解或观点,不是文字组合后简单的断行分节,长短句什么的,而是现实和想象的东西通过凝练的文字而富于韵律美感表现出来的文学作品,源于生活的灵感,秀于巧妙的再加工,形式较为自由,不拘一格,讲究的是诗性、诗情、诗境、诗味的语言和意识体现。

这韵律,有音韵和意韵,不能片面地强调音韵而忽视意韵,也不能单纯地着重意韵而弱化音韵,两者要协调统一的不失偏颇,相得益彰;这美感,不仅文字上的个性化,更多的是给读者留下美的享受,有画面般的,有建筑般的,有或喜或怒或哀或乐的杂陈,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官效果,由此带来的冲击力而沉醉了。

这诗性、诗情、诗境、诗味的语言和意识体现,是诗的主旨,是诗的根蒂,贯穿于诗的存在的全过程,取决于作者和读者的怦然心动、神来之悟,但不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那种,涉及到一个勤学多写和技巧把握的问题。

有人说,写作如若化妆,三等作品靠文字化妆,二等作品靠精神化妆,一等作品靠生命化妆。用心写作了,只要意思不反动,文字还通顺,不管表达了什么,都是好文章。写诗亦然。“诗出自于心”即为此理。

写出来的诗作,除了留给读者一个思想的空间外,更多的是要让读者记住作品中的一句话。换句话讲,诗作锻造出炉后,或能诵或可悟,诵之经典,悟出真理。否则就不成其为诗了,背离了诗的初衷,只能说是形而上学的。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要想写出好诗,得下番功夫,潜入灵魂的深处,捕捉短瞬即逝的玄机,挖掘人外物外的珍品,以意取胜,以质取胜,而非以文字的生僻、辞藻的华丽取胜。这就是写诗的节骨眼。

有的人写了一辈子的诗,也没写出一首像样的诗;有的人不写诗,一次偶然信笔却成就了一篇好诗。客观存在的事实,并非宣扬天赋,在诗的王国里不拒绝这样的行为,有心人有缘人总是被青睐,奉为上宾。正如水到渠也成了,因出也就必果了,但不可亵渎,不可卖弄,不可自诩,不可为写诗而写诗,“诗神”经不起胡闹折腾,坚守本真本分是写诗的规则。

及此,使我想到了一件事,出于导向,义正词严地讲讲。诗,就是自己生产的孩子,打着自己的烙印,很鲜明很独特的,最为人不耻的当属抄袭别人的作品,窃为己有的招摇过市、混淆视听、哗众取宠,也是最不够意思的,显示了本性上的不地道、不仗义,应以唾之和封杀。

我写诗,我就是诗人!哦不,诗人的称号不是作者自加己封的,而是读者褒奖的。本无炫耀的资本,唯有作品在说话。

一个真正的诗人没有自己的诗论,是缺失的。诗论,就是对诗这一文学样式的认识,有感性的、理性的,有统一的、分歧的,主要阐述个人的诗观,与同道中人交流。

诗有因人而作的,有因事而作的,有因景而作的,有因物而作的,有因时而作的,有因势而作的,个中千变万化,诗风各异,流派纷呈,古今有之,此乃诗之繁荣的根本所在。不是极力主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嘛,当下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多,引导好了,我认为并非一件坏事,或许将会是天女散花,花香宜人,风光无限。

诗品,反映了作者的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也即人品,通俗地讲,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诗。诗家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诗品有高下,要为“高”不为“下”,要始终负责任的,不吟靡靡之声,不和颓废之音,不生非份之念,不图利益之争,这尤是做人做事的法则。

文由心生,文无定法,文有众解,诗也概莫能外。

写诗,靠的是灵感,靠的是情绪,靠的是认知,没有灵感、情绪和认知是写不出诗来的。同时,要少点形式上的推敲和琢磨,多点内容上的深入与挖掘。当然,必要的修辞手段、语言技巧还得游刃有余似的把握住运用好。

袁枚《随园诗话》指出:凡作诗文者,宁如野马,不可如疲驴。因此,写诗没有什么大的条条框框,也不要拘泥什么传统的固定的模式格式,信马由缰好了,性情的就是好的,唯美的就是好的,向善的就是好的。要上层次的话,还须千锤百炼,没有经过千锤百炼总是有瑕疵的。

写诗,一般情况下只点题、说现象,很少直接去破题展开,要避画蛇添足,要有余音绕梁,给读者一个思想的空间,这也是诗本身要求的效果。

诗,应是时代的,生活的,大众的,俗雅的。写诗,不应“学究气”、“书卷味”,搞得艰深晦涩,弄得玄乎其玄,一句“你不懂”来遮丑拦羞,我认为有糟踏蹂躏之嫌。另外,不应“穿新鞋走老路”、“吃别人嚼过的馍”,而要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要有新的“火花”、新的“亮点”不断呈现。

