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已经离职的一位经理临走前曾经说过一句话:*贵是大奸臣,*方是二奸臣,这是老板在酒后当着全体经理层的人员说出来的,我无意去评说谁是奸臣谁是忠臣,只是由此让我想起中国历史上许多忠臣和奸臣的故事,可以肯定的是每一个人在公开场合都喜欢标榜自己是忠臣,扮演忠臣的角色,可翻开历史你才发现忠臣其实一点都不好当,严于律己、清正廉明、生活清贫、不尽情理、责人先责已、不顾死生执着坚持、呕心沥血赤胆忠心,每一个忠臣的故事都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史诗,现实生活中的忠臣往往都是行事艰辛,不是遭到奸臣的排挤就是因触怒昏君被谪贬,位高者为维护公理正义身首异处,爵低者位卑未敢忘忧国,为黎民百姓敢斗权贵申张正义,自古忠臣不怕死换来了今日中华民族的浩气长存。忠臣们吃得简单穿得朴素住得简陋,为了国家民族的大义,为了大众集体的利益,不求名不求利,大公无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何曾去考虑过个人的得失,亲朋的利益?甚至为了正人先正已,对自己的亲人更加苛严,忠臣人人敬重,是因为做忠臣实在不容易,受排挤不得志是家常便饭,遭流放受牢狱之灾随处可见,含冤而死的不在少数,更多的是死后召雪,身前平反的已是难得,能平安无事寿终正寝的又有几人?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奸臣往往高官厚禄、锦衣玉食享尽荣华富贵,最后的没落大多在年老失宠后,可以说是福久祸短。忠臣在名誉上得到了肯定,在物质生活上却遭遇了种种不公,人们内心崇拜忠臣,可忠臣的难做在现实中让不少人选择做奸臣,毕竟人生百年活得更好才是我们更加实际的选择,这也许是几千年来奸臣层出不穷的原因之一,历史上隋炀帝在极尽淫乐之后就算有人割了大好头颅也无遗憾了,路易十六就说得更加露骨了:“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直接地道出了现实享乐者的内心世界。
我们不妨来仔细分析一下,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奸臣更加容易获得青睐,首先得承认奸臣小人都是聪明人,有过人的地方,比如他们更加谙熟讨人欢心之道,正因为厚黑心理,他们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研究主子的喜好上,而不是用心去做实事,所以一般做实事的在现实社会中更加容易吃亏,忠心耿耿地用心去做事,还不如那些逢迎拍马之辈。他们更多地是在把主子想做而又不好启齿的事提出来或者悄悄地做了,设身处地想一下,假如你是主子,你会不喜欢这样的人吗?秦桧正是看中了高宗不愿收复中原而是愿意偏安一隅的心理,才会在朱仙镇大捷时召回岳飞,与其说是秦桧杀的岳飞还不如是高宗想杀岳飞又不愿担当骂名,秦桧不过是参透了高宗的心思,替高宗杀了岳飞而已,秦桧替主子背了黑锅换来了一生富贵两代丞相千古骂名,纵然遗臭万年,那也是身后事,毕竟秦桧一生的荣华富贵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为了这实实在在的物质享受去承担虚空的骂名,还是有人愿意去做的。
一般奸臣都是要牺牲尊严的,整天要象狗一样随饲主子左右,为讨好主子的欢心,易牙杀子献烹,竖刁阉割饲主,开方忘祖媚君,他们大多数人都牺牲了别人不愿牺牲的东西,所以他们获得了别人无法得到的宠信,正因为如此,一旦背朝主子的时候,他们大多数都会变本加厉地在别人身上夺回来,人们所以憎恨奸臣,就是因为他们把在主子面前失去的尊严加倍地施暴于人,主子只得罪了几个死心塌地的奴才,而奸臣却反过来得罪了几十倍、几百倍的人,结果是老百姓只恨奸臣不恨君王,甚至把除奸的希望寄托在他们的主子身上,想想那些无辜的忠厚百姓,你会发现我们的人民其实是那么的纯朴和无助,平安是福,风平浪静地生活就是他们一生的企求。从这个层面上讲,主子的个人私欲是滋生奸臣的土壤,奸臣的腐败是民众苦难的来源,奸臣们通过巧取豪夺不劳而获,把原本应该分配给任劳任怨的正常工作者的利益被他们夺取了,或者分配给了奸臣自己的利益邦派,这样做事的不如哄人的,心理的不平衡是人们憎恨奸臣的内在原因之一。
