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烟雨中的白云山雪地梧桐

发表于-2010年05月03日 中午1:29评论-2条

白云山具有北方典型的风格,山体雄浑厚重,山势陡峭突兀。群峰林立重峦叠嶂,相互呼应逶迤连绵。山上树密林茂,旺草遍野,完整的植被保持着自然的原生态势,点缀山林的无限情趣。山脚下淇河,淅河两条河流缠绕环带,日夜奔涌不息。千年的古山,悠悠河水,一起演绎亘古悠久的自然风情。千百年来,众多名人留迹于此,在此或筑庐隐居,或访幽揽胜,或悲壮奋战。这里留下了许多传说和典故在人间传唱,丰富了白云山的文化底蕴。旖旎多姿的自然风光与凝蓄含韵的人文景观相交辉映,一同妆扮白云山的万千气象。

我的老家就在白云山脚下,每次回家探亲小住,就会远眺白云山,起伏的山峰,勾勒出优美的曲线,映衬在遥远的天边,能望到山巅的寺院,早晚还能听到晨钟暮鼓,在山野田间阡陌村落间,乐声空灵古朴悠远荡漾。家乡的人对白云上心怀虔诚示若神明。时常去山上寺院上香祈祷,求得人寿年丰合家平安。我也曾多次上山拜访,或步行或坐车,一样的寺院,相同的风景,可每一次的游览都会品出愈加浓郁的韵味,加深对她的爱恋。几日前,有幸与市作协诸位老师同游白云山,在此领略了白云山的神韵。

一风雨摇曳的山路

驱车行走在绵绵春雨中,路旁整齐的排列着挺拔的白杨。远方的村落静穆的笼罩在烟雨中,农家小院没有声响,农人们或许正沉浸在就喊逢甘雨的幸喜之中。原野沃野辽阔,梯田岸头沟壑纵横,青葱的小麦犹如无垠的绿地毯,铺盖在田野之上,点缀春天里无限的生机。来到白云山脚下,迂回弯曲的山路想九曲回肠一样蜿蜒,是通向山顶的通道。雨还在下着,,轻轻敲打着车窗,声音像佩玲叮咚摇响,和弦着人们的心情。云雾弥漫山野,朦胧了视线,更是朦胧了山野深涧。众多山峦沐浴在铺天盖地的雨雾中,有的山峰如玉柱般挺立指向苍穹,突兀挺立。有的的山峰如磐石静卧抚慰大地,厚重而巍峨??????隐约中看到山峰的轮廓,若隐若现时浮时沉楚楚动人,增加一种动态的美感。云雾像是掩面的轻纱,裹着群山的完全风韵,只是偶尔倾泻出一片风景,生动的吸引人的心情,在更多的掩盖中保留精彩,引发游人的无尽带遐想。这种半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最是欲说还休的美妙。山坡上柏树成林,挺拔的枝干,天然而成的造型舒展规范。苍翠的柏叶密密仄仄细细碎碎的生长着。成排的柏树像是道道绿色的屏障,在寂寞深山里执着挺立。多少个日出月落的日子里,扎根于荒野之中,努力的向着天空伸展枝桠,沐浴阳光雨露,遭遇风蚀雨侵,记录时光变迁,见证岁月沧桑,每个年轮的生成,无不铭刻着光阴流逝的痕迹。在山坡的间隙生长着花椒树,是人们种植的经济作物。在一次次耕耘劳作中,农人意识到给大山以青衫绿妆,也就是为自己营造一处绿荫,既美化了环境,有收获一份收入。花椒树蓬松的枝桠向四处伸展,春风里一抹新绿的轻柔浮过眼前,一种怜爱之情悠然而生。野草长的正旺,遍坡的蔓延,从不忽略任何可以生长的机会,以一种顽强的生命力,点缀原野的空间。在岩石与土壤之间,从谷底连绵到山巅,展示着苍翠绿意。几多野花正在盛情开放,怒放的花蕊,洋溢着一种山野的美。花瓣间凝结着点点雨珠,晶莹剔透宛如滴滴泪水。绛红,粉红,淡黄,层层色调调和着各种色彩,装扮山野的妩媚。路旁不时有苍岩幽石裸露,黛青色的凝重。这巍巍青石,生成于亿万年前沧海桑田造地之时,偏居荒山野郊一偶,冷眼旁观发生在此地刀耕火种,世代交替,盛世颓废,豪气悲情……这时风起了,裹着雨丝拍打着万物,路旁的树在风的呼啸之中起伏摇曳。顺着台阶走向山巅的白云寺院,踏着青苔去寻访深幽,心怀虔诚赶赴一场与千年古刹的谋面。

