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死者长已矣琴啸

发表于-2010年04月18日 早上9:56评论-3条

朋友发来一张照片,是在安徽天柱山拍的。白雪皑皑,一棵松树完全为雪所盖,那么圣洁,美得动人魂魄。传说中的玉树琼枝一定就是这样的了。玉树,多美的名字啊,让你对它充满了向往。可惜遗憾的是,4月14日的凌晨一场7.1级的地震突然来临,把美丽的青海玉树变成了可怕的地狱。到17日下午,已有1484人遇难。当然,这个数字一定还会上升。

高原上,一群遇难者被集体火化,一群身着红色僧服的僧人们在为亡灵念经超度。他们默默祈祷这些不幸的人能在天堂得以安息。这是天灾,人是无可奈何的。晚上电影频道再次播出了反映汶川地震的电影《惊天动地》,看得我泪流不止。在这场地震之前,地震于我而言只是地理课上老师讲到的一个词语,无论在报纸上还是从别人那里见到或听到多少次这个词语,它也只是个词语。可是亲身经历以后,就完全不同了。我深深感到了大自然狂暴时的可怕力量。将近10万人啊,瞬间就没了。灾区幸存下来的人们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援助,他们的生活甚至比原来还过得好得多。这就更让人感叹死者的不幸了,特别是在那些白发人还健在,而黑发人已去的的家庭里。

《道德经》50章中说: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意思是: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终入于地而死。长寿的有三分之一;短命而亡的有三分之一;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一些,却自己走向死亡的也占三分之一。由此可见,要想活得长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根本就不知道死神会在哪一刻突然降临。所以,大多数人会对死亡感到害怕。不怕死的往往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然而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并不忌讳谈论死亡。孔子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的“舍生而取义者也”都体现了儒家对有意义的死亡有着独特的认可甚至崇拜。彝族人每逢一些节气的时候,就会举行盛大的庆典,来提醒人们注意死去归祖的灵魂。日本人的切腹自杀是一种很极端的死亡崇拜的仪式。埃及人则用木乃伊赋予了死亡以不朽的意义。各国的人们似乎都相信灵魂的存在,而且坚信灵魂是可以感知我们的。于是电影《人鬼情未了》才会看得人潸然泪下。

每逢过年过节给祖先烧香的时候,母亲总会摆上酒肉水果,总是会说上一大堆的话。以前我还嘲笑她的无知,觉得她是迷信。现在是科学时代,鬼神何在?然而后来我渐渐明白了,那就是一种精神依托。你的理智告诉你亲人永远都不会和你在一起了,但你的感情却告诉你他在精神上与你永远同在。所以你愿意和他说话,你相信他一定就在身边看着你,你相信他什么都知道。特别是对于无辜而亡着者,活着的人们更是充满了惋惜和歉疚。那么我们更希望逝者在天之灵得以安息。

韩愈写过一篇《祭十二郎文》,悼念他那不幸早亡的侄子。每次读到“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这几句时,我都忍不住落泪。太伤心了,太伤心了。

前年“5.12”地震时,我家客厅墙壁顶端有一段墙面剥落的痕迹,波浪形,还挺有美感的。我一直坚持不修补,就那么留着,作为纪念。它会时时提醒我,地震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灾难。死者长已矣。活着的人,一定要倍加珍惜生命。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琴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风里桐花香点评:

玉树成殇,苍天落泪!死者已矣,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在为遇难的同胞哀悼之余,更应该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快乐认真的过好每一天。很感人的文章,欣赏了。

文章评论共[3]个
风里桐花香-评论

有一个地名,叫玉树,有一种情怀,叫珍惜!为灾区的同胞祈祷,愿灾难永远远离,愿人们永远安乐!问好作者,祝快乐!at:2010年04月18日 上午10:09

诗香雪柔-评论

愿死去的同胞在天堂得到上帝的恩惠,为他们祈福!问候O(∩_∩)O~~at:2010年04月18日 中午12:57

半斤-评论

愿逝者安息!at:2010年04月18日 晚上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