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如何理顺课内与课外阅读的关系明然

发表于-2010年04月24日 下午3:53评论-1条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总是处在一种低效高耗能的尴尬地步。探究其中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教师过分注重了课内的传授而轻视了课外阅读的知识汲取。只注重知识的灌注、消化和理解,而忽视了让学生在阅读中对知识的感知、感识和悟参的熏陶。总之一句话,就是老师没有能够走出唯教材、唯教师的死套路,不能很好地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法开创出语文教学的新局面。如何要求学生加强课外阅读,积极开阔视野,则是创新语文教学的一把快犁,才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其实,广泛的阅读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传统的宝贵经验,它的重要作用也是被无数实践所证明的。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小学阶段在145万字以上)。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已成为我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如何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对接,使学生“得于课内,益于课外”,使学生的语言得到发展,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认真思考与研究的。下面是鄙人的一丝管见,与大家商榷。

1、抓好课内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做一个独立、自主的阅读者,而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穷于应付的接受者。学生是阅读行为的主体,应该让学生直接与作品进行对话,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阅读,教师将指导的形式由直接明示转为间接暗示,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尊重学生新鲜的阅读感受,尊重学生对作品的初始反应,珍爱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具有对各种学说进行批判、质疑的精神。对作品的解读,不要去追求唯一答案。如,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学生对鲤鱼妈妈这一个角色有不同的评议。有的认为它是真的不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认为它知识狭隘;有的持不同的意见,他们从图中看出,从文中读出,认为鲤鱼妈妈是因为给自己的孩子喂食而无暇顾及小蝌蚪,它是很自私的。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感受,教师都应予以理解。

2、选择正确的阅读策略。第一要重视积累,培养语感。阅读时离不开对文学语言的品味,它不是对词语、句子等作纯语法意义上的分析,而是看遣词造句在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感情方面起了什么作用,既重在词句的艺术审美功能,而非语法功能。品味语言又不能脱离语言运用的具体场景,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所说,“提供一个开阔的富有意义的前后关系,能够极大地增强大多数的新标记的学习”,所以对词句的理解应该放在上下文中进行,而不是抽出来作孤立的分析解剖。对语言的感受主要得依靠语感能力,语感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须经长期的阅读积累,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不知不觉间实现质的飞跃,是有意积累,无意得之。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积累习惯的养成,通过课内阅读来培养学生语感。第二要重视诵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品位语言、重视积累、培养语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之一。诵读,就是熟读成诵,通过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的程度,最终烂熟于心,不期然地背诵出来。俗语有“熟读唐诗八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些诗歌、儿歌、佳句很需要这种学习方式。在多读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3、指导学生阅读文章,首先要求读懂,然后学会运用,并且能够创新。所谓读懂,包含三个层次:一是要明白“写了什么”(内容)。这是一般的、基本的、也是最起码的要求。二是要明白“怎么写的”(形式)。就是侧重于方法和技巧的训练。三是要明白“为什么这样写”(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第二、三个层次是阅读理解的深层次问题,是由认识阅读到认知阅读的升华。它不仅可以加强作品思想和语言艺术的熏陶作用,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水平,还可以为写作提供有益的借鉴。阅读创新通常以运用的方式表现出来,即由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引申激发,亦即创造出新认识,新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是阅读活动的延伸和发展,是最活跃、最有光彩、最能显示阅读效果的境界。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切切实实地进行阅读教学,提供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以上的这些粗浅认识,是我作为抛砖而引玉来的,希望能与同仁们一起积极地参与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目的。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明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诗香雪柔点评:

课内与课外阅读应该互相结合相互补充,才能相得益彰,轻重主次要权衡好,才能提高综合素养。作者关于阅读的意见很是宝贵,值得借鉴和学习。

文章评论共[1]个
明然-评论

谢谢诗雪老师点评at:2010年04月24日 下午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