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斤先生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网络不能承受之轻”。
这篇文章的中心在文章的后面画龙点睛,所有的论述都围绕着一个中心进行,其目的很明显,那就是要把虚幻的网络当真,把网络上的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言论都跟人的性格和品质挂钩.
半斤先生对于这篇文章的中心论述是这样的:网络不是虚拟的舞台,它是现实生活的一个真实版面。不管怎样掩饰,我们在网络上的一切行为,都暴露出个人的品质和性格,可当作窥视心灵的窗口。
为了证明这个中心思想的存在,半斤先生首先就把人们的行为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平常的生活方式,一种是网络世界的行为方式。
平常的生活方式跟网络世界的行为方式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往方式,这种交往方式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凭借在彼此之间架设和维持某种关系网以期从中吸取自身所需”……“双方最终的目的都是用最小的妥协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对于这种晦涩的哲学语言,如果我们从深层次上来分析,不管你从那个方面来议论,它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人们的交往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只是半斤先生把平常的生活方式和网络的行为方式分开来讨论。
半斤先生把这两种方式和行为分为“物质层面的利益互换”和“精神层面的相互诈取”来分析,用物质和精神的区别来说明平常的生活方式和网络世界的行为方式。
我们知道,物质和精神只是形式上的不同,而非本质上的不同,物质和精神本质上都是能量的存在形式。
半斤先生故弄玄虚,把能量的存在方式分为“平常的生活方式是为了实现物质层面的互换”跟“网络的行为方式是为了精神层面的相互诈取”两个问题来进行论证,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哲学的误区。
同样的一种存在形式,把它割裂开来讨论,这是半斤先生为了论证前面所说的“平常的生活方式”和“网络的行为方式”是互不相关的两个层面,只是在证明这两个层面的时候,都是用的同一种方式和论据,那就是“利益交换”和“相互榨取”,前者是善意的,后者是恶意的,不管善意还是恶意,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吸取自身所需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网络不是虚拟的舞台,它是现实生活的一个真实版面”。在把“平常的生活方式”和“网络的行为方式”分开以后,半斤先生又把它们结合在了一起,他的目的很明显,那就是为了证明“不管怎样掩饰,我们在网络上的一切行为,都暴露出个人的品质和性格,可当作窥视心灵的窗口”。
在推翻了自己的论据以后,再把他们结合在一起,这是哲学最巧妙的技巧,其实,前面的一大堆都是废话,只有后面的一句才是真话,让读者看的云里雾里以后,再给读者一个结论。
到底是不是像半斤先生所说的那样,网络是一个真实的版面,这句话又给我们一个误区。如果我们面对荧屏的版面,你说,是真的还是假的?不管你怎么说我都是对的,版面,我们可以解释为网页的显示,也可以说是网页所显示的内容,我可以从中选择任何的解释,而任何解释都是毫无疑问的。
在所有的过程都分析以后,那就应该回到半斤先生这篇文章的中心问题了,网络上的行为是否能够暴露个人的品质和性格?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所有的表面现象都不可能完全暴露每个人的品质和性格,尤其是网络。
这是我作出的结论,也就是跟半斤先生截然相反的结论,要论证我的这句话,我想,只要有小学水平就可以了,根本就没必要长篇大论去浪费时间。
我想请热心的读者自己去证明,我要上班了。
-全文完-
▷ 进入黑寡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