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庐山莲花洞明然

发表于-2010年05月06日 清晨7:29评论-1条

在一个春阳融融的日子里,我携友再次走进了向往已久的庐山莲花洞,去觅踪名动天下的濂溪书院旧址,去感受爱莲池伴周敦颐老先生独爱莲之一品的磊落人格魅力,去膽仰周老夫子的坦荡人生情怀。

记得去年夏天,我与谢、曹二位兄台初来莲花洞时,由于在时间上没有作出恰当合理的安排,以至于与会议的时间安排撞了车,使得那次的游历草草收场,三人皆无功而返,在內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庐山莲花洞位于匡庐北麓,浔阳(今九江市)南郊。这里峰峦叠翠,林木幽深。寺院道观掩映在翠竹绿树之下偶露红墙一角,田庐村舍有的倚涧而立,有的临壁而筑,有的隔涧相望,钻出瓦棱的炊烟袅袅地弥散开来,交织于涧的上空形成一派薄雾笼罩在山野村居之上,隔涧而鸡犬相闻,好一幅宁静雅致的山居水墨图画。溪涧深处更有悬泉飞瀑扬珠溅玉,嵯峨怪石形态万千,它们不经意地点缀在山水其间,给山注入了灵魂,给水添了毓秀。看春来山花烂漫,繁华锦绣;夏则无风自凉,沁人体魄;秋季天朗气清,枫叶流丹,火树银花;冬日则遍山铺琼砌玉,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此地堪称匡山北之佳境,不仅风光如画,让人留连而不知返。而且人文胜迹满布。它拥有好汉坡、莲花洞、龙门沟三大景区,大小景点共有一百多处。人们赞其曰:“立体山水画,天然大盆景。”这里有传说中的莲花洞,周朝刘越升仙的刘越洞,三国时期董奉留下的杏林,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卜居的濂溪书院与授名的濂溪,明代“庐山四仙”——周颠、赤脚僧、天眼尊者、徐道人修行留下的道场,清末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开凿的好汉坡山道,法国大主教樊体爱等留下的别墅、教堂遗迹。清末又修建了九江至莲花洞的江西省公路史上的第一条公路……。历史上的莲花洞曾经是儒、释、道、天主四大教派聚集的风水宝地,民间盛赞誉其曰“莲生佛地,花发洞天”。是一处难得的洞天福地,这也就是莲花洞因此而得名的由来。这里也曾经一度高官云集,在车轿频顾之间,繁华喧闹,盛极一时。

今携友来在莲花洞,但见到处以莲为名的景点真是不少。比如:莲花峰、莲池、伴莲桥、莲花瀑、白莲洞……等等,不一而足,数不胜数。很久以来,总想着来莲花洞看看,则是源于对周敦颐的千古绝响《爱莲说》的钟爱以及对濂溪书院的敬仰之情。记得上中学时,古文老师曹礼孝摇头晃脑颂读《爱莲说》一课时的那种自得陶然的神情,不知不觉中竟就感染了我,禁不住也跟着老师摇头晃脑起来。自此开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莲之品格深深影响到我的心灵,净化了我的灵魂。

我们一路溯溪而上,游过报恩寺、跨踏伴莲桥、临壁莲心涧、瞻仰白莲洞、沐浴白莲瀑,一路攀岩拾级而上,来到了号称“庐山第一瀑” 的百丈崖瀑布之下,但见银河之水天上来,瀑如白练,飞流而下,气势恢宏。瀑下有一潭,潭水清甜甘冽,掬水入喉自觉灵台清明,通体舒泰。伫立在莲花峰下仰观莲花峰,想像着当年周濂溪站在莲花峰下的神情,我不知道他是否是借助莲花峰,集采天地山川之灵气而写下了不杇名篇《爱莲说》,还是倚栏池边借水的灵性蕴育出来的《爱莲说》。总之,他这一唱就唱响了一千多年,让人们永远记住了这么一个名字还有一个短章:“周敦颐还有他的《爱莲说》”。

一念及此,我不由执友手作感慨道:“今天,我们不妨来效法古人,偿试着集采天地山川之灵气,为我所用,为我所独具,用以抚平那躁动的心灵,安放不羁的灵魂。友笑我说你别犯傻了,这岂是一时半会学得来的,又怎么能求得到的呢?我们只求不被红尘洪流所淹没,那就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

一路行来至涧底,我竟未能找到濂溪书院的旧址以及爱莲池的踪影,以至于在回来的路上有些沮丧。好在中午在竹楼酒家用餐时,竹楼主人的一番话让我完成了心愿。原来,濂溪书院的旧址以及爱莲池就在竹楼酒家的背后,涧对面的山脚下。早先的书院遗址和爱莲池不知是在何年月的山洪爆发过程中,被泥石流吞噬殆尽,早已不见了踪影。后来,有位余姓老板为了招揽生意,全力打好书院牌,在原址前挖了一口池塘并树起了一块石碑,碑上攥刻有《爱莲说》全文供后人膽仰。由此可见,这莲之一品是多么的深入人心呐?

籍此,我想告慰在天的周老先生,如若泉下有知,你这“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一观点当值得大大的商榷矣,不知您是否赞成乎?离开爱莲池,我与友一路且行且议,恋恋不舍地踏上了归途。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明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山野顽石点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莲的品格,也是做人的品格!不仅是《爱莲说》流传千古,更多的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品格流传千古!

文章评论共[1]个
山野顽石-评论

坐朋友沙发,问好朋友!at:2010年05月06日 清晨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