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兵捉强盗
在计划生育还没有成为我们的国策前,一家几个孩子是普遍的现象,孩子成群了,我们当地就喜欢玩一种叫民兵捉强盗的游戏。
民兵捉强盗,顾名思义,游戏里一定要有民兵和强盗,民兵是好人,强盗是坏蛋,“敌我矛盾”就这样产生了。
一个捉字,一定是把追逃的行为贯穿于整个游戏的过程。正义战胜邪恶,显然强盗是要逃跑的人,民兵是实施追捕的人,在追逃的转换中,就需要一个比较大的运动空间供敌我双方周旋,空间小了活动不开。
我们小时候住的省人委(文革前人民委员会的简称,相当于人民政府)大院就为我们的游戏提供了诸多的方便。比如场地问题,在政府办公楼前面,有一块空地,过去没有泊车的需要,自然空旷的很,在小孩的眼里,俨然就是一个广场。在广场的东西两侧,竖立着两根用来照明的灯柱,自然而然,当我们需要玩民兵捉强盗,就把它哥俩儿硬派发成了“敌我双方”的营地标志。
六十年代,政治环境已经进入一个比较严酷的阶段,非敌即我,好像什么事儿都可以上纲上线,从阶级出身入手,或与路线挂钩。受大气候的熏染,我们这些不曾受家长们“望子成龙”欲望拖累的孩子,却在意识形态上被成人拧上了一根弦,遇事就喜欢分清敌我,连玩也不能幸免,到了滑稽可笑的地步。
不管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层面,童年的我们,可以说是很不幸的(当然,学习负担也很轻,可以不学无术),多方面缺乏调养,但政治斗争的意识并不缺失,从小就被要求“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还经常收看一些与反动派做斗争的影片,耳濡目染,心灵上与政治环境就有了某种默契的东西,常常几个小人纠集在一起,也要分成三六九等、你好我坏,玩出一些花样也都是你争我斗、你赢我输、你逃我追的游戏,结果不可调和。
但话又说回来,民兵捉强盗,是运动加游戏,应该说算是我们童年时代一个比较精彩且有意义的节目。
周日,或者节假日,办公的人去楼空,把大院若干的场地,白白让给我们这些孩子们耍闹,叫也好、蹦也好,丝毫不会影响什么。
我还能记得,每逢星期天的下午,如果天气晴好,办公楼前的广场上总会有雀跃晃动的身影,大家涌到这里,仿佛浑身铆足的劲,正愁着无处使唤,大家往此一凑,心血来潮,便驱散了一周内积蓄下来的沉闷。
广场上空,不时流淌出男孩、女孩混杂的笑声、喊声、吵闹声。
“我们来做木头人,不带讲话,不带笑,看谁先倒霉!”
随声音落下,广场上围着一群小孩,顿时一个个泥胎般杵立着,不敢发出声响,不敢摆动手脚,害怕被惩罚。终于有人把持不住,轻微动了一下,根本逃不过相互监督的眼睛,输了的,每人受胜利者一下毛栗子(北方叫脑瓜蹦,朝脑袋上弹一下),或刮一下鼻子,反正惩罚叫你难看。
“剪锤包、剪锤包,你出锤子,我出包”
手脚皆可的方式,用来猜赢输。两脚并拢是锤子,前后是剪刀,当然两腿打开就是包子,小孩不分大小,男女在一起,最好身体不要接触,就来这种身体形态上的猜包里猜。
本来,院子里就感觉男孩子多,可能是人来疯,所以闹出的动静太大,给人一种错觉,机关大院本来温良恭俭让的雅致,常常被喊杀声取代。
如人聚的多,就会有人提议:
我们来玩民兵捉强盗?
