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题记
一
泰戈尔说:“让生者有那不朽的爱,让死者有那不朽的名。”其实,人若已去,那身后之名朽不朽都无所谓了,毕竟能不朽者少矣;倒是这生者的爱必须得不朽,这是人类得以存在和延续的根本。
二
“没站起来,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闭上眼睛,想到那些坚强的人,还有那些去了另一个天堂的人,泪水在眼中,快流出来了,但还是忍住了,因为那些人在路上一定想看到我们能坚强的送别他们;逝者已去,生者还要坚强的活着!”人在灾难发生时,最担心的不是痛哭,而是不哭。人知道流泪,证明良心的尚在;而让情绪释放,才能真正地接纳,真正的接纳才能真正成长!——人的眼泪是人心开始复苏起点——敢于脆弱,才会敢于坚强,敢于哭泣,才会敢于雄起!
三
贝多芬说:“不知道死的人真是可怜虫!”生活在“水旱不忧”的浏阳,是无法真正感受到大生大死的滋味!
可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写文字的中国人,遇到这种情形,心中无法不为他们感到难过。今天上午我们学校举行升降旗默哀仪式,地上静的连掉根针都听得见。为死难者哀悼,这是对死者的哀悼,这是对生者的警告,这是生命对于生命的致敬。我们内心的善良和正气多一点,邪恶的东西就会少一些;地球的环境向好的方面发展一点,来自自然的惩罚就会减低一些。如果我们有一种“死去的人都不是外人,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甚至是我们自己”的思想,我们视野里看到的悲伤就会是自己的悲伤,看到饥寒就会是自己的饥寒,那么,我们还能够面对灾难无动于衷吗?还会漠视生命吗?
四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其实,未知死,又如何知生?可是我们的国人对死的确是有着漠然的表现。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不是矿难的开始,也不是结束。地震是天灾,或是无可避免,矿难主要则是人祸——一味地追求金钱而无视生命的可贵,那么矿难死去的就不会是生命,而是灵魂!
老天赠给了我们每个人两件珍贵的礼物:一个是出生日,一个是死亡日。所以王羲之在《兰亭集序》感叹“死生亦大矣”!因为“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因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可惜的是我们“今之视今”都没有一丁点感悟和改变,我老虎就总以为这便是中国人心不古的缘由,这更是中国要根除人为事故难度以及这个难度所引发的宽度和长度的缘由了!
五
“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国务院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震救灾工作的总体要求,紧紧依靠和配合地方政府,按照所在地党委的统一部署,有序有效地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这是大多数政府在灾难后经常性发出的号召。这当然很有必要。德旺告诉记者:“现在,钱对于我来说,没什么用,应该把它拿出来做慈善,去帮助别人。”这当然也很动人。充斥泪水味道的赈灾节目、募捐义演,聚焦这些特殊的人群——他们用名气和行动为灾区搭起一座希望的桥梁。这当然也很感人。但人毕竟已逝,这些对于他们来说都苍白无义了。他们活着的时候饱受房价、医疗、教育“三座大山”的压抑,而我们却无动于衷,那么今天的逝去未必不是一种解脱。
普鲁斯特在《追忆逝水年华》中写道:“即便与某个生活片断有关的那个人已经毁灭,那个取自于这个人并且刺激了另一个人的心灵的片断依然会存在下去。”会吗?这不会是我浏阳老虎一人的期待!
六
目前,中国的保险赔付占巨灾损失的比例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因巨灾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706亿美元,最后保险业赔付了276亿美元,占经济损失的39%。相比之下,四川汶川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是8451亿元,而仅获得来自保险业的赔付18.06亿元,占比不到0.3%。可据数据分析,中国大陆平均每年发生5级以上地震20次,6级以上地震4次,7级以上平均3年两次。既然这样,为何不建立重大灾害保险制度呢?我老虎不是反对捐款,只是觉得就目前中国的面貌,很多东西还是有制度好——寄望道德的捐款远不如倚仗重大灾害保险制度的好!
阮籍说:“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恐惧是生前的,魂魄是虚无的。有重大灾害保险制度至少可以让我们的国人少一点点的恐惧。
七
2010年03月09日03:15京华时报有《中国地震局:我国大陆暂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这样的标题文字。不知道而不说,善良的国人不会怪你无知,而用无知来麻痹或蒙蔽国人,用陈凯歌的话说就是“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中国向来的做法就是在灾难来后发命令发命令,捐款的捐款,救助的救助——忙得一塌糊涂。我们为什么不建立应对措施,完善相关立法呢?重大自然灾害保障规范管理,政府和商业保险机构在重大自然灾害制度中的职能和角色定位的明确,这难道不是我们更应该做的吗?偌大的中国,灾难是经常的,应该有长效的机制来保障。
中国象征诗派创始人李金发曾有这样的诗句:“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有长效的机制来保障,才能真正含笑九泉。
八
“大苦不苦,以苦为荣;大乐不乐,以乐怡情;大悲不悲,以悲励志;大伤不伤,以伤疗伤;大爱不爱,无爱不在。只有如此才足以顶天立地,安身立命,从容豁达,自豪行走无悔人生,无伤一物,无伤一心,无伤一时,无伤一地。那么光明达致,磊落人生,潇洒神圣,自如圆满,无愧星辰,无愧日月,无愧碧空,无愧沃土,不在别处,就在脚下。”
这是文友“琉璃的世界”的一段感悟。我无语。
九
回到题记。我老虎只觉得第一个条件我们民族已经而且是早已经具备,只是第二个条件仿佛太空的行星可望不可即。连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所言“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的“希望”都看不到;那即便是有“真的猛士”,也无法“将更奋然而前行”。
十
回到标题。老实说,默哀的时候我也想不了这么多。因为想了也白想。
-全文完-
▷ 进入浏阳老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