二烟雨氤氲着的寺院

沿着起伏崎岖的山路向上走去,苔藓布满石条路上,一道道台阶伸向大山的深处,淹没在云端浓郁处了。一路撑伞而行,雨点打在伞上像一阵韵律响过。山风裹着雨点迎面吹来,一种切肤的寒意凉遍全身。在深山老林里,伴着雨帘云雾去探寻幽寺古刹,心中别是一番情趣。可以看到了那千年屹立的寺院,在云端雾里隐隐约约的显现轮廓,庙宇的房梁屋脊,山墙屋檐,深幽的围墙,渗透着历经岁月沧桑的古朴韵味。寺院建在山巅的最高处,寺院的东面和南面是悬崖,寺院就在这边上巍然屹立。千丈的悬崖,崖顶的寺院,更显得地势险峻突兀。这山崖古庙已是沉寂了千年,见证了多少日出月落风雨晨昏,沐浴在雨侵雪裹里。伴着悠悠岁月,几经香火盛衰,却不改初衷,执着的守候着尘世间的俗人香客来此朝拜。我与这里一定有某种前尘的约定,先人埋骨与白云山的脚下,族人世代在这里繁衍,所以对白云山更是情有独钟。今日来访更是烟雨濛濛,万千思绪更似丝丝缕缕的春雨,浮想联翩,感叹复沓……

顺着石阶走向寺院,在入口处见到一个石牌坊,凌空突兀高耸入云。楹联为:“门环翠幛诸峰拱座向流泉一院清”。横联为“雕龙卷云”。当年日军狂轰山顶,山上其他建筑全被炸毁,或许是神灵保佑,独此牌坊侥幸躲过一劫,幸运的保存下来。细细的欣赏着牌坊的制作工艺,可以推断出当初的亭台楼阁何等巍然,想象得出曾经香火缭绕的盛世情景。只是后来的残砖断垣,荒芜在山风旷野间,像是在控诉着日军侵华的罪恶行径,静穆的诉说劫后重生的悲凉。现在的牌坊已被修饰加固,重新屹然耸立。牌坊尚能辨别出当年的模样,石刻入木三分,字体风韵飘逸依然。只是牌坊的石体已经泛白,这是日蚀雨淋久经沧桑留下的痕迹。石柱和横梁已有断痕,那是经历战火的历史见证。正是因为这历经千年风霜牌坊的古迹存在,才不枉访古探幽之行,听说古时候山上有12重院落,屋檐相接院落重合廊栏回环,庭院内遍植花草,树木荫天。庙前香火鼎盛,钟鸣鼓乐萦绕不断,神韵缠绕人间……只是后来在世事变迁中破旧了些,更主要是日军飞机轰炸,使其由繁华鼎盛彻底的成为废墟一片。现在的寺院是后来人修建的,善男信女们筹款集资,自发组织人力物力,按照当初的建筑规制,陆续重建庙房寺院。把心中对白云山的无限眷恋,添砖加瓦成一座座神灵宫殿。现在没有了当初的盛世浩大,只是恢复了前后3重院落。正院的正殿为“白云观”,原来为石墙石瓦建筑,近年来重建时红砖墙的现代风格。大殿的底下是一方高出地面2米的台基,周边全是石条所砌,石条经过雕刻留下道道斧凿过的倾斜的斜纹。厚重结实的红砖墙,砖缝用白灰勾缝。庭前朱红的大柱支撑着挑檐,前壁全是木制结构的门窗,窗子是古时的格子窗,两扇木门洞开着,有人香客进出穿梭。窗下描绘着花草图案,色泽艳丽层次分明栩栩如生。仰望屋顶,全为琉璃瓦铺就,流光溢彩金碧辉煌,在屋檐的顶端和飞檐出设有各种兽型造型,兽案仰首顿足神行兼备,增添寺院的古朴幽静之感。整座庙宇结构典雅,雕梁画栋彩绘生香,飞檐入云巍然壮观。

