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一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理论家,更是一位独领风骚的爱国诗人。中国是诗词的国度。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粹”之一,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开始读诗与写诗,直到年老多病卧床之时,仍然是耕耘不止,奋斗不息。毛泽东对古诗词的热爱,从而奠定了其思想中深刻的民族文化渊源,透露了他的诗人风采。
毛泽东一生涉猎古典诗词的范围颇广。《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南北朝,唐诗宋词等历代精品,都是乐此不疲,孜孜不倦地阅读。1913年,他在湖南省师范专科学校预科学习时,就手抄了屈原的《楚辞》和《九歌》。《离骚》是我国古代一篇杰出的浪漫主义爱国诗篇,从而,反应了毛泽东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对于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
唐诗中,毛泽东最喜欢的是“李白”的诗。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放荡不羁,不受约束的个性,傲视权贵的心态和文采飞扬,豪放激情的诗作,毛泽东最为欣赏。除此之外,毛泽东对于初唐四杰中王勃的诗文评价很高,认为王勃是“高才博学”,文章“光昌流丽”。
宋词里,毛泽东推崇苏东坡,辛弃疾,陆游等爱国主义诗人。苏东坡的词作气势宏伟,豪迈奔放,以诗入词,推陈出新,开辟了一代新的风格,而辛弃疾,陆游等,继承了苏东坡的“词风”,增添了爱国主义情感,热情奔放,潇洒自如的艺术魅力。
毛泽东阅读古典诗词,不仅勤奋努力,刻苦专研,圈点批注,而且十分注重实际考证。例如,他在阅读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儿童相见不相识”一句,就有这样的批注:“儿童”应当是指作者的孙辈以及乡亲们的孙辈。因此,许多优秀的诗词,毛泽东都能够全文诵读,扎根于心底。
1957年3月,毛泽东乘专机经过镇江上空时,即兴挥毫,书写了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并且,向陪同人员解释了这首词的意义和典故。
毛泽东对于古典诗词的热爱,主要表现在他对创作诗词的兴趣盎然,每有感触就迫不及待地挥笔而就。1910年,他正值风华正茂,为了求学,追求进步思想,写了《七绝--呈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诗创作于中国辛亥革命之前,反映了毛泽东关心国家命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目睹了民不聊生,国家衰败的社会现实,抒发了作者豪情壮志的铮铮誓言,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为了革命事业,他毅然辞别了爱妻杨开慧,赠词《贺新郎--别友》一首表心机,情深意切!长征途中,路过六盘山,即兴创作了《清平乐--六盘山》:“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表现了诗人对中国革命前途充满了必胜信念,乐观主义的情怀。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了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伟大的长征,胜利到达了陕北抗日革命根据地,12月27日,毛泽东在陕北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当前中国革命形势深刻分析,决策了东渡黄河的战略计划。1936年2月,毛泽东亲自率领红军两个师团主力先后成功渡河,抵达抗日华北前线对日作战。途经陕北清涧县袁家沟时,恰逢大雪纷飞。毛泽东面对壮丽河山,联系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激情满怀地创作了千古绝唱《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首诗词热情歌颂了革命者的坚强意志,人民战争必将获得最后胜利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志存高远,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我们品读毛泽东的诗词,令人涣然一新,豪情万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充分展现了毛泽东作为政治家的博大胸襟,哲学家深邃的思想,军事家的卓越的指挥艺术,以及具有诗人的才思敏捷和爱国情感。
可以说,作为诗人,毛泽东是政治家诗人,而作为政治家,他又是一位诗人政治家。他所创作的每一首诗词,都有机地融合了一次革命实践活动和思想升华,点燃了星星之火。
-全文完-
▷ 进入feihua1234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