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务院发布公告,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看到这则消息,那个发誓不再掉泪的女孩又一次打破承诺,泪珠若雨滴般掉下,心再也无法平静。
关于汶川地震的一则则感人的消息是从广播里听到的,那时宿舍里唯一的通讯就是耳麦。每日放学后默默守候在耳麦旁,关注着那里的一切动向,为他们的幸存喜极而泣,为他们的悲剧默默祈福。所有的一切恍若昨夕,时空里划过的鸣笛依然在耳畔回荡。玉树又一次走进了自己的视野,再一次演绎了天灾无情,人间有爱的剧目。
当浏览新华网最新消息时,高达4厘米的积雪再一次揪紧自己的心,尽管公安交通部门加大疏导指挥力度,但局部公路段的冰冻无疑为救援工作增加了难度。一道道难题检测着我们与自然力量的对比,考验着民族的毅力与凝核力。隔着玻璃,听着淅淅沥沥的春雨,却没有先前梧桐听雨、芭蕉听雨、枯荷听雨、漏间听雨、竹风听雨、夜船听雨、池荷听雨、隔窗听雨、小楼听雨、棋边听雨、对烛听雨……的雅兴,独自一人枯坐于屏幕之前,不似蒋捷听雨时的心情,却有几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感慨。也不似季老听雨时天降甘露的兴奋,此刻只希望这样的雨雪天气早日放晴,大颗大颗的雨点落在屋檐上,汇成一串串雨帘,顺檐而下,滴在石阶上,叮咚作响,敲打着杂乱的心。
曾几何时,这样的烟雨霏霏是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意境,总会情不自禁地流连其间,沏上一杯钟情的普洱,摊开珍藏的书籍,陶然自若地沉浸在清新淡雅的幽境里,时而侧听密洒疏梧,时而静听频打绿窗,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忘乎所以地醉在自然的乐章中。
今夜,面对如此美的至情一境,却无暇欣赏。不再为那婉约的柔肠而悲,不再为那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儿女情怀而迷离。雨夜檐声依旧,而玉树听雨的人却不知在何方。
画面上一所所帐篷学校里映现着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写满了春天的希望。看到四川省绵阳市的“完美春天”志愿者队伍与小朋友们嬉戏打闹的场面,释然地浅浅一笑,抑郁的心忽而透过一缕阳光, 所谓的幸福就是这么简单而纯粹,与金钱无关,与名利无关,那是爱的奉献与给予。恍惚间自己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分子,快乐着他们的快乐。
听到小罗菁那句“妈妈做饭要生火,我帮妈妈锯木头。”,泪又一次不争气地掉下来。仅仅几岁的小女孩在瞬间长大了,木头在胖嘟嘟的小手里上下移动,情态可掬。这就是灾难所给予我们的恩赐,爱在不经意间传染。此刻竟傻傻地想,是不是我们应该感谢它呢?一块的塑料,几根木棍,简易的家,装满了幸福,死而复生的星星之火蔓延成燎原之火,爱的纽带将一家人仅仅系在一起。
“只要人在,还能重新再来。”这是发自肺腑的感言,这是生死抉择间金子般的遗言。安逸国度里的我们总在抱怨生活的不公,抱怨命运的参差不齐,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将自己沦为了房奴,抑或车奴,似乎拥有了这一切才算是真正的幸福。殊不知我们在追求的同时,却忽略了最真的情。原以为五星级酒店是最高的物质享受,豪华的轿车是最好的荣耀,酒桌上的醉生梦死是生命最美的归宿,而此刻废墟旁简易的帐篷却湿润了我们的眼睛。
数千被掩埋的生命在等待,出征号角再次吹响。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与死神展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生死竞速,从废墟下托起一个个生命的希望。生命在延续,在充实,在竞跑,在接力,在冲刺……全新地诠释者生命在于运动的深刻内涵。
一幅图片上,一个头发蓬乱发灰,分不清模样的人坐在废墟旁,依稀可见干裂发紫的嘴唇。难以想象那是连长级别的人物,33个小时,是在怎样一分一秒焦急地等待中煎熬。为了玉树,为了生命!这样夜以继日地奋斗在一线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不懈的坚持,奋力的营救,用一颗颗滚烫的心温暖着废墟下潮湿的心,写下了一个个命的奇迹。《在那遥远的地方》中那句“缺氧不缺精神”恰到好处地写意了此情此景,闪烁着人间大爱的感人光辉,稍纵即逝的每一个细节临摹着人性的本能与伟大。
夜阑人静,窗外雨声依旧,若生命的脉搏跳跃着,铿锵有力地掷地声回应着,丝丝扣入感性的心弦。又若轻柔的催眠曲带人进入梦的深处。今宵雨潇潇,那颗善感的心,不再只是“绿肥红瘦”哀怨的闺情。单曲重奏飘满小屋的每个角落,“生死不离,我数秒等你的消息,相信生命不息,与你祈祷一起呼吸,我看不到你却牵挂在心里,你的目光是我全部的意义,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生命是命题……”夹杂着雨声跳跃的音符,穿越千山万水,抵达玉树,用拙笔谱写着一曲曲爱的赞歌,飞舞的指尖流过生命的涌动。
-全文完-
▷ 进入澌涵毓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