步入大殿,心怀虔诚拜谒仙姑。三位仙姑皆为敷裕双肩的双领下垂衣,结瘕跌坐在束腰莲座上。神情肃然安详。慈眉善目尤为亲切。仙姑的慈悲心肠和无边的法术,护佑了白云山脚下的万千苍生黎民。为了田亩五谷丰登,为了人丁兴旺家庭传承,为了有情男女婚嫁姻缘,人们世代相传结伴朝拜,造就了白云山的千古盛名。香客不断,烟火缭绕,鈡乐争鸣……大殿四周绘画着传说中的人物,几幅画连着看正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主要是为了宣扬忠义仁孝,劝诫人们弃恶扬善。

顺着台阶而下,来到了西园,西园是座四合院落。各处的庙宇由于建设的时间不同,显示着不同的建设风格。东屋是麦奶奶庙,传说是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此庙建设时间久远了些,全为石头结构,石头垒砌的墙为保平整,常有碎石铺垫,屋上石板铺就以做屋顶。屋内光线昏暗幽深,恍惚中可以看到彩绘的雕像。整个建筑粗拙质朴,更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西屋为太上老君庙,灰蓝的砖墙,朱红的柱子已经暗淡了颜色,老君像淡定从容仙风道骨,一袭道袍垂地,手中一把佛尘。洞察着滚滚红尘中的纷扰烦杂,测悟着人世间的世相与机缘。北殿是红砖红瓦的建筑,供奉着弥勒佛祖。常开的笑口,笑尽天下可笑之人,大肚容尽世间难容之事。可掬可敬的笑容,坦露胸怀的大度,一袭袈裟斜搭肩上赤足卧于席间。随意自然的装束,安详镇静的神情,没有红尘中的羁跘,少些尘世的繁文缛节,一种旷世大度的风范,更显得超凡脱俗仙风飘逸。

小院的庙宇建设,呈列出各个时期的不同风格。往往是筹齐一笔款项,才能建设一座庙宇,所以出现了石头垒砌的庙宇,和砖瓦垒砌的庙宇,不同风格相融共处一院的景象。处一院而览尽岁月变迁中留下的建筑痕迹,在古朴的石头庙宇中追本溯源寻古探幽,看历史沧桑留下的印记。在砖瓦庙宇间欣赏结构典雅,看绚烂的彩绘中演绎着佛教的鼎盛。在着烟雨濛濛三月里,游览白云山别有一种气氛和情趣。

东院也是一座四合院落,面积却要更加开阔些。北屋供奉着佛祖庙,文昌阁,孔庙,东屋为龙王庙,南屋为观世音庙。众多神灵共处一处,共享香火缭绕,合奏钟鸣鼓乐,齐治着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各显神通却又和谐相处。心怀坦诚,拜访各路神仙,潜心阅览各种传说典故,陶冶日益麻木的性情,清静蒙尘的心灵。不同的教义,演绎着相同的要旨:劝善戒恶,积德行善。只有常怀一颗赤子之心,圣洁之情,才能慧眼识红尘而不受俗事羁跘,才能心中永存一片净土,远离不幸与纷争……

