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飘香的日子
如今生活真是变化很大,交通全面提速、食物保鲜技术发达,市面上一年不分四季,到处是瓜果飘香。
说道南方生产的芒果,在我们内地的超市、果摊处处可见,已入寻常百姓家,没有多少的神奇了,可是在很久以前,她是一种价值很昂贵的水果,有一种神秘的光环把她周身包裹。
记得小时候,在一个我们并不感到很特别的日子,忽然大街小巷被锣鼓声、鞭炮响快要挤爆,我们赶紧涌上街头,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
因为当时正值文革期间,我们的平静生活经常会被锣鼓鞭炮打破,本没有什么惊奇。且对于喧闹,也正迎合了我们青少年特有的好动心理。
但这次的热情,来的非同寻常,高涨的锣鼓声昭示着有重大事件发生。
原来,这次街头欢庆是有着极其深远的政治意义的,伟大领袖把外国友人赠送给他的芒果转赠给了首都产业工人,一张红色“号外”,把消息传遍天下。于是,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掀起了一股庆祝的热潮。
首都传喜讯,各地迎佳音。
伟大领袖给工人送水果,体现了对人民的关怀,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是在大搞个人崇拜的年代,可不得了,别有用心的人硬是把它演变成了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举国同庆。
各地宣传高[chao]一轮接着一轮,此起彼伏,把全国人民的心高高吊起。不同人的内心,被突然横空出世的芒果搅的七上八下。说起来应该只能算是一种比较寻常的热带、或者亚热带水果的她,因为此时内地还不见踪影,绝大多数国人,尚不知其名,更不解其味,如今又被人为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很快,在特殊的年代,就在虔诚的老百姓心里,一种平凡的热带水果,上升成为一种象征,一种图腾,成了一道只能摆放在祭坛上的供品。
后来许多商家以她的形象竞相注册商标,将芒果作为产品促销的招牌,皆源于她冲天的号召力。
因此,和当时全国的小朋友一样,对芒果的向往深深被植进了我童年很稚嫩的心田。
六十年代后期,中国的经济还没有走出低谷,水果还不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必备,更甭说产地远在海角天涯的芒果,在人们心中的渴望,是何等的遥不可及。
也许是我经常挂在嘴边的缘故,不久的一天,母亲给我拿来一小袋干果,告诉我这是芒果干,让我品尝,解我馋劲。于是我开心的品尝了。至今还记得,它有一点酸甜,还有点不知其味的另类感觉,虽然我没有吃出特别甜美的味道,但我一时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儿童。
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人近中年,母亲也两鬓斑白,从工作岗位退下来,被她原来的一个同事邀去南海打工,仍干她的老本行,从事基建审计。
时值九十年代的初期,虽然此时的中国,已经开始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生活境遇得到极大改善,但包括芒果在内的中外热带水果,还没有进入到内地的市场,而作为曾被我牵挂过的芒果,还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圣人之物”,于是母亲每次回来探亲的时候,都要大包小包,带回好多的新鲜芒果,满足我们的口感,化解我们的期待。且带回的芒果品种多样,让我们全家人大快朵颐,饱餐一顿,享受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快乐。
老人家一连几次往家里背芒果,从海南到合肥,一路沉甸甸的,来之不易。
我用心去感受芒果的甜美,却掂量不出母爱的厚重,在化为一种物质后的份量,她老人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忘记子女当年常流露出口风的夙愿。
光阴似箭,又是十年穿梭而过。
随着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改善,水果保鲜技术的不断提高,现在的芒果已是普通佳果,不仅大城市有之,小地方也随处可见,且花色品种很多,国内出产的海南芒果、两广芒果,还有进口的吕宋芒、越南芒,人人皆可购之、嚼之,可以随心所欲,大饱口福,人们对芒果的景仰已经下降到等闲视之的程度,但母亲对子女的关爱,我永远都感到是那么的鲜活、实实在在。
每在芒果大量上市的日子里,很自然,都让我想到了几年前猝然离我们而去的母亲,她的情和爱,就像这充满浓郁芬芳的芒果,愈久弥香。
-全文完-
▷ 进入六零生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