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阳春面
阳春面曾令我十分向往,那是因为在旅途中,她温暖了我的少年梦想。
以前,出一趟远门是比较困难的,赶车、塞车、等车、挤车、误车,路上的种种遭遇,那一样少得了?
当然这些都已是昨天的回忆。我还记得小时候,我们从合肥出走,往芜湖方向,必须经裕溪口中转,下了火车,赶往渡轮码头,有几里的路要走,路线不算太长,但火车时刻表和长江上的轮渡航班不一定吻合,为了抢时间,赶最近的一班轮渡,旅人多是一路小跑,否则耽误了就是大半天功夫。
交通上的车船延误,曾是一种习惯性常相,轮渡是有班没准,火车是少班欠准,合肥到裕溪口一百多公里的行程,准备半天的时间都不一定够,从裕溪口过路的人还特别多,火车班次少,轮渡的班次,和不够准点的火车也掐不到一块,于是裕溪口成了合肥通往皖南交通线上的一处瓶颈。
因行人过多的拥堵、滞留,吃喝拉撒睡一样也少不了,从而促进了当地的个体经济繁荣,裕溪口一度成了交通线上的明珠。
特别是小吃摊点,散布在两站点之间,沿途夹道欢迎,供应具有芜湖特色的小吃,方便南来北去的客人,有炸臭干、茶叶蛋;有油条、豆浆;还有馄饨、稀饭和阳春面,飘着葱香的诱惑,严重折磨过往旅人的肠胃,为了赶车上船,许多人只能回头一瞥,忍着饥饿忙走江湖。
随时间推移,沿着裕溪口车站通往轮渡码头,一条曲折的通道,硬被摊贩挤成一个缝隙,川流的人群就从这窄窄的缝隙中通过。
依儿时印象,我们每次路过裕溪口,都因为要赶时间,无法停下急匆匆的脚步,母亲就从路边的小摊上卖几个茶叶蛋和烧饼,填我饥肠。记得有一次,因合肥到裕溪口的火车延误,造成我们没有赶上轮渡的事实,等候下一班渡船还有一段时间,正好吃饭的时间到了,母亲和她的同事,带着还是学龄前的我,找了一家门面觉着干净一些的小吃店,要了几碗阳春面,一人一碗,赶紧吃起来。
面条是我们家的常备食品,但阳春面我还是头一回听说。等面条端上来,浓浓的葱香扑鼻而来,看汤识面,星星点点的葱花绿、油花亮,漂浮在汤上面,面条一根根整齐卷卧在酱色的汤里面,很清爽的感觉,不由的促进了我的食欲。
可能是饿了,自然不是挨饿,只是路途比较漫长,耽误了吃饭时间,所以这碗阳春面我吃得很香,等吃完了面,喝尽了汤,于是我做出决定:长大后,要在这里工作!
当时说话的口气很坚决,就为了能常常吃到可口的阳春面。
小孩脱口而出的话,把母亲和她的同事都逗乐了,阳春面就真的这么好吃,以至于要自毁前程,跑到这么一个小地方来?
看似戏言,实发自我内心,童年的愿望没法走太远,只能顾及眼皮底下的情节,所以我想,能经常吃到这色香俱到的阳春面,日子也算说得过去。
阳春面,首先名字听起来,就让人喜欢,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色香味名,四位一体,良好的感受让我一下投入了全身心的爱恋。
喷香的葱花、爽滑的面条,加上老汤的入味,让人不恋不行。
在家里时,我是经常吃面,中午做饭时间不够,大人就下汤面对付,这我已习惯,不过家里用的是粮店里买来的标准粉筒面,面条下了锅,特别容易浓汤,面条和面汤常粘糊在一起,分不清人家,加上没有高汤调味,口感、视觉上都相差甚远了,这让我胃口很受伤。
当年标准粉筒面的质量,决定了作不出美味的面条。
国营粮店里还卖一种质量相对好一点的面条,是用富强粉做的,至于富强粉到底是什么成分,作为童年的我,还不得而知,就是看上去精神,吃起来筋斗,但售价比较贵,购粮本上有限定,还经常断货,不可能成为我们百姓餐桌上的常客。但无论是什么样的面条,家里做出的,没有裕溪口的阳春面耐看,酱色的汤、麦色的面、绿色的葱花,再泛起一层清亮的油光,除此外没有其它零碎,爽滑却没改色香味,一碗下肚,除了感觉好吃,不再有其他杂念。
阳春面,应该是江南对素汤面的一种叫法,用汤、用料其实是很简单的,我们在裕溪口吃的阳春面,稍许讲究的方面,首先是面条的品质,应该是比较地道的,不像我们粮店销售的标准粉筒面,掺了其他杂粮的成分;其次火候要把握好,清汤下面,做到不浓、不浑;还有就是必须放葱,单一色香,没有其他花哨,很清秀的模样,不似我们合肥的素面,爱用小青菜,锦绣文章做过了,喧宾夺主;最后,必须用炖出来的骨头汤,口感醇正,保持一种清爽、香鲜的风味。
童年的一次偶遇,因一碗阳春面,感觉裕溪口的味道好过其他地方,我就产生将来把家安在那的想头,为了能经常吃到地道的阳春面,可见日子过的清贫,人的欲望也就简单。
改革开放,一桥飞架南北,使裕溪口成为遥远的心灵符号;便捷的高速路,使省内交通,可以朝至夕归,中国的进步,举世瞩目。
现在物质极大丰富了,不会再有人为了口味上的一点小小满足,说出那种幼稚可笑的话来。
-全文完-
▷ 进入六零生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