三寺畔锦绣的花草

清风斜雨编织成漫天的雨帘,淅淅沥沥的如烟似纱般轻薄。浓浓的暮霭,弥漫于深山古寺的上空,朦胧中看景,多了一份静穆与空灵。撑一把雨伞走在碎石铺就的小路上,地上已有积水,雨打上去泛起一个个水泡。青草已是遍满角落,草瓣上沾满雨滴,闪烁着晶莹清凉的光芒。梧桐刚刚长出新芽,远望去一簇簇新绿,梧桐花早已满纸开放,一树淡紫的色彩,空中飘逸着阵阵的幽香。在回廊里轻轻踱步,脚下铺就的砖已有些陈旧。浏览着古老的建筑,彩梁画栋上绘制的图案,在已经黯淡的色彩里,访寻遗落于前朝的古香古色。踏过石条铺就的台阶,石阶已被雨水打湿一片。在台阶旁长着一颗桃树,树态婀娜多姿,绿叶青翠长满枝梢,映衬满眼的清新。那多姿的花期已经过去,枯萎的花蕊,依旧笑傲春风,却没有了人面桃花的妩媚,只是从冷风凄雨中飘落的点点花瓣里,回想着花开时的绚烂。在院中屋前廊下种植着月季花,枝桠挺拔勃发着生机,新生的叶瓣青翠欲滴,尚未完全开放的花蕾中,倾泻出点点的绛红粉红的花蕊,矜持与娇羞的花态在这深山古寺的背景下,增添了几分靓丽的色彩。这里到处林立着石碑,有从古时候留存下来的,也有现在刚刚立起来的。规制整齐的石碑上,刀凿斧刻上去各式的铭文,铭文上记录着当年发生的各类事迹。字体是各种类型,楷书笔直字整中规中矩,行书行云流水飘逸洒脱。石碑最久为唐朝时所立,石体已经风化泛白字迹模糊,需近前细观辨别。明朝嘉靖年间的石碑最多,这位荒唐皇帝,荒芜了朝政,却大修土木,造就了佛教艺术的繁荣。清康熙年间的碑文也为数不少,这都是为了歌颂太平盛世而造。现在的碑文石体青石幽幽,墨迹犹新。在碑林间畅游,瞻仰古时的真迹风韵,追忆岁月飞逝中的似水流年??????有几块碑上明显有几处锅底般大小的破损处,显然不是自然的风蚀雨侵,而是外界猛烈的撞击所致。石头细细碎碎的纹理间,隐藏着怎样一段尘封往事悲伧之歌。

四浴血的山巅和动人的传说

这是一段悲壮而充满爱国情怀的历史,多少个鲜活的生命用热血和忠诚,塑造一段可歌可泣的家乡保卫战。现在硝烟早已散去,可是在尘埃落定的今天,仍能从土里刨出许多炮片和弹壳,想象得出当年那场战斗的壮怀激烈和惨状的场面。1943年驻扎在东姚的是“李铁头”(李正清)的国民党第40军106师,这支部队有爱国情怀,纪律严明,战斗力强。那年4月日军大举进犯,“李铁头”审世度势,查看地形,发现白云山山高坡陡地势险要,具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于是派人日夜不缀抢修工事,誓与日军做殊死搏斗。22日,日军从东南面的鸡冠山和东北面对断弓岭分两路向白云山合击。“李铁头”的部队镇静自若,等日军靠近了再打,日军在山坡上未遇到阻击,便像蝗虫一样扑向山顶。当日军来到山顶前,进入射程内时,“李铁头”一声令下,枪炮齐发射向日军。战壕里庙顶上碉堡内到处都是英勇的106师战士,机枪步枪密集的火舌,带着民族的深仇大恨射向日军。手榴弹像雨点一样飞向敌营,将日军罪恶的躯体炸的粉碎。前面的日军抛尸荒野血肉横飞,后面的敌人抱头鼠窜。就这样英勇的106师在一天内反复与敌人开仗,打退了日军4次进攻,杀敌无数,大涨了抗日军民的士气。在相持了6个昼夜后,恼羞成怒丧心病狂的日军,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从安阳派来4架飞机,在东姚集与白云山轮番轰炸。全村所有房屋被毁,大火弥漫浓烟四溢,白云山巅除石牌坊幸存外,庙宇楼阁全部被毁,千年的古迹遭到浩劫,守军也牺牲大半,只是在券洞内仍保存着几十人的武装。这时人们看到“李铁头”光着上身,站在高处看着天上的飞机,轻蔑的说“黑老鸦,能屙到头上几点”,正是这种临危不惧的气概,愈站愈勇前仆后继的抗战决心和精神,人们所以称颂为“李铁头”。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从东西两面攻进了庙宇,券洞内地守军一起冲出来,在弥漫的硝烟中烈烈的火光中,枪上刺刀,用血肉之躯与日军展开肉搏战,死力争夺阵地。此时106师的战士热血已经沸腾,用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气吞山河的精神,用枪刀生命捍卫着祖国的每寸土地,谱写着悲壮的抗战史。那震天的叫喊声,响恻千山万壑,杀敌无数。106师也伤亡惨重,白云山眼看就要失守了。当时的八路军129师(师部在山西黎城县南韦泉村)得知消息,日军正集结大量兵力,企图包剿“李铁头”的部队,形势十分险恶。为了团结抗日友军,保存抗日力量,刘伯承师长派林北独立营长李润堂星夜兼程送去了亲笔信,通报情况,以便让他尽快撤离。李铁头在面临全军覆没的困境之时接到信后,迅速集结部队,从东姚集东南的马池坡冲出重围,转战到汤阴县的牛栏山一带,继续抗战。

