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奴性的解说我们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不管是“汉典”还是“中华字典”,不管是“名人的解释”还是“百度一下”,我们都可以得到很多精辟的观点,把“奴性”跟狗挂钩,这是某位老师的创举,某位老师的“奴性新学说”还得到了某人的赞扬,在把自己也当成狗的同时,还把某人拉下了水,一起涉足狗的行列,享受狗的奴性。
“奴性”是“一种内化为自身主动性、自觉性的意识与行为,表现为对被给予的,对自身有消极意义的事物的无原则的接受性”。
奴性必须具备三个要素,首先,奴性是在外部的强大压力下逐步形成的。其次,奴性是被动的,不是自找的。第三,奴性的接受是无条件的。
狗并不具备这三个要素,起码,狗的奴性并没有外部的强大压力来施加,它只是在物质的诱惑下逐步形成的一种惯性——也就是某位老师所说的奴性,而这位老师把狗所形成的奴性归结于外部的强大压力是没有道理的。我们可以举一个很显浅的道理,对于狗,如果你对他的压力越大,狗的反作用也就越大,狗并不通人性,只要你侵犯了它的*体,它都会反抗,离家出走这就是狗的最终选择了。不过,如果有人能够重新给它喂食,让狗又有了一个新的获得食物的居所,狗也就重新在新的环境下展现奴性了。
狗的奴性并不是“被动的,不是自找的”,而是主动的,这跟人们常说的奴性又有区别,也就是说,在“奴性是被动的”这个要素里面,狗还是不能满足这个要素的特点,主动地寻找食物,这是狗的本能,因为它需要生存和通过对食物的填充来满足生理上的乐趣,这种乐趣就像所有动物一样出自本能,完全没有“被动感”。而真正的奴性是“被动的”,“不是自找的”,在“被动的”这个字眼里面,我注意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字,那就是一个“被”字,人们对这个“被”字很反感,之所以反感,也就因为这个“被”字违反了做人的尊严,在自己的一生中,如果“被”的机会太多,那就会产生激烈的行为,这种激烈的行为是能够改变世界的,这是不是“奴性”?如果所有的人都具备了这种“奴性”,谁来改朝换代!?
狗的接受不是无条件的,而奴性的第三个要素是“接受是无条件的”,如果你需要你养的狗对你忠诚,那你就需要给它喂食,逐步地建立狗对你的依赖感,如果你缺乏了喂食这个条件,狗最终会抛弃你,也绝对不可能具备你所需要的奴性。而人对于无条件接受的事例是很多的,尽管你很反感某种“接受”,但是,在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下,你不得不违心地去“接受”,这种“接受”是很压抑的,尽管很压抑,但是为了社会的和谐和政权的稳定,人们还是愿意暂时“接受”,这种暂时的“接受”只是“奴性”的一种表面现象,它根子里并没有承认这种“奴性”的“无条件”性,条件允许,它同样会爆发,引来新一轮的改变,以满足自己的私欲。
我们在平常的用语当中,常常把“奴性”跟“狗”挂钩,“狗奴才”的话语一只引用至今,只要一说到“奴才”,马上就会有很多人联想到“狗”,因为奴才充满了“奴性”,而狗的“奴性”跟奴才的“奴性”可是有着天大的差别的,就像某位老师把自己也当成狗一样的毫无道理,你是人,是直立行走能够使用劳动工具的高等动物,怎能把自己当成狗呢?狗可不是什么好玩意,尽管它有时候很通人性,可狗毕竟是狗,狗永远也不可能变成人,除非它再也不吃屎。
-全文完-
▷ 进入黑寡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