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九年级下册第五课《孔乙己》里,分别有这样的句子,“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我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九年级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第52面的“问题研究”提到“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句时说,类似这样的句子是鲁迅先生的“非语法性”修辞。并且在第五课后面还有一个思考题(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用“的确”,这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很显然,这个思考题还是肯定了不矛盾之说,不然出题者为何加个“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一问?言外之意鲁迅先生有意将“大约”和“的确”放在同一个句子里,是有一定用意的,因为鲁迅先生的用意一时弄不清楚,干脆来个“非语法性”修辞来替他老人家自园其说。笔者在此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认为这两个句子就是病句,都是违背了逻辑矛盾的病句。
记得原来的初中课文针对“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一句,出过思考题,也是说“似乎”与“确凿”这两个词用在一起是否矛盾。当时的权威教参上给出的答案上说不矛盾,其理由是,鲁迅先生与百草园“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从而推断百草园在作者鲁迅先生的印象中已经模糊,因此用“似乎”,而百草园中有野草是肯定无疑的,因此用“确凿”。
既然百草园在鲁迅先生心中印象模糊,他猜测里面有没有野草,用“似乎”一词就够了,那么他用“确凿”一词显然就是多余的。只要有一点语法基础的人都知道“似乎”和“确凿”同属两个表语气的副词,前者是拿不定把握,猜测的意思,后者是肯定无疑的意思。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怎么理解都使此句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无独有偶,“大约”和“的确”也是两个自相矛盾的副词,是不能出现在同一个句子里的。“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孔乙己,那么孔乙己可能死了,也可能没有死而到他处做流浪汉了。因此那个“的确”的确不能要。
人教版提到的“非语法性”修辞云云,到底是一个什么修辞呢?照本人望文生意地去理解,“非语法性”就是明知有语法错误的句子却不纠正的一种修辞。如果你说“今年西南大约的确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今天似乎确凿是星期一”人家不说你是神经病才怪。
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面的“长的草里是不去的”这句话来看,百草园里面应该是有野草的。因此我们认为这一句应该改成“其中似乎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的确是我的乐园”,而后者也可以相应地改成“我现在的确没有见--大约孔乙己死了”。这样一改既避免了语病,也与课文内容相吻合。
西方有句俗语: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不要因为鲁迅先生是大师,就不敢去质疑他写的文章。倘若以上的两篇文章不是鲁迅先生写的,是一个普通人写的,那能否说以上两个句子是“非语法性”修辞呢?鲁迅先生毕竟是人不是神,是人就不可能没有疏漏之处。中国也有一句俗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全文完-
▷ 进入呼唤的远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