那么主人知道这些吗?我想应该是知道这些道理的,齐桓公早期的时候也用易牙、竖刁、开方,予以富贵不予权力,奸臣就不能为祸。人一旦在大富或大贵之后,从心理层面上讲就有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更加喜欢别人肯定自己的成就,对自己歌功颂德,所以一般太平盛世文人的风格就会出现浮躁现象,追求词藻华丽,理想主义的华而不实到处流行,这也是太平盛世很少会出现有影响的文学家的原因之一。正因为有心理层面的个人崇拜需求,奸臣才有了市场,别人不愿不想不能做的事有人做了,主子自然会在心情愉悦的时候打赏他们,正是这种关系让奸臣在主子面前日益得宠,主子对奸臣的依赖也日渐严重,刚开始齐桓公还能识大体,当然这与管仲的存在有很大的关系,一旦天然的屏障扫除了,二次得宠的易牙等人已经不再是金银财宝所能满足的了,私欲的膨胀让奸臣从利的需求转向对权力的索求,于是乎排斥异己、拉帮结派、结党营私,臭味相投的奸臣群体日益庞大,相互勾结、相互庇护、利益共享,巨大的关系网正是鱼肉百姓的机器,在别人面前做狗获得的权力和金钱反过来让别人在他们面前做狗,这就是奸臣的循环。而根据财富守恒定律,一个人的财富增加必然是其他人财富减少的结果,奸臣所获取的利益和尊严必然是广大平民百姓所失去的,自古正邪不两立正是这个道理。忠臣就是为那些被剥夺了利益和尊严的人出头的人,所以忠臣是被人尊敬的。不过更多的时候忠臣是吃力不讨好的,由于各自为战敌我力量悬殊,往往是以卵击石,这样忠臣的悲惨下场就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所以有人缘,只不过受益者人数众多记得他们的人更多而已,从实力和地位上来讲,忠臣是绝对不占优势的。
与忠臣和奸臣一起出现的还有昏君和暴君,一般来讲明君时代奸臣是另类,不能为害一方,所以信任管仲的齐桓公太平无事,明君只是让左派和右派互相牵制,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引起腐败和影响自己的统治地位,但谁是谁非明君其实心理清楚得很。昏君则是不能明辨忠奸的,所以奸臣得势忠臣受辱,一旦昏君不昏了,奸臣的日子也就到头了,毕竟昏君的江山是千千万万的忠臣托起的,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有时候牺牲几个奴才是不足为惜的,这是奸臣当世受报的,更多的是下一代君王为了自己统治集团的利益纠正前任的错误,其惩处奸臣还是从自己的大利益出发的,这是多数奸臣能长期享受荣华富贵的原因。暴君时代无公理正义,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忠臣更加无说话的份,奸臣得宠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除忠奸水火不相容外还存在一个中间路线,那就是中庸之道,国人喜欢做和事佬,两边都不得罪,中庸之道就如同打太极,顺势而为顺水推舟,既不左也不右,不象忠奸那样泾渭分明,因此他们也同样拥有相当大的市场。有个关于中庸之道的经典例子,说是有个人想在屋顶开个天窗,长老不同意,于是乎他便提出来要把整个屋顶全部拆掉,这下长老马上来与他讲和,说你只开个天窗行不?这就是中庸的魅力所在。中庸者既不为恶过甚,也不忠正刚直不弯,只图社会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其实老百姓们不正是追求安定的生活吗?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我们说忠道奸,现实中忠奸却都输于了中庸之道,其实忠奸都是针对君王而言的,都是臣民的角色,如今我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变,人民群众当家做了主人,政府官员成了人民的公仆,如果要说忠,也只是对国家民族利益的忠,对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对集体利益的忠,反对以任何形式鲸吞上述利益主体的行为,反对公共利益私有化,这是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忠诚。我们现在反腐败走的是温和的中庸之道,将来我们必将通过完善的法制化建设来保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占。民主、自由、平等的国度已经没有了君臣,任何牺牲大利益满足自己的小利益,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进步的人,必将的历史的潮流中受到人民的审判。
2010-4-18
-全文完-
▷ 进入独客主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