今日伴着丝丝雨帘,在旧日的古战场上史海钩沉,看着山上残留的炮痕想象当年战场上壮怀激烈的情形,心中充满无限感慨。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我们的疆土,为了民族大义,流尽最后一滴血。我能用何种方式来表达对他们的缅怀,他们的功绩将彪炳千秋万代。

白云山历史悠久,据最早的唐代石碑上记载,唐以前白云山庙宇就已经存在,时代太久远,已无法考证。这里有太多的传说和故事在人间流传,增添了白云山的神秘气息,丰富了文化底蓄。相传周朝初年,姜子牙登台封神后,赵公明元帅的3个妹妹,云霄,琼霄,碧霄一起来到林州,遍访林州大山名川,选择安居的处所,最后分别看中了白云山,乌云山,柏尖山。白云山顶云烟缭绕雾蒸霞长,环顾四周,左有鸡冠山唱响神州,右有老虎头山震慑群峰,周围7个山头拱卫,如7龙聚首。山涧有条清冽的山泉在深山幽谷间跌宕流淌,大仙姑云霄便决定在此落脚居住。自此白云山便盛名远扬,成为人们心中朝拜的圣地。

相传三皇五帝的尧帝,为政期间清明,时常来民间巡幸狩猎。据现存的明代石碑记载“世传尧帝昔夏巡憩于此”,后人建避暑宫以示纪念。后人多为猜疑,一时弄不清真伪,近年来,东姚村一带兴修水利时,发现大量的陶片,人字纹,之子纹,网纹都有,陶片范围连绵二三里。据考证,陶片为尧帝时期的龙山文化,这说明当时已有人类在此居住,尧帝来此巡游是有可能的。

晋朝五胡后主,羌人姚苌,曾长期在此活动,并在此建立避暑行宫。东姚地名中的“姚”就取之姚苌名中的“姚”,这就是东姚地名最初的来由。

岁月千年悠悠,人世沧桑变迁。白云山里青山老林寺院庙宇,流传着多少美妙的神话传说,掩埋了多少烈士忠魂,多少年来,吸引着人们来此游览朝拜。此时的雨还在渺渺茫茫的下着,还没有消停的迹象,这一番游览,我的心已是经历一场穿越千年的经历。在每一个传说故事里温暖感动,在每处山景古迹间留恋陶醉着。千年的古山巍峨屹立不语,幽谷里的山林氤氲着烟雨,晨钟暮鼓的寺院,香火还在缭绕弥漫,这一次畅游揽胜,我的心已是陶醉的酣畅淋漓……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雪地梧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夜雨不朦胧点评:

“岁月千年悠悠,人世沧桑变迁。白云山里青山老林寺院庙宇,流传着多少美妙的神话传说,掩埋了多少烈士忠魂,多少年来,吸引着人们来此游览朝拜。”
欣赏并问好文笔功夫很棒的你,羡慕你玩得开心,游得快乐!逍遥似神仙!

文章评论共[2]个
清而-评论

哪里的呢?看着这白云山,有意思。at:2010年05月03日 晚上8:53

夜雨不朦胧-评论

问好朋友!at:2010年05月03日 晚上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