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眼里的风筝,就是一张白纸折化而成,大约课本大小,被一根细线牵着向前,晃晃悠悠,飞过了心境的三山界外。
我国可以说是一个传统风筝生产的国度,惜生不逢时,赶在六十年代初出生的我,两眼一抹黑,没见过制作讲究一点的风筝,便以为能滑翔的纸片也算是传说中的风筝,不知道她还有其他花色姿态。其实,风筝确有高级一点的,用支架塑成一定的造型,但没有成为商品,所以不是我们可以拥有的,就把她彻底放过了,玩自己的简单。
那时,放风筝的传统没有被光大,成年人忙于政治,无暇顾及其他。但也没有衰落,传统是很顽固的,尤其是作为童玩的风筝,仅见于民间自发,作为商品流通的风筝式微了,因为某些原因的限制,民间手艺人放下自己的活,忙其他生计去了,风筝早没了太多的讲究,我亲眼见到的,风筝只有一个样式,类似蝴蝶的造型,或者说像蜻蜓,上下两对翅膀,拖一条长尾巴,规整一点,就算筝群里光靓的,还都是自产自用,可以用“简陋”来形容。
那“削竹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的玩艺儿,在我的童年,甚至根本想象不出。在政治统帅一切的年月,经济上割资本主义尾巴,没有了集市贸易;政治上批判小资情调,生活中几乎消停了所有的娱乐,成人的交际舞被禁了,成人的麻将被禁了,连孩子玩的风筝也在政治的高调下被整的迷失了方向。街头早没有了卖风筝的影子,可到了风和日丽的季节,孩子的天空总要有点什么涂抹在上面,还是需要风筝的形幻影动,给平淡的日子添加点什么注释或者记忆的东西。
我们放风筝的条件其实很容易满足,不需要像现在那样,需避开高楼的阻截,寻找一个比较空阔的地带。那时我们手里的风筝很小,飞不了哪去,飞不了多高,就在我们院子里的空地上,最好。
一到午后,气候适宜,到处都可以扯线放飞,我们的生活区,就是现成的场地。风筝是飞不高的,因为我们的风筝不是那种正规的、带有各种图案、造型的华丽风筝,而是一种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勉强可以飞起来的小纸片。
天气爽朗,得了空闲的孩子们纷纷走出家门活动。女孩多是在水泥地上画一些方格,找来一块小瓦片,做跳房的游戏;或是手里拿一根红绳,几个人围在一起攀花。男孩子撒野点,做些相对比较激烈的运动,如滚铁环、打地溜宝、滑轴承车,更多的情形还是放风筝。每人手里,拽着一根牵了风筝的线,当微风来时,凭借风的力气,把手中拉扯着的风筝举过头顶,一点点送上半空中,那种骄傲和自豪,很快就由衷地从心底洋溢出来。
我却从没有这种激情的体验,因为我从没有放风筝的资本,技巧谈不上,一直没有受过别人给予的身教,也从没有具体操作过风筝的施放,从理论到实践,一路免谈,因此也展示不了一收一放潇洒自如的神态;就实体而言,我的玩具更是一片空白,那高高飘扬的风筝我只有仰视的份儿,不是家里不给买,而是没有地方可以买到它。其实,在放风筝问题上落魄的也不仅仅只有我一个,只要是家里没有能自己动手的大男孩,或父亲无暇给做,都只能是旁观者。
制作风筝既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据我覌察,首先要做一个风筝的骨架,一般是采用竹子的材料,细竹竿之类,劈成竹棍,再把它削成很细、很薄的长条,我们叫它篾子,然后将篾子裁截成所需要的长短,再把它们拼合起来,用粗线紧紧扎捆,搭成一个支架,比如类似蝴蝶或者说蜻蜓的翅膀。当年的风筝我所见到的只有这一副模样,上面先是平行的两根一样长短的细竹棍,也可以说是篾棍。中间用一根粗一点的竹棍做龙骨,上下贯穿,待固定好两个横杆,形成了一个矩形的框,就有点飞虫翅膀的味道了。再考究一点,下面多出一根短一点的支架,形成大小两对矩型的框。风筝的雏形就算出来了。随后就是糊纸,使风筝有一对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翅膀。
风筝的用纸也很讲究,薄而有韧性,脆了不行,一戳就破,厚了增加风筝的份量,最好选择那种报表纸,既有尺寸,又体薄而坚韧,许多单位里都有现成,家长下班带回来就是,用公家的东西还省掏自家的口袋。这样出来的风筝,做到虽简易但结实,否则何谈与风斗而生“其乐无穷”之快意。