好啦!一句问询,当即赢来满堂叫好声。
游戏开始时,先把大伙一分为二,按年龄大小、力量强弱合理划分敌对双方阵容,山头在拉帮结派后,再各自选出自己的头(司令),当选的条件是一伙人中最强壮、最有号召力,同时也应该是跑(逃)的最快的人。
由各自的司令出面,像球赛那样,先选边,确定自己的地盘。再用剪刀锤子布猜出民兵和强盗身份的各自所属,反正“皇帝轮流坐,今天到我家”,即使先做了土匪、强盗的,也没有多大意见。
当游戏开始,强盗方派出一人,跑出自己的阵地,做出挑衅姿式,引对方来擒拿。一旦对方有人出击,就到处逃窜,在广场四周兜圈子。民兵即要看好家,防止被敌人偷袭,招致大本营沦陷;又要尽快出手,将每一个胆敢跑出保护圈的强盗悉数抓捕归案,争取尽快赢得己方的胜利。
为了早一点完成目标任务,民兵往往以多对少,以强凌弱,但又不能把自己的大门洞开,必须绝对确保城池不失,这就决定了司令的运筹帷幄能力在整个游戏中所起的作用之重要。强盗如被民兵逮到,就被押进胜利者的大本营关着。逮不到,让敌人又安全返回,不仅是做民兵的耻辱,还鼓了对方士气,灭了自己威风,所以一旦对方有人跑出来,身为民兵者,个个奋勇当先,以一种不抓住强盗,誓不罢休的气势,向对方冲去。
民兵作为正面人物,正面人物是不能轻易接受失败的。
游戏开始,在广场上,你追我跑,前堵后撵,还叫声不断,搞的山呼海啸,气氛热烈异常。
被逮到的强盗,必须用手触摸着作为胜利者营地的灯柱,等着自己人来救,施救者与被救者两人拍手为算,如果碰到身体也行,被救出的同伙又可以自由活动,循环往复,直到再次被抓获。如来救人的没拍到自己人的手反而又被民兵俘虏,就牵着先被逮着的同伴,形成人链,等待下一拨来营救的人马,直到被俘的人手越牵越长,全部落网为止。
一轮结束,下轮循环,双方角色对调,好人变坏人。
就这样,游戏中,一方拼命地逃,一方拼命地追,在相互追逐中,享受着在运动中挣脱对方和逮住对方的快意;既锻炼了身体,又增添了乐趣。
除了纯动态的捉强盗,还有斯文一点、智慧一点的捉强盗,那是将捉迷藏和追捕行动有机结合的产物,需要依靠楼道、树木等障碍物的掩护,强盗可以凭借自己熟悉地形和先手的优势,先躲藏起来,等民兵来搜索。强盗被发现了,也不是束手就擒,还要逃跑,直到被民兵追上拿住,才算结束逃亡生涯。
躲闪与侦查,一反一正,考验着双方的脑力;逃跑与追逐,一前一后,拼搏着两者的体力。一场游戏下来,把大家的精气神,耗遁的大部,回家冲个澡,晚上美美睡个觉,第二天又生龙活虎一般。
好天气下,一般下午五点以后,大院里就可以看到我们一帮年纪相仿的小少爷们,从住的地方出发,一路晃荡过来,在广场集合。那个讲政治的年代,娱乐是很单调的,尤其是岁数小一点的孩子,没有什么可玩的内容,所以我们队伍里,岁数在四、五岁,七、八岁的都有,大家凑合到一处,要消耗体内的能量啊!于是由一、两位大一点的孩子挑头,就在办公楼前的这个小广场上,玩起了类似成人的追捕游戏。当一种形式玩透支了,就改换一种形式,让大家钻树林去,照样还是玩我们的民兵捉强盗,有遮挡物掩护,可以节省大家的体力.让你躲进阴暗深处,依然逃不过我的火眼金睛,直到民兵将强盗一网打尽。
需要说明一点,和其它的童玩有别,民兵捉强盗是可以不分男女界限的,有的时候,或年龄层次低,有混合编队的现象。
因为我们院子得天独厚的条件,适合民兵捉强盗的游戏。过去,一个大院还是比较空荡的,楼房、空地,被切成了许多大小方块,还有树丛,自然形成的地势,适合一定年龄段的孩子们在一起做较大运动量的躲闪和跑跳,也就成就了我们童年的快乐,是可以免费来的,比如民兵捉强盗。
那个年代,小资的生活免谈,最快乐的是看露天电影,既饱了眼福,又不用花钱,但除此而外就显得比较可怜。家长忙,也不知幸福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不知旅游,更不说休闲。没有太多空闲的时间,何谓登山或涉水的潇洒?对户外运动基本没有什么概念,守着家门,不知国土辽阔,江山俊美,只有天天对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小农经济似的,释放出一点少年强捺不住的活力,一旦多余的体能施放出来,就会偷着高兴,以为世事万物,一切不过如此。
于是,民兵捉强盗,赢输是游戏,输了也没太放在心上,如果自己一方最后得胜了,那高兴的劲就没法形容,纷纷摆出一副英雄脸谱,唱着“打靶歌”,凯旋归家。
-全文完-
▷ 进入六零生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