写诗,不为宣泄个人,更多的要开化读者,让读者顿悟,使读者感同深受,但绝不是治心济世的“药方”,结论性的“药方”在读者心里掖着的,在读者手中拽着的。

写诗的诀窍在于毫不间断地读诗。读之甚笃,获益越深。读自己的作品,回味绵软悠长;读别人的作品,如饮玉液琼浆。读诗之乐不言而喻,属于自己的诗句便从心里如泉涌而来,进入读者的视线,进入情感的深处,化作打动人心的东西。

放眼天下,没有一个人是诗人,没有一个人不是诗人。诗人不高贵,诗人不相轻,诗人不神经质,诗人重情义。

因为我不是意义上的诗人,只一个爱好者的角色在进军“诗国”的路上,不乏稚嫩、不乏拟痕的作品,请别以“专攻”的心态、“专业”的水准、“专家”的尺子来评判,要知道“蹒跚学步”与“运动健将”确实存有天壤的差距,我诚挚的期望得到你的关注鼓励以及意见建议,给我信心,让我坚持。对于写诗,我是真实的真心的,宛若一个勇敢的“朝圣者”。因此,为人梯者、作嫁衣者,一定要慎重对待,多做换位思考,深究“内核”,延伸“未尽”,千万不要草率地“枪毙”其作品,给予创作积极性的致命打击,进而毁掉一个“不二法门”的文豪大家。

如果我被读者们认可,已经诗人了,不能说从此往后写的每首诗都出彩、都鳌头,肯定不乏蹩脚的,打脸的。这是客观的。值得肯定的是,于人于己而言,每写一首诗皆有灵感、情绪和认知在里面,都是特定环境下的呕心沥血之作。

黄遵宪《杂感》中“明窗敞流离,高炉爇香烟;左陈端溪砚,右列薛涛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斓斑”的观点,对写诗的人、读诗的人来说应该或多或少有所启示。

追求精品,写出佳作。这是信念,是方向,与诸位诗友共勉。

你写诗吗?你点评诗吗?期待你的争鸣你的看法。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古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理野推荐:理野
☆ 编辑点评 ☆
理野点评:

金庸大师的笔下又这样一种说法,用心学,再用心将学过的全部忘记,然后施展出来的,就是自己的境界。触类旁通,也可借鉴吧。问好作者!

文章评论共[22]个
郑佳仪-评论

先沙发坐下了........嘿嘿!at:2010年06月13日 早上8:39

古蒲-回复谢谢哦。 at:2010年06月13日 早上8:43

月下的清辉-回复和佳仪同坐,问候端午快乐 at:2010年06月13日 早上8:52

郑佳仪-评论

慢慢品哈!@at:2010年06月13日 早上8:40

古蒲-回复走马观花就可以了。 at:2010年06月13日 早上8:44

月下的清辉-评论

解析的透彻,完美,结构严谨,有理有述。at:2010年06月13日 早上8:51

古蒲-回复谢谢清辉的提读。 at:2010年06月13日 早上9:52

郑佳仪-评论

由于你的误导我不得不说起你,我爱的诗歌我总是在困难和绝望时,陷入或者,甘愿陷于你的罗网这个世界,没有一个可行的判决和诊断可以终结我们的关系越是空洞,越是虚幻才能表明一种我们精神上的特异独立姿态!at:2010年06月13日 早上8:53

郑佳仪-回复汗!怎么分不来段落来! at:2010年06月13日 早上8:54

古蒲-回复哦,这是你的诗观,受教了。难怪你的作品凸现着深邃的理性和一种超然的释放。看来还得继续向你学习。问好! at:2010年06月13日 早上9:55

西子xizi-评论

没地方坐了,古蒲,找个马扎来呗!at:2010年06月28日 早上8:38

古蒲-回复谢谢西子了。 at:2010年06月28日 早上8:42

西子xizi-评论

古蒲,你的题记说到我心里去了!正是这样!at:2010年06月28日 早上8:39

古蒲-回复谢了,谢了,花儿都谢了,人还在阁楼里赏春—— at:2010年06月28日 中午12:05

西子xizi-评论

读了第一节之后,赞同古蒲对新诗的观点!at:2010年06月28日 早上8:42

古蒲-回复谢谢—— at:2010年06月28日 中午12:08

西子xizi-评论

有说,写作如若化妆,三等作品靠文字化妆,二等作品靠精神化妆,一等作品靠生命化妆。———— 我才看到这句话,精僻at:2010年06月28日 早上8:44

古蒲-回复一家之见,贻笑大方了,看你的诗才是经典精辟—— at:2010年06月28日 中午12:07

西子xizi-评论

放眼天下,没有一个是诗人,没有一个不是诗人————说的好,如果这句子来自于作者本人,那我真该对古蒲刮目相看了!at:2010年06月28日 早上8:49

古蒲-回复刮目相看,对你而言可以,对我就有点问题了,哈哈—— at:2010年06月28日 中午12:03

西子xizi-评论

粗略地读了一遍,意犹未尽,古蒲的这篇文章旁证博引,论述精僻,见解独到而深入人心,好文,赞,受益匪浅!at:2010年06月28日 早上8:59

古蒲-回复夸张了,受啥益哦—— at:2010年06月28日 中午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