风筝粘裱出来后,有心的人,会在它头上添置两只触角似的造型,下面再粘上一条或两条长长的尾巴,最后在风筝的身上系上尼龙线或细麻线做牵引绳,绳子的另一端绕在一截短棍或硬纸块上,当一切完毕,一只“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风筝,就在一阵欢叫中,隆重出品。
赶上老天帮忙,和风流畅,放风筝的人,选择上风口,打开绕在风筝身上的线,把风筝放在地上,用线先一点、一点提风筝的头,慢慢地把风筝拉起来,风筝起来后,可以助力小跑,等风筝起过了头顶,再不断地提线,借助风的力量,风筝越飞越高,最后上天去了,虽然飞行的高度极其有限。
我观摩过邻居制作整个风筝的过程,经过量、裁、剪、扎、糊、系等多道工序,一只风筝才算完工,觉着麻烦,一举打消了自己拥有它的念头。
还以为这种风筝算是世界上最漂亮的风筝,在很多年后,我才知道自己当年是多么孤陋寡闻,风筝可以做出很多花样,瘦长的千足蜈蚣,胖的展开是一把团扇,小如一只蜻蜓,大的像一艘飞船。因为对于我,以及和我同样没有办法得到那种蝴蝶型风筝的孩子们,一张白纸就是全部放飞的理想,因为出自我们小手的风筝,仅仅就是一张纸加线那么简单。
看别人放风筝,我们也跟在后面放,只不过我们放的风筝,就是一张小纸做成的,同样把我们的快乐一并举起。听起来好像有些不可思议,一张白纸就构成了我们这些孩子怀揣对风筝的全部梦想?但真真切切,当年就是凭着白纸一张,放飞我们征服天空的欲望,因为童年,我们玩得起风筝的本钱,仅仅一张纸足矣。
找来一张长方型的白纸,当这点需求也成为一种困难,我们就随手从练习薄上揭下一页来,这是大家常犯的错误。先把纸一折三,中间的面积留大大的,可以招风,两边留出小窄条,可以拴线,我们再撕出两根细长的纸条,粘在其一端上,模仿正式风筝的脸面,也给我们的风筝拖两条小辫,打扮好以后,再用线固定住两个窄条的一头,两根线中间一系,结头再连着一根长线,一根足够让小风筝飞动起来的线,我们的风筝,就这样诞生了,没有作坊,不用工具,材料也简洁到无法再少,就大功告成。唯一可惜的是,风筝上本来还可以绘以动漫,染上颜色,这些都没有被作为,太直白了,一点不加修饰,童年特有的“巧思妙想”,完全在时代环境的重压下没有发挥出了,倒是风筝上的小辫子,算是做足了风采。
真是简单的无法想象,用小米加步枪,抗衡美式的先进武器,有时自己也会满足于自己制作风筝的态度,充分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当世上最简易的风筝,在我们手上三折两扯后,宣告诞生,我们同样可以享受到放飞风筝的乐趣,虽无风鸣笛响,虽然短小单一,起码与我来说,在放飞小风筝的那一刻,快乐没打折。
然后,我们牵着它,往前奔去。开始,风筝沉沉的不肯起动或刚刚昂起身段就一个倒栽葱,没关系,调整好风筝线与纸的距离,再一次“扬筝起程”。只要掌握的好,被拽扯的风筝会忽忽悠悠,从地上欠起身子,慢慢地脱离与地面的接触,飘动起来,我们再继续往前跑,手不断地扯动风筝线,小风筝升起落下,失败了再试,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让它飞起来,飞过头顶、飞过窗沿、飞过树丫,当这种风筝在半空中舞蹈起来,我们的喜悦全写在脸上,心情也跟着舞动起来。
就是一张纸,或一页信笺,造就了我们半个童年的欢乐时光。
因为她还可以折小船、折纸鹤、折小鸭,还可以折同样可以带着我们的心情飞起来的纸飞机。
折纸飞机的办法更简单,除了一张纸片所有的辅助材料都免了,就是适可而止,飞不高。即使我们铆足了全身的力气,也不能让她走的更远,就像我们的足迹,更多的印在我们自家的院子里。
从这一点来说,纸飞机又有她的局限性,不比小风筝,只要有一点风来,就可以在低空盘旋,也可以滑翔在半空中,只要做的比例协调,操作得当,小风筝可以飞在半空,持之略久。
看风筝飞起来,我们的童年便有了一个开心的理由。
-全文完-
▷ 进入六零生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